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he rum tum tugger赏析

the rum tum tugger赏析

the rum tum tugger赏析
《the rum tum tugger》是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作品,最开始是用管弦乐形式表现,后来改编成钢琴独奏版。

乐谱原本存放于维也纳皇家图书馆,可惜现已遗失,有资料称其丢失时间为1876年。

它共分四个部分,但除第一段外,每个部分都各自包含两小节。

这首曲子最早是在1842年由维也纳宫廷歌手约瑟夫·冯·哈登伯格演唱的,之所以叫做“ the rum tum tugger”,是因为它是一种很古老的土耳其风笛,而且它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之一。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闻罢了!至今没人能够证实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不过,这首曲子确实非常动听,并且旋律优美、简单易学,相信会让你喜欢上它的。

不知道这样说合适与否?反正我觉得这首曲子挺好听的,虽然比较短,但却十分精炼地概括出了整个故事的内容:一位少女和她心爱的男孩儿私奔,途中遇见强盗,那些强盗把姑娘抢走了;少女悲痛欲绝,回去找父亲帮忙报仇雪恨……总体感觉就像是电影里面的插曲似的,但又多了几分忧伤。

施特劳斯曾经说过,这首曲子是根据他母亲的故事写下来的。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原创者想告诉我们的东西——珍惜眼前人,别等到失去再追悔莫及。

大家对于施特劳斯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应该就要属他的“维也纳森林”乐章了吧!毕竟,这是他唯一一支被收录进乐谱当中的曲目(你没看错哦)!他将《蓝色多瑙河》加入原本比维也纳森林略长些,钢琴伴奏减少,变成三个八度的 c 小调主题,并采用意大利调式(作
者承认将 c 小调当成调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蒙卡奇诺,但蒙卡奇诺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详见文尾说明)和全乐章英雄性发展的原则。

听完了全乐章,仿佛就能触摸到广袤无垠的维也纳森林美丽景色般。

另外,三声中国民族调式的运用使中国民众产生熟悉亲切的感受。

主题和前半段相同,伴随着弦乐渐次把我们带到山谷之中……施特劳斯另辟蹊径,在乐队规模庞大,音响丰满如云霄音响的管弦交响乐伴奏中大胆突破了固定曲式结构规范,勇敢地选择加入中国五声调式民族调式,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了《蓝色多瑙河》外,其余作品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