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学生产生了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理念分析
为适应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依据课标和学情,本节课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采取发现法、指导自读法、组织讨论法、分析概括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历史、怀疑历史、探究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完成由“教法”向“学法”的转变,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了解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二)、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四、教学环节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