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
A. 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B.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C.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 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 )。
A.是以调查组织规模大小来划分的B.是以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 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D. 是以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3. 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
A. 确定调查组织工作B. 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C. 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D. 调查经费的确定4.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填报单位D. 一般单位5. 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
A. 调查单位的承担者B. 构成调查单位的每一个单位C. 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D. 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6.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A. 无区别B. 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C. 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D. 不可能一致7. 对国营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时,每个国营工业企业是 ( )。
A. 调查单位B. 填报单位C. 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D. 既不是调查单位又不是填报单位8.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在1990年7月1日零时人口的状况,某地区要求将调查单位资料于7月20日前登记完毕,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
A. 1990年7月20日零时B. 1990年7月19日24时C. 1990年7月1日24时D. 1990年6月30日24时9.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A. 标志值很大的单位B. 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C. 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D. 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10. 为了了解全国钢铁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可对首钢、宝钢、武钢、鞍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
A. 非全面调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11. 调查几个主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 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C. 普查D. 抽样调查12.某商业企业为了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决定进行一次典型调查,所选择的调查单位是( )。
A. 先进的典型B. 中等的典型C. 落后的典型D. 各类典型13.某工业企业系统内欲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1月1日至2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期限B. 调查时间C. 登记时间D. 标准时间14.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A. 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B. 准确性、整体性、及时性C. 全面性、及时性、完整性D. 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1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 确定分组标志B. 确定组数C. 确定组距D. 确定分组界限16.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17. 次数分配数列是指( )。
A. 各组组别依次排成的数列B. 各组次数依次排成的数列C. 各组组别与次数依次排列而成的数列D. 各组频率依次排成的数18.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A. 小于1B.等于1C.大于1D.不等于119. 以一个企业的工人为总体,研究任务是分析该企业工人的文化素质,则分组标志应选择( )。
A. 工人的技术等级B. 工人的文化程度C. 工人的日产量D. 工人的出勤天数20. 在次数分布中,比率是指( )。
A. 各组分布次数比率之比B. 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C. 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D. 各组比率相互之比21.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两个统计分组是( )。
A. 按数量标志分组 B. 按品质标志分组C. 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D. 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22. 下面属于变量分配数列的资料有( )。
A. 大学生按专业分配B. 电站按发电能力分配C. 商业企业按类型分配D. 企业按国民经济类型分配23.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
A. 正比B. 等比C. 反比D. 不成比例24. 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 )。
A. 次数B. 次数密度C. 频率D. 累计频率25. 一定条件下,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分布服从( )。
A. 钟型分布B. U型分布C. 正J型分布D. 反J型分布26. 在组距数列中,向下累计到某组的次数是100,这表示总体单位中()。
A. 大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B. 小于该组下限的累计次数是100C. 大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D. 小于该组上限的累计次数是100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 )。
A.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B. 确定调查目的C. 编制调查大纲D. 设计调查表和问卷E. 确定搜集资料的方法2.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是( )。
A.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B. 调查期限C. 调查表D. 单一表和一览表E. 搜集资料的方法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
A. 全面调查B. 一次性调查C. 专门调查D. 非全面调查E. 经常性调查4.报告单位是( )。
A. 向上级提交调查表的单位B. 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D. 所需登记标志的那些单位E. 报告单位有时与调查单位相一致5.普查属于( )。
A. 全面调查B. 一次性调查C. 经常性调查D. 专门调查E. 非全面调查6.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
A. 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 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 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 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变量E. 全部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7.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四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四次间隔8年,这种调查是( )。
A. 全面调查B. 一次性调查C. 经常性调查D. 专门调查E.定期调查8. 统计分组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含义( )。
A. 对个体来讲,是“分”B. 对总体来讲,是“合”C. 对个体来讲,是“合”D. 对总体来讲,是“分”E. 无法确定“分”和“合”9. 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
A. 区分事物的本质B. 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C. 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 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E. 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10. 统计分组后( )。
A. 各组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B. 同一组内保持着相同的性质C. 各组之间性质相同D. 有的可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E. 有的可反映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11. 组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 )。
A. 组数的多少成正比B. 组数的多少成反比C.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 D. 全距的多少成正比 E. 全距的多少成反比12. 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 )。
A. 受组距大小的影响B. 不受组距大小的影响C. 与频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D. 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不一致E. 与次数密度的分布一致13. 现将某班40名学生的统计学成绩分别列入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分以上5个组中,这种分组是( )。
A. 形成变量数列B. 形成组距数列C. 形成品质数列D. 按质量标志分组E. 按数量标志分组14. 下列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
A. 教师按聘任职务分组B. 学生按所学专业分组C. 职工按工资级别分组D. 人口按民族分组E. 商业企业按销售额分组15.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 )。
A. 钟形分布B. U形分布C. J形分布D. S形分布E. 十形分布三、判断题1. 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其核心是调查表。
()2.在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的期限。
( )3. 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4. 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5.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回答向谁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统计资料的问题。
( )6.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的,是各企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什么统计资料都可以通过颁发统计报表来搜集。
( )7. 普查是比较容易取得全面系统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方法。
( )8.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所以其调查结果不可能存在误差。
( )9. 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 )10.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以1990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是为了保证登记工作在同一时刻进行。
( )11. 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还有可能产生登记性误差,所以它的误差要比全面调查的误差大。
( )12. 重点调查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还能用于说明总体的全貌。
( )13. 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 )14. 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 )15. 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布数列。
( )16.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变量数列。
( )17. 组中值的假定性是指假定各单位变量在本范围内均匀分布。
( )18. 异距分组中,为消除组距不等对次数实际分布的影响,一般需计算次数密度。
( )19. 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对连续变量分组采用重叠组限时,习惯上规定一般只包括本组下限变量值的单位,而当单位的变量值恰恰为组的上限时,不包括在本组。
( )20. 组距实际上是各组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计算组距的通用公式是:“组距=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