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神奇中草药:十大功劳

民间神奇中草药:十大功劳

民间神奇中草药:十大功劳十大功劳是中国传统中药的一种,它也叫土黄连或者黄天竹,这种中药来源于野生植物十大功劳,是这种植物的干燥茎叶,它入药以后能滋阴润肺也能清热解毒,十大功劳不但药用功效出色,药用价值也特别高,接下来我会和大家一起去了解。

十大功劳的功效与作用1、滋阴清热十大功劳能滋阴清热,特别是这种植物的叶子入药以后能清除人体内的热毒,也能润肺止咳,防止结核发生,它对人类的肺结核有出色治疗作用。

十大功劳的根茎入药以后则具有清热解毒的重要作用,它能预防胃肠炎和肝炎等多种疾病发生。

2、消肿止痛十大功劳中含有多种天然的药用成分,它们能清热解毒也能消炎杀菌更能消肿止痛,平时人们出现结膜炎和痈疖肿痛时都能用十大功劳来治疗,它能让肿痛的症状很快消失。

另外人们出现烧伤烫伤时也可以用十大功劳治疗,它能加快伤处愈合,还能预防伤处感染。

十大功劳的药用价值1、治疗咽喉肿痛十大功劳是治疗人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平时需要时可以准备十大功劳的根十五克,枇杷叶十五克,桑叶九克,再准备川贝六克,把它们放在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过滤,得到的液体直接服用就可以。

2、治疗咳嗽十大功劳能止咳平喘还能治疗气管炎,但它在治疗时需要搭配其他的中药材,具体配方是十大功劳二十克,百部和鱼腥草各二十克,枇杷叶与石仙桃各十克,七叶一枝花五克,把准备好的这些中药材一起放在锅中加清水煎汤服用就可以。

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华南十大功劳的干燥根、茎及叶。

苦,寒。

具有清热解毒、养阴化痰功能。

本品所含异汉防己碱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抗炎作用性味功效:性寒,味苦。

叶:清热补虚,止咳化痰,燥湿,解毒。

用于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湿热黄疸,心烦,目赤,带下,痢疾,风热感冒,痈肿疮疡。

根: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用于湿热痢疾,腹泻,黄疸,肺痨咳血,咽喉痛,目赤肿痛,疮疡,湿疹,结膜炎,痈疖肿毒,烧、烫伤。

茎:清热,燥湿,解毒。

用于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痢疾,目赤肿痛,疮疡,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叶:内服:二至三钱;外用适量。

根:内服三至五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调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治癌效验】临床常用治肺癌、肝癌、鼻咽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等癌瘤中属热毒痰蕴者1.肝癌十大功劳叶30g,龙葵叶30~6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草药手册》)2.鼻咽癌①十大功劳叶60g,鲜石黄皮120g,夏枯草45g,甘草9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肿瘤良方大全》)②十大功劳叶30g,鲜石榴皮、夏枯草各20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

(《实用抗癌验方》)3.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龙葵90g,十大功劳根、白英、白花蛇舌草、菝葜根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千家妙方》应用:1.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十大功劳根、朱砂根、岗梅、栀子、淡竹叶、木通、射干、甘草各3钱,生石膏4钱。

水煎2次,约得100毫升,每服50毫升,成人倍量。

2.支气管炎、肺炎:十大功劳根、虎杖、枇杷叶各5钱。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十大功劳根3~5钱,赛葵5钱。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4.眼结膜炎:十大功劳叶200克,加蒸馏水1,000毫升,煮沸,过滤,高压消毒。

滴眼,每日数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5.风火牙痛:十大功劳叶三钱。

水煎顿服。

每日一剂,痛甚者服二剂。

6.肺结核咳嗽咯血:十大功劳叶、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9g,水煎服。

7.赤白带下:十大功劳叶、白英、仙鹤草各30g,水煎服。

(《浙南本草新编》)8.感冒发热口渴:鲜十大功劳叶30g,黄荆叶15g。

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9.风火牙痛:十大功劳叶9g。

水煎顿服,每日1剂,痛甚者服2剂。

(《江西草药》)10.痢疾:十大功劳根、地锦草各12g。

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11.湿热黄疸:十大功劳根30g,茵陈15g。

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12.慢性胆囊炎:十大功劳根、过路黄各30g,栀子15g,南五味子9g。

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13.咽喉炎,口腔炎:十大功劳鲜根、射干各等量。

磨米泔水含咽。

(《福建药物志》)14.目赤肿痛:十大功劳根15g,野菊花15g。

水煎服。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15.盆腔炎:阔叶十大功劳根9g,金银花10g,紫花地丁24g。

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16.黄疸,小儿肝热,肺热,疮疡肿毒:鲜十大功劳根二两,冰糖五钱至一两。

开水冲炖服。

(《闽东本草》)17.流感:十大功劳根二钱,地胡椒、乌泡叶各三钱,黄荆二钱,水菖蒲一钱半。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18.咽喉肿痛:十大功劳根、牛膝根各二钱。

水煎服。

本品还可用治口腔炎,肺痨咳血。

(《江西草药》)19.火眼:刺黄连,刮去粗皮,取里面的细皮蒸人乳点眼。

(《四川中药志》)20.牙痛及牙龈红肿:刺黄连、高粱七、谷精草。

煎服。

(《四川中药志》)21.关节风痛:十大功劳根二至四两,猪蹄半斤,黄酒二至四两。

水煎服。

(《福建民间草药》)22.跌打损伤:十大功劳根五钱,万年青根(去外皮)二钱、杜衡根一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23.疔疮炎肿:十大功劳根,晒干研末,调冬蜜敷。

(《福建民间草药》)24.臁疮:十大功劳根皮,研末,和豆腐敷患处。

(《闽东本草》)天然水壶·扁担藤扁担藤,属葡萄科、崖爬藤属攀缘木质藤本植物,它的茎呈阔扁状,因其像扁担而得名。

又叫腰带藤、扁骨风、扁藤。

扁担藤主要生于山谷、山坡等海拔100至2000米地区,在云南,广东等地也经常可见其身影。

坊间有个说法,扁担藤的茎很粗壮,是一种天然水源,如果切断扁担藤茎,会有汁液流出,似泉水一般,这种汁儿甜美可口,可饮用解渴。

据了解,生活在这些山区的农民朋友,进山一般不带水壶,就靠这种天然汁液解渴,因此这些山区的朋友也称它为“天然水壶”。

在央视《地理·中国》特别节目《植物传奇》之《林中秘境》中已被验证。

除了解渴,扁担藤的药用价值也是广为人知的。

扁担藤全株都可以入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将扁担藤的茎切片洗净,将其晒干即可,使用的时候,用晒干的茎片煮水来洗患处,可治疗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尤其是对于风湿一类病症,扁担藤的茎片可是良药,因此在西藏、云南等地民间,许多山区的朋友就会用扁担藤来治风湿病。

扁担藤是中国万千中药的一种,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来源于葡萄藤科植物扁担藤是这种植物的干燥全株,每年秋天可以采收采收以后洗净切段晒干即可入药,入药以后的扁担藤味辛性温,能祛风除湿疏通经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扁担藤的功效与作用1、祛风除湿扁担藤是一种味道辛而苦性质温和的中药材,它能祛风除湿,也能疏通经络,在临床上是治疗人类风湿骨痛的常用药,它对人类的风湿骨痛和腰肌劳损以及腰腿酸痛等症都有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人们在出现半身不遂时服用适量的扁担藤也能让症状慢慢好转。

2、活血化瘀扁担藤入药,以后不单能祛风除湿,还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它对人类的跌打损伤和关节扭伤以及关节疼痛等症都有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它煎汤以后内服也可以把它研碎以后外用,都能让肿症瘀血症状很快减轻。

扁担藤的药用价值1、治疗跌打损伤扁担藤药以后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在人们出现跌打损伤时能直接用这种中药来治疗,治疗的时候可以把新鲜的扁担藤研碎以后捣成泥状直接外敷在受伤的部位,每天换药一次,连用3~5天以后跌打损伤引起的淤血肿痛就能全部消退。

扁担藤的这种用法对人类的腰肌劳损和关节扭伤也有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

2、治疗风湿骨痛扁担藤是治疗风湿骨痛的良药,它能祛风除湿,也能疏通经络,在人们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骨痛时,都能直接用扁担藤来治疗治疗的时候最好把扁担藤切碎以后用高度白酒浸泡,泡好以后的药酒可以内服,而余下的药渣则可以直接外敷在疼痛的部位,这样内外同治能让患者病情很快减轻。

扁担藤常用别名:腰带藤、羊带风、扁骨风植物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藤茎及根。

识别特征:木质大藤本,坚硬。

茎扁平,扁担状,破皮处有红色液体流出;有节,卷须长而缠绕状,与叶对生。

叶互生,具长柄:为掌状5小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边缘浅波状,两面绿色无毛。

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绿色,花瓣宽卵状三角形。

浆果肉质,卵圆形如雀卵大,熟时黄色。

花期春季。

生于高山密林下,缠绕它树上。

分布于我国南部。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生用或鲜用。

性味功用:辛、微涩。

温。

祛风燥湿,舒筋活络。

内服:15~30克,水煎服,或浸酒。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酸;涩;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生肌敛疮。

主下肢溃疡;外伤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性味归经】辛、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1~1.5两。

水煎或浸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选方:1、治中风偏瘫,乙脑后遗手足畸形:扁藤30g,炖猪蹄服。

(《福建中草药》)2、治游走性风湿痛,背痛:扁藤30g,盐肤木15g,狮子尾(天南星科)6g,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验方精选:1湿性腰腿痛:扁担藤15~30克,水煎服,或酒水煎服。

2肌肉风湿痛:扁担藤适量,浸酒服,每日1次,另取药酒外搽患处。

3骨节痛:扁担藤30~60克水煎服。

4疖肿毒,过敏性皮炎:鲜扁担藤适量,捣烂外敷。

5外伤出血:扁担藤叶研粉外撒患处。

蔓荆子蔓荆子,中药名。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

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蔓荆子图片蔓荆子图片蔓荆子中药图片蔓荆子植物图片蔓荆子简介药材名:蔓荆子拼音:Màn Jīnɡ Zǐ别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蔓荆、白背木耳、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

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球形,直径4~6mm。

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

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

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

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

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化学成分: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即紫花牡荆素。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膀胱、肝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