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论文4篇第一篇:农村集体经济发体现状1.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体现状(1)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显著当前全区集体经济收支结余4.89亿元,同比增长15.54%,村级可分配收入以资源、资产性收入为主要来源。
村级利用现有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和厂房、设施等集体资产,大力展开承包、租赁业,为稳固村级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2)集体经济支出刚性增长当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各项费用总支出为68327万元,同比增长20.8%。
其中支出以管理费和农业发展为主,管理费总额占总支出的61.8%,用于路渠沟维护、农机、农用电等方面的农业发展占总支出的25%;村级经营及其他支出共计8999万元,其中村级支付各项借贷款利息834万元。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有问题(1)农村人才选拔难和村干部观点转变难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少数有致富水平的人不愿当村干部和从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因为三年一轮的村级组织换届,村干部的频繁调整,使得部分村干部产生“一选、二干、三等”思想,很多村干部在村级经济发展中,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等思想难转变。
在理念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行动上,等项目、靠政府、赖扶持、要资助;在思想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搞大动作、做新探索。
最终导致集体经济发展没有创新、没有突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原动力。
(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间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差别很大。
部分村特别是临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大,村级集体收入每年达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但绝大多数村或远离城镇的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村甚至除了政府补助就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此外,除了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外,该区南片和中片、东片地区差异也很大。
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基本在中片和东片。
(3)村级集体经济渠道狭窄,生产性收入比重低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总体上可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两个部分,而经营性收入的多少是衡量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但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基本上局限于厂房、仓库、店面等物业租赁收入以及土地等资源的发包收入,只有很少的村有投资入股分红收益和直接的生产经营性收益。
(4)村级集体经济支出刚性增长,负债有增加的趋势因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快,而农村基层组织运转、财政支持项目资金配套等支出刚性增长,村级债务呈增长的趋势。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承担日常开支、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等社会福利支出,要承担农村社会公共设施和农业发展设施建设等。
这些刚性支出,为农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5)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当前集体经济局限于各类承包款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等,收入来源少,发展空间小,而且支持发展集体经济政策少,各种约束多。
引进企业越多,配套建设越多,日常维护与管理支出越多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一些村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
虽然萧山区在股份制改革中取得一定突破,但股份制主要在理顺集体产权关系,完善农村分配机制上起作用,仍是一种管理形态和分配形式的改革,没有真正涉及经营机制改革,更不是经济体制的转变。
3.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1)转变发展观点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充分理解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有所提升,在理念上有所创新,树立准确的发展观。
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它作为增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新机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2)增大扶持力度一是完善土地政策,要深刻分析各项用地政策的利弊关系,逐步完善村级发展用地政策,逐步扩大村级留用地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村级留用地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工业园区土地置换政策,确保村村得到经济发展资源保障,实现村村都有发展的空间。
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要切实做好区域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文章,要整合资源,突破村级区域内部发展界限,以镇街为单位统筹规划,异地集中连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浦阳江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村,务必要结合整体规划集中发展;有条件的村可走区域经济配套发展之路。
三是保障财政扶持,一方面要增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扶持力度,营造“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局面;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建议该类项目费用由区镇两级财政承担,对于部分产权归相关部门的,建议核销部分由村级集体承担的费用,以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要增大对村级增收、创收性项目的扶持力度,根据村级经济状况,分档分类实行财政奖励。
(3)发挥资源效应一是盘活存量资产。
要对村级资产实行一次调查摸底,因村制宜,围绕各自的产业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取长补短,进一步盘活村级集体存量资产,尽可能将闲置或低效率使用的会堂、学校、卫生室等公益性资产转化成经营性资产。
二是做好统筹结合发展。
对于城镇或郊区周边的村,要突出发展二三产业。
通过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厂房、综合商务办公楼、仓储物流基地、三产营业用房等形式,实现以场地生财、以区位聚财、以服务引财的目的,有效地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对于边远贫困区域的村,要突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多方筹集资金。
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贷款政策,尽量满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要求;要深入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导确权后的土地山林承包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留用地等实行交易流转。
(4)发挥机制作用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键要有一个好班子。
要把人品好、靠得住、有本事、会干事、干好事的人通过“公推优选”选为支部书记;对有事业心,工作勤恳,但因遗留问题多,集体债务包袱重而造成信心不足的干部,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效,并激励他们振作精神,轻装前进;对少数缺乏事业心,不愿为群众办事的要果断清出班子。
同时,要完善农村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把经济增长点的培育、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村级负债的化解等目标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中,严格考核奖惩,激励他们一心一意谋事业。
第二篇:发展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探讨一、现阶段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的问题(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集体经济的概念是源自于斯大林时期集体农庄,指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村村民小组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果实的经济组织形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济体制,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农村基本的经济组成部分。
并且,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级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衍生出多种实现形式。
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一些农民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社区或突破社区界限,自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提升了组织化水准和收入水平。
(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发展的主要因素1、农村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因为农村领导班子绝大多数未接受过素质教育,其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
一部分农村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处于涣散的行为状态,无法领导农民群众积极发展集体经济;还有一部分农村领导班子成员年龄较大,无法理解新思路、新科学,观点保守,在集体经济方面不具备开拓精神,因短暂的困难就放弃发展集体经济,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创新思想,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比较低。
2、政府鼓励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较少政府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较少,未发布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对于响水县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研究,领导性不强,没有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扶植政策和优惠政策,策略的制定没有起到引资和生产的作用,使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得较为艰辛。
3、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较为狭窄创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当前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思路较为狭隘,资金累积的渠道过于单一,面对集体经济的发展关卡,很多村干部以缺乏资金、人才和科学技术等软件和硬件条件为由,不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的正常发展,没有立足于响水县本身具备的发展优势,严重妨碍了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开发和利用。
4、利益需求增多,农村经济负担较大随着农村建设的日趋深入,各种环境绿化、道路建设、治安防护等设备投入较大,使得农村的债务持续增大,一些农村旧债没有还完又添新债,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并且很多农村达标创建活动还需要村里提供资金,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负担,也给农民自身生活带来了困扰。
二、立足响水县,探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积极地对提升农民收入、探寻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和方法,立足于响水县的各类资源,并采用有力的政策实行支持,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增大对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1、增加资金投入响水县政府每年应分拨一定金额来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扶持,将一些具有示范性的、对农村集体经济带动作用大的农村项目实行整合和开发,带动贫困地区与具有潜力的农村项目向着农村集体经济方向发展。
同时,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实行资金积累,将促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作为投资与扶植的重点,持续增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
2、增加部门扶持力度因为农村集体经济涉及到范围较广,为了能够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规划与发展,就应结合响水县政府各部门的相关职责,从部门设置、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各个村镇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行战略性的指导与协助,促动农村招商引资,兴办各种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加工项目,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3、增加企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植力度响水县政府应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对农村的可开发资源实行科学的调度与深入的开发,即能够协助农村增产增收,也能使企业拥有固定的资源渠道,实现了农村与企业的双赢。
企业能够以投资的形式,在农村建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也能够以捐赠的形式,对农村实行资金支持,并为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提供科学指导意见,协助农民增产增收。
对于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响水县政府应给予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奖励。
(二)增强对农村的组织保障1、完善领导班子响水县政府要领导下属的各镇区紧急成立关于发展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和规划工作,并对该镇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负责。
该领导小组要深入的对响水县各镇区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发掘响水县具有发展价值的资源,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动响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规划与思路,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予以解决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