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授课说明•一、课程性质•《国际商法》课程是商事组织进行国际商事活动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商事组织进行国际贸易所遵循的法律依据,因此,《国际商法》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特点•《国际商法》课程的特点是通过比较的方法介绍大陆法系、英美普通法系、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中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大陆法系、英美普通法系、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中国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又由于不同法系对发生的贸易纠纷所做出的法律规定比较抽象,对于所发生的国际贸易纠纷很难一一对应,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国际商法知识,这又是本课程的一个特点。
•三、学习方法•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的学习,又要紧密结合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予高度重视。
通过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发言等环节的积极认真参与,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保证《国际商法》课程学习质量,为同学们毕业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大陆法、英美普通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内容,做为必要知识的准备,通过比较学习《国际商法》就有了保证;• 2、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和锻炼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于案例学习、分析、讨论积极参与,充分准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好国际商法。
• 3、平时注意收集电视、报纸有关国际贸易纠纷的报导,关注纠纷发生的原因,纠纷的解决过程,和最后解决的结果,从中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考试方式•本课程最后成绩包括平时成绩40%(考勤、实践、平时作业、小组讨论等)和期末考试成绩60%两部分。
•五、国际商法的主要内容•国际商法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际商事主体法律制度•第三章代理法•第四章合伙企业法•第五章公司法•第六章外商投资企业法•第七章合同法•第八章买卖法•第九章票据法•第十章国际商事仲裁•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国际商法的概念和渊源,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主要法律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的重点在于对两大法系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的认识。
本章的难点在于对英美法、大陆法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的掌握上。
1、具有跨国性和统一性,适用于各国从事商业交易的商人。
2、其解释和运用由商人自己组织的法院来掌握和执行。
3、程序比较简易、迅速,不拘泥于形式。
4、强调公平合理的原则。
二、国际商法的发展自十七世纪以来,欧洲大陆民商分立的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商法典,民商合一的国家把商人习惯法纳入民法典中。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把商人习惯法吸收到普通法里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商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恢复了商法的国际性和统一性。
•第二节国际商法的概念和渊源•一、国际商法的概念•国际商法即国际商事法,是指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一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国际商事交易,是指国际货物买卖或交易活动;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商事交易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因此,国际商法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商事法范围(传统的商事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代理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等),增加了许多新的领域,既涉及有形的货物交易,也涉及无形的技术、资金和服务交易,例如,投资、租赁、融资、工程承包及合作生产、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等,因此西方国家往往把调整上述各种商业交易的法律用国际商事交易法(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来概括。
•二是国际商事组织,一般的商事组织是指个人、合伙企业、公司、个人独资企业等,但是在国际商法中,从事国际商事交易的商事组织,主要是指跨国经营的涉外企业,如跨国公司。
•三是法律规范,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标准和范围。
•(二)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联系:都有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区别:•1、概念不同:国际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调整的范围比国际商法广泛的多,不但调整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实体,还调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关系以及国家对这种交往的管制与管理关系。
大体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技术、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等。
•2、渊源不同: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国际公约、国际商业惯例、国内立法,还包括国际组织的决议、重要的国际文件等。
• 3、基本原则不同:国际商法的基本原则是诚实信用及公平公正原则;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全球合作与发展原则。
• 4、内容不同:•例如:我国没有加入海牙维斯比规则,但我国公司提单中约定适用海牙维斯比规则的,该约定有效。
日本、韩国现在没有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但与我国公司签订的服装买卖合同中约定适用该公约的,该公约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
• 2、国际(商业)惯例:在国际商事交易活动中,经过国际商事主体长期不断的实践,频繁运用而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习惯性行为规范。
•国际惯例与国际公约相比,没有普遍的约束力,无法与国际公约的效力相比,但是在某些具体的当事人之间却象国际公约一样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甚至有些国际惯例被某些国家纳入其国内法,有些国家规定国际惯例的适用无需当事人明示同意。
可以看出,国际惯例与国际公约在强制力上的区别已经淡化,而采用国际惯例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主要趋势。
•例如:买卖合同采取CIF术语和跟单信用证支付方式,就要适用最新版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另有特殊约定的除外。
国际惯例一旦被当事人采用,便对该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项国际惯例的形成,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习惯上升为惯例,成为国际商事的一个组成部分,来之不易,应该重视并予以遵守,国际惯例也被称为“世界语言”,如果没有国际惯例,它是国际商事交易的支柱。
•国际惯例主要有: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1994年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6年托收统一规则。
•3、国内法:国内立法经当事人选择可作为准据法。
•国内法原则上只在其领土内和对国民有必然约束力。
有的时候国内法在双方合同中约定适用,被用来解决国际纠纷时,作为国际商法适用;也有的时候在发生纠纷后,没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适用,不得不适用依照规则指向的某国的国内法,该国内法实质上已经暂时转变身份上升为国际商法。
可见国内法是国际商法的重要补充。
•例如:买卖合同约定适用中国法律;提单约定适用美国运输法律;保险单约定适用伦敦保险协会条款。
还有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没有规定,如货物所有权如何转移、合同是否无效、惩罚性违约金效力等不得不适用国内法解决。
•综上所述,并不是只有国际条约才是国际商法的形式。
适用的法律不同,结果可能相反。
因为游戏规则的改变可能导致结果的改变,例如乒乓球规则、篮球规则等。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常常涉及到不同的法律,因此主动了解熟悉各个国家商事交易法律是必要的。
•第三节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形成及其特点•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一)西方国家的两大法系•“法系” 英文 genealogy of law 或 family of low 。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指出:法系是指根据各国的法律特点和历史传统的外部特征,对法律进行分类,通常把具有一定特点的某一国的法律以及同仿效这一法律的其他国家的法律,划为同一法系。
•根据上述标准,可将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划分为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在封建时代,罗马法对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国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资本主义时代,受罗马法影响最显著的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
其他欧洲国家如比利时、荷兰、波兰、瑞士,以及某些亚洲国家如日本和旧中国的法律和法学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并不大。
但有一定的影响,如对教会法、商法、衡平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2、渊源•(1)成文法(制定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2)国际条约:•(3)习惯:经国内立法机关认可并承认其效力的习惯。
•3、分布范围•5、法院组织•法院组织各国各有其特点,但又有许多共同之处,法院层次大体上相同,都分为三或四级,除普通法院外,还有专门法院如军事法院、海事法院、劳动法院等。
•(三)英美法系的概念、渊源、分布范围、主要特点和法院组织•1、英美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又叫普通法系、海洋法系、判例法系、英国法系。
它是指以英国中世纪(11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日耳曼习惯的普通法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
•普通法是指在1066年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威廉国王为了削弱封建领主的势力,加强王权,除发布赦令作为全国适用的法律外,通过设立王室法院,法官有选择地采用各地习惯法审理案件形成的判例,后推行全国所确立的法律制度。
因为普通法是以判例形式出现的,所以又称为判例法系。
王室法院法官经常到各地巡回审理,并有权撤消封建领主控制的地方法院的判决,因此普通法发的发展轨迹就是英国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封建势力的斗争的历程基本同步的。
•2、渊源•(1)判例法:有无数的判例构成的总体。
•(2)成文法:由英国的议会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规定。
但要经过判例采用才能发挥作用。
•(3)习惯:在英国的法律中作用非常小。
•3、分布范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中国的香港地区、菲律宾、斯里兰卡、南非。
•4、主要特点•(1)判例法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2)普通法与衡平法并存。
•(3)体系繁杂,逻辑性不强。
•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许多法律原则都是由一些具体的案例引伸出来,并形成了具有普适性的司法规则。
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美国在上个世纪通过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例确立起了程序至上的刑事司法理念。
••“米兰达案”中的程序规则•(米兰达警告)•很少有案件像1963年的米兰达案一样,改变了美国警察的执法程序,由该案衍生出的“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的说话将会用作不利于你的呈堂证供”,不仅成为欧美和香港警匪片中的经典对白,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法治进程。
••• 1963年3月,一个名叫恩纳斯托·米兰达的白人无业青年,因涉嫌强奸和绑架妇女在亚利桑那州被捕,警官随即对他进行了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