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目录【一、物质的分类】 (2)【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2)【三、电解质】 (2)【四、离子反应】 (2)【五、氧化还原反应】 (3)【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七、元素周期律】 (4)【八、化学键】 (4)【九、化学反应与能量】 (4)【十、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5)【十一、常见的无机物】 (5)【十二、有机部分】 (6)【十三、干馏、气化、分馏】 (7)必修一、二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溶液混合物 胶体 浊液酸物质 碱化合物 盐纯净物 氧化物非金属 单质金属【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1.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mol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 A 表示,约为6.02×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单位:g/mol ;以g/mol 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n= 。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 。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aq V B nB C 。

【三、电解质】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酸、碱、盐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四、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难溶)或水(难电离)。

3.离子共存问题:①有难溶物生成。

如Ba 2+与SO 42-、CO 32—大量共存;Ag +与Cl -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气体生成。

如CO 32-、HCO 3-、SO 32-、等离子与H +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难电离物质生成。

如NH 4+与OH -不能大量共存;OH -、CH 3COO -、ClO -与H +不能大量共存。

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M mAN N mV V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NO 3-在酸性条件下与Fe 2+不能大量共存;【五、氧化还原反应】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4.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表现为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5.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对应的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对应的产物; 6.表示方法: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 质子(+) 中子(不带电)5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核素。

6.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如11H 、21H 和31H , 168O 和188O 。

7.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如:金刚石与石墨;O 2与O 3等。

8.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 Na : Cl :9.元素周期表结构短周期 :1、2、3周期结构 长周期:4、5、6、7主族:ⅠA ~ⅦA IA 族(除H ):碱金属族 副族:ⅠB ~ⅦB VIIA 族:卤素第Ⅷ族;0族 0族:稀有气体2.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表示方法: X ——表示原子Z ——表示质子数A ——表示质量数 4.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 XAZ【七、元素周期律】1.金属性:①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越容易;②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越强);③发生置换反应(强制弱)2.非金属性:①非金属越强,单质与H2反应越容易;②非金属越强,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③非金属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④发生置换反应(强制弱)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③主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八、化学键】1.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1)化学键的类型:可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中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

(3)非极性键:由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4)极性键:不同非金属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

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通常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如KCl、MgCl2、CaCl2、ZnSO4、NaOH都是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H2O、CO2等。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H2 :、Cl2:、N2:、HCl:、H2O:、CO2 :、NH3:;CH4:;NaCl:;MgCl2:;NaOH:Na+4.结构式: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的式子。

NH3:【九、化学反应与能量】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能量。

2.反应吸收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NHH H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常见吸热反应:①大部分分解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③其他:如C+H2O==CO+H2,CO2+C==2CO;常见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②金属与酸或水反应③酸碱中和④大部分化合反应;4. 原电池:(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3)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经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正极)。

(4)电极反应:(锌--铜原电池)(5)总反应:Zn+2H+== Zn2+ +H2↑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十、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常用单位有mol/(L·s)或mol/(L·min) 。

公式:v=△c/△t;以m A+n B==pC+q D为例,v(A):v(B):v(C):v(D)=m:n:p:q(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②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③加入催化剂(通常指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④除此之外,固体的表面积和反应物的状态也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2.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把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m A+n B ==pC +q D为例①v(正)=v(逆)≠0A的消耗速率=A的生成速率;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为m︰p ;B的生成速率与C的生成速率之比为n︰q ;②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十一、常见的无机物】【十二、有机部分】1.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C n H2n+2、烯烃C n H2n。

2.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3.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H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一氯甲烷、硝基苯等。

4.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如:卤素(—X)、羟基(—OH)、羧基(—COOH)、硝基(—NO2),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5.6.反应类型:①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如甲烷和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

②加成反应:有机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如乙烯使溴水褪色。

③酯化反应: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如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

④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用来制作肥皂。

⑤加聚反应:像乙烯分子中的双键可以断裂其中的一个而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这一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成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如乙烯制聚乙烯:n CH2=CH2→ [CH2-CH2] n⑥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可用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6.天然高分子:淀粉、蛋白质、纤维素7.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十三、干馏、气化、分馏】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2.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2.煤的干馏:指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

化学变化。

3.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反应为:C+H2O==CO+H2。

化学变化。

4.石油的分馏: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分馏。

物理变化。

5.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化学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