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说课稿
甘肃省安化初中王尔德
一、教材内容
我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是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进行的引进西方科技的洋务运动,为现代化的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尽管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解决内忧外患进行的,但它却产生了积极的客观效果,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能力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构思
本节课,属理性分析为主的一节课,因而要以“深入浅出,形象直观”的思想来指导这节课的教学。
对于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比较,可结合教材中引用的两个代表人物的话来作说明;对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应先让学生明确其存在时间、目的,前后两时期的划分,在引导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其主要内容,最后,对于教材中的楷体小字部分,可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指导学生进行概括其所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样的情况:对于洋务运动破产原因的分析,应先使学生注意教材这节课的思路和其他章节中分析有关“失败”原因的思路是不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思路和方法,并掌握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和顽固派
代表人物倭仁言论的史料、奕訢批判洋匠唯利是图的史料以及一些图表,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挖掘历史照片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分析、处理历史照片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的思维方法。
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也是洋务派从兴办军事工业着手进行的一次变革试验。
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的渗开,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的结果,介绍此次战役中全军覆没的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三支近代海军中的一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提出问题: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
位如何?我们应如何去评价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洋务运动》。
2、新课
(1).洋务运动的背景
本课是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节,近代化是世界近代史的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中国的近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化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学生没有此知识积累,容易把此概念与“中国近代史”相混淆,所以必须要明确阐述这一概念,中国的近代化,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有一个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的演变。
洋务运动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将影响学生对整课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此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洋务”指一切涉及外洋的事物,洋务运动指洋务派为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背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第一段得出结论。
(2).洋务派的形成及代表人物
关于洋务派,在当时与之观点相对立的清政府内部还有顽固派,顽固派的概念,课本上没有明确提及,但从“顽固派”这三个字上,学生可推断出此派别的特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洋务派的主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3).洋务运动的概况
洋务运动的时间,旗号,主要内容,学生能通过阅读课本很好总结并掌握,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阅读课本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洋务企业的特点,提出问题: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不是真正的近代企业?引出下一问题。
(4)、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原因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明确: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变器不变道”的指导思想。
(5).洋务运动的评价
采用分组辩论的方法,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双方以课本为依据限时辩论。
评价辩论结果,使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完整的认识。
(6)本课小结
内忧外患陷困境,地主阶级忙自救,19世纪60至90,师夷长技办洋务,自强求富为口号,奕曾李又左张,军事民用和学堂,富国强兵未达到,资本主义得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