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为“自强”和“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1)知道洋务运动兴起背景、创办工业的情况(名称、创办者、地理位置、工业类型)等,体验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的艰难。
(2)了解洋务运动口号、目的、指导思想,知道洋务运动的破产,认识其局限性,是近代封建开明官僚识图挽救统治危机的自强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3)通过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工业、筹建近代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初步认识其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开拓性的积极影响。
【教法建议】(一)、关于洋务运动兴起背景及其原因概念分析:洋务:就是指外国的事物,又称“夷务”,泛指当时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务。
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朝的统治,外有列强侵略加深统治危机,为维护清朝统治,清政府内部急需一场自救运动,因此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奕忻,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顽固派的代表是大学士倭仁。
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出示史料“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太平军),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建议老师利用曾国藩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王朝统治。
1、出具以下材料与问题李鸿章《筹议海防折》: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
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
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
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
炮弹所到,无坚不摧。
水陆关隘,不足限制。
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1)“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什么?遭受列强侵略。
(2)“强敌”强在哪里?洋枪洋炮,工业革命的产物。
中国国力弱;国家政治体制,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制度的对抗;(3)面临“变局”与“强敌”李鸿章认为应如何应对?认为不该守“成法”与“古方”,要进行变革。
2、师补充:鸦片战争前中国不给世界机会,鸦片战争后世界不给中国机会。
课后补充:选自《史料教学案例设计与解析》(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两次鸦片战争)(二)、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概念分析: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多年。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文化教育方面,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1、出示图表以及资料,让学生具体感知。
筹建近代海军情况材料二:1863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这是一所培养外语翻译人才为主的学校……中国近代意义的教育事业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与之相联系的译书。
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
……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
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曾派遣三十余名留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
这是名副其实的走向世界了。
在这两批留学生中,出过一些近代著名人物。
知名度最高的,前一批里有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后一批里有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陈旭麓2、学生合作探求以下问题:(1)从出现时间看,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是什么?(2)都有哪些类型的企业?(3)创办的地点分布有何特点?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个特点的原因?3、老师总结:(1)军事工业。
(2)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近代教育。
(3)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点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大;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的解体比较快等。
1、出示史料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1)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类型。
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四年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十一年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设轮船招商局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六年购铁甲船;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南北洋电报七年设开平矿务商局八年设织布局于上海十一年设武备学堂于天津十三年开办漠河金矿十四年北洋海军成军二十年设医学堂于天津——根据赵焰《晚清有个李鸿章》一书资料整理学生根据史料分析归纳:教育;军事、工业(开平矿务局、织物局);筹划海防。
教师概括: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近代教育。
(2)借助分析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分析洋务运动从军工开始的原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师生分析得出:中国的制度比西方先进,只有火器不如人,所以要觅“制器(先进的军事装备)之器(机器及制机器的方法)”。
老师分析:判断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看它的资金来源、产品的去向和管理方式等方面。
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在资金来源上,主要是政府提供;产品去向上,供给军队,不进行市场交换,不积累利润;管理方式上企业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企业设刑庭,监狱。
这种企业不是按照价值规律经营的,因此从生产关系上,它是旧式封建企业。
民用工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官商合资为主;产品一部分供给军队,绝大部分应用于市场,以获取利润;管理方式上,以近代雇佣模式为主。
因此这些企业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三)关于对洋务运动的积极评价概念分析:(参考《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第39页,有删节)从性质看,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具有双重目的。
从作用上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就是一个有力地证明。
进步性体现在:①引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探求新知;创办新式学堂以及引进外国科技书籍和派人留学等,客观上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的和科举制,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和技术工人,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些条件。
③民用工业兴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教学片断二:1、材料一:出示图片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汉阳铁厂问题:观察图片,结合当时世界工业革命形势,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与传统手工业比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师生探讨从图中的机器以及烟囱(蒸汽机)得出洋务运动给社会带来的大的变化:手工生产转化为机器生产。
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
2、(参考:参考北京四中赵利剑老师《洋务运动》公开课教案)材料二:以故事的方式叙述轮船招商局扩大的局面: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
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
旗昌却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
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
旗昌没料到收购者竟是轮船招商局,恼羞成怒,将拍卖价格翻倍。
督办盛宣怀依然收购了旗昌。
——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据统计“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问题:从轮船招商局的扩大可以反映出洋务运动的什么影响?师生讨论得出: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抵制作用。
材料三:出示图表(参考《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p68)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它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汉阳铁厂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199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问题:进入近代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财政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师生探讨得出:鸦片战争后,经济出现增长。
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工商杂税数额却迅速增长。
表明了近代工商业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新的推动者,洋务运动所代表的新因素散发出的经济活力,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材料四:总算起来,洋务运动所创办的新文化事业大约有30个左右。
这个数目,也可以称为“一批”。
同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相比,不见得逊色。
正是这一批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
这是一种真正的智力开发,它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并哺育出戊戌维新的成批志士。
问题:从材料归纳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师生探讨得出结论:为近代中国培养一批新式人才。
有利于封建教育制度的改革。
(三)关于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概念分析:(参考《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第39页,有删节)局限性:洋务运动贯彻“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根本排除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等封建思想意识的改造。
启示:在近代中国,仅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有限的经济体制改革,不能求得国家富强;不摆脱外国侵略势力的压迫,一切依赖外国,处处仰仗洋人鼻息,只能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片断一:1、出示漫画:观察右图2、老师讲解:洋务运动贯彻“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根本排除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等封建思想意识的改造。
改革不可能会富国强兵。
教学片断二:参考北京四中赵利剑老师《洋务运动》公开课教案1、出示材料1从经济体制层次分析失败原因: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把种种官僚病带进经济活动过程,使之丧失了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些企业充塞着腐朽的衙门作风,机构臃肿,冗员甚多,官派的总办、会办等大员,大部分是不懂经营管理而又不愿认真学习的庸碌官僚,再加上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营私舞弊倒能饱填私囊,其前途也就不卜而知了。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问题:问题:分析“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是什么问题?生:体制问题,企业的好坏与办企业的人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