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2.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3.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没有内能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5.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6.“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7.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

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8.由Q=cm(t-t0)得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D.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9.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球。

8.5 t的“天宫一号”,在100 km左右的高空以约22倍音速再入大气层。

绝大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与大气层摩擦烧蚀销毁。

最后大约1.5 t残骸坠入南太平洋。

在这个过程中,“天宫一号”的部分机械能()A.通过热传递转化为大气的内能B.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C.通过摩擦做功转化为大气的内能D.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残骸的内能10.“高处不胜寒”原意是山越高气温越低,下列关于其形成原因解释错误的是()A.高山上的森林茂密,岩石多,比热容大,温度变化较小B.高山的空气比平地稀薄且干净透明,吸收太阳热量少C.高山上的风速大,加速山上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D.热空气因膨胀上升,膨胀对外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少11.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

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

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A.c甲最大B.c乙最大C.c丙最大D.c甲=c乙=c丙12.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端午浓情,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合________ nm。

14.如图所示,杯中装满凉开水,慢慢加入两小勺细盐,则杯中的水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溢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过一会儿取一勺水尝一尝,发现有咸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串味儿”,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串味儿”属于________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人体内水的比例很高,由于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缘故,有助于调节体温。

当小孩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降温,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减少体表内能的,打针时在皮肤上擦酒精消毒,会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这是________现象。

17.十堰人都爱吃牛肉面。

在制作牛肉面的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___造成的。

将一碗牛肉面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由于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夹起牛肉面的筷子是________(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

18.在四川邛崃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如图所示。

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

夹层留一个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

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________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________,增加耗油量。

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的特性。

为了更省油,请对这种灯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0 ℃的水和等质量的80 ℃的水相混合,则混合后水的温度是________℃;若将0 ℃的冰和等质量的80 ℃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低于40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计热量损失)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24分)20.小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同组的笑笑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探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高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高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同组的笑笑在小高的基础上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观察到温度升高时杯中水的颜色变化更明显,笑笑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和小高相同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将上面的实验改成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把相关实验步骤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21.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填“水”或“沙子”)温度升高得更高。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利用如下实验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将铁丝在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________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燃烧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________并达到棉絮的________,所以出现了我们看到的现象。

(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四、综合应用题(23题9分,24题10分,共19分)23.某探究小组为测量垂直于太阳光的面积为1 m2的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用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做实验。

经多次实验得到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

控制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2 m2,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的质量为100 kg,水的初温为20 ℃,经8 750 s后上升到45 ℃。

[c=4.2×103 J/(kg·℃)]请计算:水(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2)垂直于太阳光的1 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是多少焦耳?2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

其原理是在房间地面装饰层下铺设散热管道,通过管道内的热水散热提高室温。

当供水温度为45 ℃时,单位面积的散热功率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的对应关系见下表:(1)若该地暖系统的总水量为2×103 kg,将全部的水从5 ℃加热至45 ℃,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4.2×103 J/ (kg·℃)]水(2)某家庭木地板的面积为80 m2,散热管材料为聚丁烯,供水温度为45 ℃,则该供暖系统每小时的散热量为多少焦耳?(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至少写出两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