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荒漠化的防治带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荒漠化的防治带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2017年7月15日,“发展中国家沙漠化研究与治理国际培训班”在兰州开班。

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20余位学员在培训期间接受中国沙漠化治理经验与技术培训。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土地荒漠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红色荒漠化-青藏高原B.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C.次生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D.土地沙漠化-东北平原2.推进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合理措施是A.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B.在绿洲区大规模放牧C.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D.大规模封沙育草【答案】1. B 2. C【解析】1.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应是冻融荒漠化,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土地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为红色荒漠化,东北平原为水土流失,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且气候湿热,为石质荒漠化。

2.沙漠化地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加以保护生态环境,可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在干旱地区树木难以成活,因此不宜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不宜过度放牧和大规模封沙育草。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3-4题。

3.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4.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答案】3. C 4. C【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4.读图可知,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含水率下降。

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植物群落的演替伴随着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将使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变薄。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下图,完成5-6题。

5.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B. 乙C. 丙D. 丁6.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 甲地区植被退化B. 乙地区沙化C. 丙地区荒漠化D. 丁地区植被改善【答案】5. D 6. C【解析】5.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6.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

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7~8题。

7.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8.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答案】7.C 8.C【解析】7,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8,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0.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答案】9.D10.C【解析】9,图示甲地区为草原牧区,由于围绕饮水机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了水井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10,乙地是干旱地区,围绕饮水井,发展灌溉农业,而该地区草原的萎缩主要从灌溉水源的变化分析,由于不合理灌溉且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故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而影响植被生长。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1~12题。

表1 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111.322.354.3150.5454.12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128359.3.53 .93 .24 9811.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1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答案】11.C 12.D【解析】11,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 错误。

12,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水)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4.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3.B 14.A【解析】13,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气候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

1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下图为“我国现有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积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答案】15.B 16.C【解析】15,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也是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

16,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17~18题。

17.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7.A 18.C【解析】17,图中P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

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

18,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