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
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

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
S
AB 0 1
00 Cn=AB S +A BS
01 =(A S +A S)B
11 10
实验设计:
(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
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
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
(3)利用74LS151实现
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51的S2、S1、S0输入,D1、D2、D5、D6接高电平,D0、D3、D4、D7接低电平。

Z即为输出Y、将D3、D5接高电平,其他接低电平。

Z即为输出Dn。

实验过程及出现的问题:
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
问题:由于实验电路箱中74LS86和74LS08不能同时工作,所以改用两次74LS00来实现与门。

实验结果:
如图为第一种方式实现的示波器显示结果。

D8为时钟CP1,D9、D10、D11分别为S、A、B,D13,D14为Y,Cn。

4、实验题目:ALU(Arithmetic&Logic Unit,算术逻辑单元)实验内容:用proteus设计一个六输入二输出的ALU.
控制端:S2、S1、S0决定ALU的8种功能,其中指定6种功能为与、或、非、异或、全加、全减,剩余功能自由拟定。

数据输入端:当ALU进行全加(全减)运算时,三个数据输入端分别为被加数(被减数)、加数(减数),进位(借位)。

当ALU 进行全加(全减)运算时,两个输出端分别为和(差)、进位(借位)。

当ALU进行逻辑运算时,两个输出端为逻辑运算的结果和结果的取反。

控制端功能S2 S1 S0
0 0 0 与
0 0 1 或
0 1 0 A非
0 1 1 B非
1 0 0 异或
用两个74LS197实现六位数输入,用两个74LS151作为数据选择器输出,其中一个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作为74LS151的地址输入端,另一个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进行逻辑门运算作为D0~D8的输出。

Y1=A⊕(B⊕C)
Y2=AB+(A⊕B)C
Y1=A⊕(B⊕C)
Y2=A(B⊕C)+BC;
实验过程及出现的问题:
①由于proteus没有74LS151,故用74HC151代替。

②考虑到用门电路实现全加,全减所需原件过多,故用74LS138
实现全加,用74LS153实现全减。

由真值表得
③,按照设计在proteus上实现ALU. 如图
④运行仿真实验结果:
其中A0为时钟cp0,A1~A6为六个输入,A8,A9为两个输出。

实验总结与设计体会:
1、一种功能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如实验三可以用逻辑门,可以用74LS138,可以用74LS151实现,实验四中全加全减器的实现也是。

最重要的是要找最简单的实现方法,以及分析可行性。

2、实验前一定要先分析实验所需的原件,以及要如何实现,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对实验有清晰的认识,不会因为连线过多而导致混乱,如实验四中所需原件和连线都比较多。

3、用实验电路箱和proteus做实验有很大的区别,实验箱的器件较少,所以要利用已有的器件替代没有的器件,proteus的原件多,但设计时要学会简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