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指导一、散文基本特征: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所谓“形散”,就是作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情感浓烈,选村广泛(富有抒情性,);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二、散文据内容和性质分类:1、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三、阅读技巧与答题方法: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4、表现手法:(1)使用修辞----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突出主题。
增强艺术感染力。
(2)象征----如《白杨礼赞》,或者一些童话作品,可以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
(3)托物言志----如《爱莲说》,也是含蓄曲折地传达思想情感。
(4)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
比如《背影》,在写车站送别前,文中写了祖母去世,家道衰落,父亲失业,典当家产一些列不幸事件,这些描写就是为了铺垫后文的父亲车站送别。
(5)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件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以呼应,能够使后面情节在前面有照应,不出现虚假现象。
(6)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反差,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7)虚实结合----眼前的描写是实,以前的回忆是虚;实际的存在是实,想像的情景是虚;现实的景象是实,引申的层面是虚……。
好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丰富多彩地表现人和事,充分显示文章的主旨。
(8)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具体事件是点;叙述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具体情节是点。
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9)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起到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0)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开门见山----这是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直入主题,或者直接摆出情感思想。
(12)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可以吸引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13)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大主题,或者揭示生活哲理。
5、文眼文眼是透露文章感情、思想或者写作主旨的句子。
找到文眼,就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
例如《荷塘月色》开头的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全文的文眼,它让我们知道文章的整体情感是“哀愁中的淡淡喜悦”。
但是,不是每篇文章都有明显的文眼。
散文阅读训练(一)海南杂忆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
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
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
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
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
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
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
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
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
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
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
”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
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
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
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我们的车子在公路上扬长而过。
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
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绝。
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
我问陪同我们的白光同志,“这些就是鸭脚粟吗?”“不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
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
”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她说:“喂畜牲。
可是,还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我说,明朝时候,老百姓把它当作粮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
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
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
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老百姓所得,尽被搜刮以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
怪不得王佐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含泪微笑”式的两句: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1、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
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
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第二段“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以及第三段“出乎我的意外”、优美的环境等信息作答。
2、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①“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
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②“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这里应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结合第五段“大名震宇宙”“这些名臣”“被放逐”等和第七段“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等信息作答。
3、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
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和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从王诗的第一二句可知天南星是“入本草”的,从第三四句可知它是老百姓“济饥饱”的,然而却被“累累满筐收”,“老百姓所得,尽被搜刮以去”。
一种野草成为“美产”,本极具讽刺意味了,但连野草也被搜刮而去,官府的恶劣可想而知了!4、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里主要从古代和现代在“天涯海角”的两类人的遭遇,以及鸭脚粟、天南星对不同时期老百姓的作用两方面考虑。
(二)灯火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