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报告

无锡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无锡市“十三五”( 2016-2020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 年 11 月 15 日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无锡农业要按照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无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物质装备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制订《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回顾“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

2012年,无锡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产值255.6亿元、农业增加值158.3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55元。

根据农业部《201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我市得分81.7分,在全国153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五,在地级市为主体的示范区中排名第一,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根据《2014年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达到85.1分,名列全省第二。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推进规模化水稻生产基地、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等保供基地建设。

粮食自给率、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叶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

二是特色产业质效齐增。

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健康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建成阳山水蜜桃、璜土葡萄、张渚茶叶、马山杨梅、双泾葡萄、洋溪萝卜等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

农业“三品”数量达到1057个。

三是生物农业迅速发展。

扎实推进生物农业“一谷两园”建设,建成生物农业企业129家,2015年生物农业年产值达到66.2亿元。

四是休闲农业异军突起。

宜兴市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阳山镇桃源村成为2013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宜兴市洑西村被认定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兴望农业休闲文化园、篱笆园农家乐、绿缘农业观光园、东港镇山联村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宜兴市湖父镇洑西龙山村、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等3个村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农家乐集聚村示范村。

(二)改进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增强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加快建设128家重点现代农业园区,至2015年底,全市农业园区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46.6%,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9家。

二是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建设钢架大棚、喷滴灌、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组织培养等各类生产设施。

至2015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1.8%,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19.5%。

三是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无锡市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以地级市政府作为主体的整体推进单位。

锡山台创园被评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

中农物联网、太湖米业、新坤兴、鹏程农业等4家公司入选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单位。

(三)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活力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6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37亿元,有力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伽力森主食、弘宇农业、上农股份、亚夫农业、当家易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

二是农商协会平台作用突出。

2014年组建成立无锡农商协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系统都是第一家。

协会下设九大分会,拥有企业会员100名,有效提高主体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发展。

大力发展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信息、农民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39%。

“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改造农业。

全市建成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网店)565个,全市农业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2.66亿元,成为创新农业经营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宜兴市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惠山区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江阴顾山镇、宜兴丁蜀镇、惠山阳山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新亮点一是生态修复保护富有成效。

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加强生态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至 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8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4%,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

二是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程、氮磷生态拦截工程、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97%以上。

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

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全面确定了生态补偿的范围、对象、方式和标准,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保障。

(五)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市级财政从2012年起设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扶持金额达到1.84亿元。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组建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到5亿元,完成对悦禧玫瑰、正大畜禽、联业生物、西诺花卉、益家康等5家企业投资,投资规模达到1.35亿元。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组建成立了无锡现代农业研究院、太湖水稻研究所、益家康蔬菜研究所、明珠水产研究所、吴越花卉苗木研究所、阳山水蜜桃研究所、无锡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现代农业“一院五所一中心”,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一)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一是农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

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期间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都对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为新常态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江苏“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目标,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四个特征”、“三个加快”的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对农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政策支持更加有力。

中央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农业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支持“三农”发展上也是不遗余力、舍得投入。

2016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在财力安排、资源配置、干部配备等方面更加注重向三农倾斜。

“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物质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从而切实增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农业转型条件更加成熟。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

近两年,中央重点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这对无锡农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又是一次重大机遇。

无锡工业基础雄厚、信息技术发达,特别是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来,“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的战略理念深入人心。

新形势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积极运用各类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产量增长、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精细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四是农业改革氛围更加浓厚。

近年来,中央、江苏省在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方面,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支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金融制度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特别是在2016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央明确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重点改革任务。

这些改革举措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真正做到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为创新农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形成了良好氛围和有力保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在农业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无锡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27亩,不仅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1.35亩,也明显低于全省13市平均水平0.87亩;而且,无锡耕地很多被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分割包围,分布零碎、难以整合。

由于耕地资源限制,既给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增加了压力,也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农业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仍然是短板。

二是在农业经营主体相对偏弱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由于本地工业经济发达,本地劳动力专门从事农业的很少,所以老龄化兼业化外来化现象明显,“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