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养生》
期末作业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2011级财务管理二班
学号:P112315784
姓名:李强
上课班级:5—6节
期末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养生健康方面的学习,使我收获了很多以前都不知道且对自己身体很重要的养生方法,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何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至关重要。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也巨大,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文化专业知识,还要加强锻炼,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个优势,使自己走向成功。
吃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如何健康的饮食则是值得我们追寻的。
身边有各式各样的身材,胖的,瘦的,不管那种身形,都与吃离不开关系,因此学习一些饮食知识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饮食方法不仅给我们带来健康的身体还能让我们拥有良好的身形。
一学期的学习对我来说过于短暂,觉得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但由于课程安排如此,只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自己不断的去学习了,暂且将这一学期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共勉之。
饮食与养生自古就有,饮食养生是我国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我们通过学习,日常饮食稍加留意,就能达到滋补养生的目的。
首先给大家介绍四季养生:
四季的温度变化,空气变化,食物的变化等都对我们的饮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各个季节适合我们的饮食方式和食物等。
春季养生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重点要养阳。
春天主生发,万
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
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
仲春饮食宜辛甘。
晚春饮食宜清补。
夏季养生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
夏季饮食宜补气。
秋季养生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重点要养阴。
秋天主收,万物
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
这一理论提示人们,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注意保养肺气,
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
饮食润燥:秋季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燥是秋令主气。
摩鼻健身:中医理论认为“肺开窍于鼻”。
冬季养生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
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
冬季忌食寒性物。
我们学会了四季养生还不够,因为我们可能还不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体质需要不同的饮食养生方法。
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也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朋友提供一些建议。
体质养生法
阴虚体质: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阳虚体质: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
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
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气虚体质: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
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血虚体质: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可常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当我们了解和学习了四季养生与体质养生,我们就可以为我们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养生方法,当然,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些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一些其他的方法,
拥有了方法,还要去实践,不管学习了多少方法,不用于实践就没有实际的效果了,因此我们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还要真正的去实践,只有科学的指导和真正的实践才能使自己达到养生的结果。
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养生就能够达到
的,最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的锻炼加上科学合理的饮食,我们就离我们强壮的身体不远了,也就离我们的成功不远了。
朋友们,为了我们的身体,请动起来吧。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