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讲 唐五代词

第十一讲 唐五代词

第十一讲唐五代词
一、关于“词”的名称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

词的别称有:“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二、关于词的起源
1.民间词曲与词
2.燕乐与词
3.诗歌与词
总之,词是民歌、燕乐和律诗交相融合的产物。

三、词体的特点
词与音乐的关系:
•依词调曲谱填词
•依乐段多少分片
•依曲拍长短为句
•以乐声高下用字
此与格律诗的差异:
•句式长短不齐;
•韵脚变化多样;
•押韵平仄兼用;
•四声交错使用;
四、唐五代词的发展概况
(一)初唐、盛唐——民间孕育形成期
敦煌曲子词:早期民间词的代表
敦煌曲子词的特点:
•内容丰富,社会生活广泛;
•调式多样,调名与内容大多一致;
•表现手法直率,语言爽直俚白;
•风格明快质朴。

(二)中唐——文人词的初步发展期
中唐文人开始参与词的创作,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中唐文人词的特点:
•受民间词曲影响,题材内容较广泛;
•调式较简单,以小令或齐言居多,少见长调;
•情致较浅显明朗,语言不事雕琢;
•风格上,改变了民间词的质朴俚直,显得自然清新,活泼流丽。

(三)晚唐——文人词的成熟期
温庭筠(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

温庭筠又是晚唐著名词人,被称为“花间鼻祖”。

他是词史上第一位醉心于创作词的词人。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

梦长君不知。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词特色:浓艳香软,含蓄婉曲
•温词多写男女思慕和离愁别恨,词的题材、内容狭窄;
•温词之所写人,是女性艳丽的容貌、娇弱的体态和慵懒的情状;所描之景,是女性的闺阁绮楼;所状之物,是女性华贵的服饰,总之充满浓烈的粉脂气;
•温词语言华丽,喜用色彩浓艳的词汇,构成镂金错彩的画面。

景语多,情语少。

•温词擅于通过富丽精工的刻划描写景物,暗示、烘托人物情思,显得细腻、隐曲。

(四)五代时期
1.西蜀词——文人词的独立发展期
《花间集》:第一部文人词集。

花间词产生的五代战乱的时代背景、偏安逸乐的西蜀地域环境。

•《花间集》是五代时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共五百首。

•《花间集》在语汇、结构、表现技巧、意境构成等方面形成了词的体制规范,标志着词体
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词体发展的基础。

欧阳炯《花间集序》:
……则有绮筵公子,锈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欧阳炯《花间集序》: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花间词确立了“词为艳科”的传统。

韦庄——花间词的突破者
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韦词特点:清丽疏淡,热烈真挚
•故国之思,怀旧之情;
•直抒胸臆,显而易见;
•纯用白描,语言清淡。

韦庄对词的抒情化有较大影响。

温韦并称,各有长短:
•温庭筠着重客观描摹,多客观代言;韦庄善于主观抒情,词中分明有“我”在;
•温词“密而隐”,韦词“疏而显”。

•温词含蓄婉曲,意象精美,可提供较广的艺术联想,但缺乏深厚的感情;
•韦词具有深厚之感情,但抒情拘限于某一具体的感情事迹,难以令人产生更多的艺术联想,因而缺少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2.南唐词——文人词成就最高期
南唐词的总体特点:
拓宽了词的境界和内容;
表现手法以白描见长;
风格以清丽淡雅著称。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南唐著名的词人。

有《阳春集》,存词90多首。

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挪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

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冯词特点:寓情于景,清丽秀雅
冯词题材内容虽属花间词的传统范围,但所抒写之“忧愁”包含了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渗透着一种生命忧患意识和感伤情调,从而丰富了词的思想内涵,提升了词的思想境界。

冯词所抒写的“忧愁”,是一种抽象朦胧,无法实指,不可言状的情感,词人着力强调其持久性、强烈性,创造了一种“感情的境界”,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

“情”的深入,“境”的开拓
冯词则剔除了韦词的生活的具体细节和温词的人物的具体容貌,专在人的“心境”上着力,因此他的词境,往往呈现为一片空濛迷离的纯感情境界。

冯词兼有温韦之长,使词以幽微之辞见宏大之义,具有发人联想的深远境界,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
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刘熙载《艺概》:
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李煜——五代词人之冠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李煜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

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为《南唐二主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贡献:
1. 扩大了词的题材
李煜词把“花间”以来词的内容宴饮享乐、男女恋情和离愁别恨,扩大为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 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煜的词以阔大的境界,深沉的感慨直接抒情,摆脱了花间词的浓艳色彩与脂粉气。

也把词从把本来由乐工歌妓演唱、只供娱宾遣兴的音乐唱词,一变而为抒写人生遭遇、寓有深刻感慨的文学作品。

3. 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用白描的手法自然真率地抒写生活感受;
•用贴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用清新明净的语言抒发深哀巨痛。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名词术语:
•长短句
•花间词
•花间鼻祖
•南唐词
思考问题:
•与诗比较,词体有哪些特点?
•唐五代词经过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作家?
•温庭筠词的特点。

•韦庄词与温庭筠词的区别。

•南唐词对词的发展。

•王国维为什么说李煜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