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沈阳市社区发展概况

浅谈沈阳市社区发展概况

浅谈沈阳市社区发展概况
班级:96080307
学号:2009060801026
姓名:杨梦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卫生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21世纪的中国旨在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针指引下.社区建设与构成其基础的社区服务成为服型政府绕不开的主题。

社区服务的水平、质量不仅影响到政府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和展开,更关系到整个社会运转的水平质量。

沈阳,作为我国大中城市,在社区管理方面一直在发展进步,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篇论文以沈阳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一下当代社区的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沈阳市现有街道办事处111个。

其中和平等市内五区62个,东陵等四个郊区3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开发区7个,新民市5个,辽中、康平、法没有设置街道办事处。

沈阳市是从1997年开始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

本着规模适度,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社区功能发挥、有利于社区内资源共享、有利于管理的原则,以居民小区为依托,以主要街巷为界限,重新划定了社区的规模和范围。

每个社区平均1500多户,大的社区平均在3000-5000户。

《沈阳市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提到社区服务当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社区服务定位与分类不明晰;政府对于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配套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社区服务组织管理不健全;社区服务尚未形成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体系;社会资源参与不足;社会公共事务及居民自组织事务如何界定、延伸并有效转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厘清界定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社区服务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点:第一,社区居民尚未享受优质的日常生活需求服务。

居民主要关心的是关乎其日常生活的事项。

诸如养老、托幼、医疗、家政、出行交通、送货上门等服务。

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这些诉求。

是社区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尚未形成良性配合与互动。

第三,思想观念认识不足。

有些职能部门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参与程度不够,作用发挥不够;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够。

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

第四,社区责任主体不明。

社区工作职责不清、界定不明、条块分割,使社区承担了很多做不了也做不好的事务性工作。

一些职能部门,一方面把自己不好做、做不好的工作推向社区,另一方面对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却迟迟不予解决。

有些职能部门片面
强调“工作进社区”,没有落实“费随事转”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的把工作任务推给社区,牌子、制度、检查迸了社区,而经费、人员、指导、服务不到社区,造成了社区工作硬性指派任务多、考核检查会议多、居民牢骚意见多.而社区工作者自己支配工作时间少、走街串户了解民情少、开展活动为民服少。

第五,社区组织功能定位不准。

一是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性质没有得到落实,往往把居委会当成是政府的延伸,造成了社区居委会“准行政组织”的地位和运作机制,居委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

二是社区建设“权随职走”的原则没有得到落实,政府在交办任务时,城市管理权限和管理重心没有下移,形成权力在上、责任在下。

收费在上、管理在下的被动局面,造成了事实上的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功能错位现象。

第六,财政经费投入不力。

社区建设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

但有限的财政投入只能解决社区工作者最基本的生活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并没有摆脱“办公经费不足.居干待遇偏低。

活动经费缺乏”的窘境有限的活动经费束缚社区工作的有效展开。

便民利民服务和文体娱乐设施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水平低的现状。

社区的经济保障得不到落实,社区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社区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这不仅导致社区工作浮于形式,甚至把社区压垮、拖垮,使之县花一现。

然而,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铁西区以“五网一线一册”一站式为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网络载体,投入资金150万元进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软件开发,建立了社区服务网络数据库。

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可靠的后台支持;申办了12349社区服务热线,利用中继线建立了呼叫平台。

铁西区提出社区服务的“五A”标准,即:无论你是谁,无论什么时间,无论在哪里,无论提出什么需求,都能够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铁西区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通过座谈会与登门调查并举的方法,广泛征求意见,规范服务内容。

采用自我经营与市场经营并举方法:一是落实服务人员。

在每个街道、每个社区都设有专门负责社区服务的入员。

建立了社区义工志愿者联合会,实行义工登记实名制,社区有翔实的义工工作档案,有记录、有考核,与社区服务网络平台有机对接。

二是落实服务类协会组织。

将各社区的服务类民间组织通过社区服务联合会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社区居民自我帮助、自我服务的目的。

三是落实重点服务商家。

采取准入制、评估制和激励机制。

对服务的实体进行前期评估,包括服务的方式、服务项目,服务实体视其
为百姓提供服务的类别不同,分别制定出不同的准入保证金,进入社区服务平台后,视其提供服务的质量信誉,评定出不同的星级服务商,对有服务争议或在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服务商,采取扣除一定保证金进行服务主体补偿的方式,及时予以清除。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推广典型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的经验。

逐步建设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实行实名注册管理和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规范管理工作。

将全市各种各类区服务资源、项目、内容进行整合,统一纳入服务网络进行规范化管理。

第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由政府购买服务过渡到由政府负责政策监管,网络公司负责市场化运作的目标。

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居民互助服务由政府引导和扶持、商业便民服务由政府搭台和宏观调控的目标,拓宽社区服务的道路。

第三,实行行业化管理。

依托民政部门成立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企业单位。

通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科学化、市场化运作,将全市的社区服务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安伞化。

经过一段时间,依托市社区服务中心组建沈阳市社区服务业行业协会,实现行业化管理和运作;发展社区产业,推动社区服务实现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