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互联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媒,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面对不可阻挡的学生上网热潮,本人对目前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迷恋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网络成瘾
一、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据调查,75%的青少年在家里上网,8%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2%在网吧上网,利用手机上网的占15.0%。

而有94%的青少年玩过网络游戏,长期玩的就有70%,不过48%的人只在假期上网,38%每天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只有14%的人每天上网时间多于1个小时。

当然这有可能是由于大部分青少年是高中住校生,难以接触到电脑的关系。

由本次调查发现,基本上大多数青少年都玩过一些网络游戏,原因是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平日较为无聊,或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可以参加,故都会去尝试一些网络游戏,不过有部分人会由于学习或游戏不好而不再玩。

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好像不多,但与他们聊天时发现,当放假特别是长假时一天上网7小时以上的人很多,而平时如果有电脑可以上网,都会去玩,只由于平日要上课或住校而无法去玩。

二、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
由调查可知,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也颇为严重,其造成原因有:
1.自身原因[2]
(1)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处于精力旺盛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对外界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由于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识别能力、自控能力弱,一旦接触到无所不有的网络,很容易被各种信息、聊天室、游戏所吸引。

面对新奇、刺激的各种各样信息,包括大量的垃圾和虚假信息,识别力和分辨力有限的青少年并不知道如何筛选和利用,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和上网时间。

(2)人际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追求自我、渴望交流、得到认同的内心需求和强烈愿望,重视别人对自身的评价,很想张扬个性,但是一些青少年在现实中展示自我受到很大限制,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加上心理尚未成熟、缺乏交往经验和技巧等原因,这些青少年往往在交往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而他们在网络中得到情感的发泄和交往需求的满足,因此他们会很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相对于现实更乐于网上交往。

(3)自我认识不足。

青少年时期很多人对自身的认识还很浅,并且生活没有什么目标,大多情况是家长和老师要
求孩子学习,青少年自己不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也很少会考虑个人今后的发展和人生方向,生活和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有无聊和乏味。

而多姿多彩的网络对他们更具吸引力,也正好填补了他们无所追求的空虚生活,越来越多地接触网络并不断发现其中的美妙后,就会沉迷于其中,不顾现实发生的一切,走向网络成瘾。

2.环境因素
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于人才偏颇的光以学历为考察方式,延伸到了校园,使得老师,家长都只顾着青少年学好课程、应付好各种升学考试,进入好的高等学府获得含金量高的学历为社会竞争生存添加砝码,无疑将我们的教育引向误区,也将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培养引入误区。

接受着有失败和无奈的中国应试教育,课程的任务似乎过于繁重和枯燥。

课外生活收到硬件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又是那么的单调。

一直被机械的灌输着要心无旁骛,一心好好学习考大学的思想。

但当众多的青少年无法安心于学校机械的教育之中时,却又无法按个性需求追求自身健康发展的社会道路,缺少多元化价值观和人乍观的正确引导。

尤其在我们这些肯少年进入人学,离开了家长、老师严密的监督,要以自身的思想追求去进行自我发展的时候,没有了对社会正确的认知和牛活理念,只堕落在了电脑、网络游戏等诸多感观享受、娱乐之中。

[1]
三、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对策
1.家长加强沟通,参与孩子上网。

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

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学生处在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发育时期,父母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与其经常沟通。

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把青少年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积极地事务上去。

这是需要家长,学校的配合。

家长鼓励孩子去参加课外活动,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活动,不能只顾着要青少年学好课程、应付好各种升学考试,去考升学率高的学校。

对课外活动与临大敌。

应鼓励他们参加活动,如篮球,足球等团体比赛,既可转移青少年的注意力,也可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能力。

3.学校教育
我们在校园中,一直不乏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有时我们的思想教育却不够贴近实际,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讲座,主题有时“大而宅”,对青少年而言似乎有些过于遥远,很难从切近的改变青少年的思想以及生活状态。

我们麻该深入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想状况,围绕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易迷失方向、信心不足、缺少成功感等心理特征,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毕竟,给予青少年实实在在的帮助,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

[1]
参考文献:
[1]顾广耀,张所鹏,田原。

从网络游戏的兴盛看青少年的健康发展[J]。

理论科学,2010(4).218,175
[2]赵芸。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成因及预防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3)218--2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