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益博弈

利益博弈

利益博弈
自主择业后,多年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最有感触的体会是对利益博弈的理解。

现整理成章,与友交流。

“利益”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相当简单。

利益 = 好处。

◎利益有四个特点:
1、个体相对性。

利益是对具体个体而言,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利益。

如对个人叫个人利益,对家庭叫家庭利益,对群体叫群体利益,对局部地区叫地方利益,对全国叫国家利益。

没有绝对的利益,只有相对于什么个体的利益。

2、时空阶段性。

同一个体,处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利益;同一个体,对待不同环境,也有着不同利益。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生存、安全保证、情感归属、尊重荣誉、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说明人的需求在不同的层次上,所追求的利益有巨大地差别。

其他个体亦然,在不同的时空追求着不同的利益。

3、整体层次性。

由于整体普遍具有层次性,同一层次的个体,往往组成上一层次的整体。

因而,整体利益也呈现出层次性。

个体利益可能不是完全相同,但由这些个体组成的整体,却会有共同的利益。

个体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4、形式多样性。

人们往往把钱和利益等同起来,这是
认知上的误区。

钱是利益的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作为商品交换的价值衡量物,相当重要。

但钱不是利益的全部,有些利益,如亲情、爱情、荣誉、道德,往往是钱无法衡量的。

但这些都是利益的表现形式。

◎理解了利益的特点,自然可得出以下推理:
1、利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个体成千上万,利益更是上万成千。

个体组成整体,构成社会,利益必定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利益交换是个体间交流的实质。

商品交换是物钱交换,普遍存在,不以为奇。

亲情交换,是亲人间的情感交换,为人付出了爱心,得到心灵愉悦的回报。

表现形式不一,同是得到各自利益。

爱情、荣誉、道德亦然。

3、利益博弈构成了社会关系。

有交换就必定有竞争,有竞争就必须要博弈。

人作为个体是有社会属性的,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是利益博弈的综合结果。

得到利益,需要付出;利害同现,需要权衡;多利相权取其重;多害相权取其轻。

社会无时不在利益博弈中急剧变化。

◎说到博弈,有三种形式:
1、零和博弈:博弈各方针锋相对,你死我活,利益总和不变,各方竞争占据份额比例。

2、负和博弈:博弈各方无情残杀,多败俱伤,利益总和随之缩减。

3、正和博弈:博弈各方有序竞争,优劣互补,利益总和随之增长。

可见,最佳竞争是正和博弈,利益各方,各自发挥特长,弥补不足,互惠共赢。

如今所讲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都可看作正和博弈的体现。

◎利益博弈要旨:
理解上述道理,辨明利益归属,掌握博弈方法,就能把握智慧人生。

用其作为武器,分析社会,对待人生,必定得益非浅。

在那过去的时代,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语,叫做“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说的是凡事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事物。

如今套用这句话,改为“利益博弈,百验百灵”。

这应该就是市场经济规律的真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