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实验报告
班级2010级金融姓名陈光伟学科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验名称数据库的创建与表间关系的各种操作
实验工具Visual foxpro 6.0
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库结构的创建方式
2、表间的关联关系
实验步骤一、建立数据库。
1、在项目管理器中建立数据库。
首先选择数据库,然后单击“新建”建立数据库,出现的界面提示用户输入数据库的名称,按要求输入后单击“保存”则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并打开i“数据库设计器”。
2、从“新建”对话框建立数据库。
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或者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打开“新建”对话框,首先在“文件类型”组框中选择“数据库”,然后单击“新建文件”建立数据库,后面的操作和步骤与1相同。
3、用命令交互建立数据库。
命令是create database【databasename ▏?】
二、表间关系的各种操作。
1、创建索引文件。
可以再创建数据表时建立其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但是也可以先建立好数据表,以后再创建或修改索引文件。
2、索引的操作。
A、打开与关闭。
要使用索引,必须先要打开索引。
一旦数据表文件关闭所有相应的索引文件也就自动关闭了。
B、确定主控索引。
可以使用命令确定当前主控索引。
命令格式1:set order to 【tag】<索引标识>【ascending| desceding】命令格式2:use<表文件名>order【tag】<索引标识>【ascending | esceding】C、删除索引标识。
要删除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中的索引标识,应当打开数据表文件,并打开其表设计器对话框。
在“索引”页面中选定要删除的索引标识后,单击“删除”按钮删除。
3、创建关联。
在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联时,把当前数据表叫做父表,而把要关联的表叫做子表。
必须保证两个要建立关系的数据表中存在能够建立联系的同类字段;同时要求每个数据表事先分别以该字段建立了索引。
A、建立表间的一对一的关系。
在“数据库设计器”窗口中选择M表中的字段,并按住左键拖到关联表H中对应字段上,放开鼠标左键。
这是可以看到在两个表之间的相关字段上产生了一条连线,表明两个表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对一”关系。
B、建立表间一对多的关系。
将M表的名称字段MC设定为主索引,或者候选索引;H表中的JG字段已经设置成普通索引。
在“数据库设计器”窗口中将MC字段拖到关联表中对应字段JG上,放开鼠标左键。
这时可以看到在两个表之间的相关字段上产生了一条显然与“一对一”关联不同形式的连线,表明两个表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对多”关系。
4、调整或删除关联。
A、删除关联。
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首先必须用鼠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说明它已被选中。
如果要删除可敲【del】。
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删除关联”选项。
B、编辑关联。
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首先必须用鼠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说明已被选中。
在主菜单“数据库”选项的下拉菜单中的“编辑关系”选项,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编辑关系”选项。
5、设置数据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
在对数据库表建立关联关系后,就可以设置两个相关数据表之间操作的有效性原则。
这些规则可以控制相关表中的记录的插入、删除或修改。
注意事项1、建立表间关联的关系主要依赖父表和子表中的关联字段,及它们所建立的索引。
2、建立数据表的参照完整性,实际上是利用数据表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一种表级别上的验证。
3、在“参照完整性生成器”窗口中,有3个选项卡供用户选择。
可以分别设置“更新规则”、“删除规则”和“插入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