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

备战2020中考专题复习2009年《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1)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2009年湘西自治州)(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2009年烟台市)(3)《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老人和孩子的愉快幸福。

(2009年赤峰市)(4)《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莆田市)(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愉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宁德市)(6)文学文化常识:(4分)(2009年衡阳市)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中“诗圣”是指。

②找出“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一诗句作者在初中课文中的散文篇目:。

『参考答案』(1)落英缤纷(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①杜甫②《桃花源记》(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题目。

(8分)(09年广东省)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

(3分)参考: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2.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不开距离。

3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答三点即可。

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二、比较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5分)(芜湖市)【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参考答案:1.(4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分)(意思对即可)(三)文言文阅读(15分)(09年芜湖市)【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参考答案:1.(4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2分)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分)(意思对即可)附录:(三)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是,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孩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