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语祝福语的分类

德语祝福语的分类

德语祝福语的分类些祝愿语仅适用于特定的对象,颇有行业语的味道,其语义相近,都表示“祝您顺利、幸运”,试举几例,如:Glück auf!(矿工之间祝愿平安上井、顺利归来)Glück ab!(祝飞行员平安降落)Schi Heil!(祝滑雪者平安顺利)Weidemannsheil!(祝猎人出师大捷、满载而归)Petri Heil!(祝钓鱼者运气好)Hipp hipp hurra!(划船手之间互祝成功)汉德支持鼓励祝愿语都喜用省略形式。

汉语仍是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的占多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寓意深远。

德语祝愿形式也丰富多彩,另外,有些行业还有独特的支持鼓励祝愿语,这在汉语中是不多见的。

2.特殊交际情景(1)生日说话人的年龄、身份是影响交际过程的因素之一,因此,传统的祝福语也有长幼和辈份的差别。

在中国,民间历来有给老人做寿的风俗,而对于小孩则有满一岁抓阄的传统。

解放后,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的言行和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祝愿语消失了,一些民俗色彩浓厚的祝愿语也被当作四旧摒弃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祝愿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文革期间不再使用的祝愿语重新再现。

比如晚辈祝老人生日快乐,用“健康长寿”、“寿比南山”、“鹤寿松年”、“福星高照”,而大人祝孩子生日快乐则一般说“长命百岁”、“一生平安”等等。

德国的生日祝愿语不如中国丰富多彩,也没有年龄的界限,不论对何人,一般都说“Herzlich Glückwunsch!/ Herzliche Glückwünsche!/ Herzliche Gratulation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Alles Gute zum Geburtsta g!(生日快乐)”等。

汉德生日祝愿语中,汉语祝愿语的文化特征明显,通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德语则很直接,直白祝贺。

(2)结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谓人生四大喜事。

可见结婚在人生旅途中所占的份量了,此类祝愿语也特别多,例如“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恩爱美满”、“心心相印”、“百年好合”、“相敬如宾”等等。

在德国,祝贺订婚和结婚的用语不像中国那样丰富多彩,且传统寓意深厚,而是相对比较简单,比如“Ich gratuliere / wünsche Ihnen zur Verlobung / zur Hochzeit(祝您订婚+ 结婚快乐)!”、“Gratuliere(祝贺您)!”等等。

汉德结婚祝愿语区别较大,汉语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四字俗语,其内容受儒家思想(例如“多子多福”)和民俗影响,寓意深远,并且考虑到音韵效果。

而德语中,则是就事论事,简单地道一声祝贺。

(3)度假中国人在假日出游时常说“旅途愉快!”、“假期愉快!”等。

德国人特别酷爱旅游,他们会说“Sch oenen Urlaub(假期愉快)!”、“V iel Spa! /Viel Vergnügen(玩得痛快)!”等。

汉德假日祝愿语形式相近,汉语一般采用主谓短语,德语则用名词短语。

(4)节日在节日之时,中西方都有许多祝愿语。

在中国,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了,所以这个节日的祝愿语也特别的多,而且善于使用四字成语或短语。

例如“恭贺新禧”、“新春快乐”、“福寿安康”、“岁岁平安”、“年年有余”、“恭喜发财”、“财源亨通”、“金玉满堂”等等。

此外,受千百年来民间传统风俗的影响,新春祝愿语多与!" 生肖有关,如龙年祝愿新年快乐就说“龙年大吉”,马年可祝“马到成功”等等。

在德国,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圣诞节和新年了,人们祝福的话语也特别多,例如用一句话“Ich ”或是短语“Fr oehliche Weihnachten!/ Gesegnete Weihnachten! / Frohes Weihnachtsfest!(圣诞快乐)”、“Glückliches Neujahr! / Prosit Neujahr! / Frohes neues Jahr! / 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 /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新年快乐)!”等等。

德国节日多与宗教有关,除了圣诞节外,还有复活节、圣灵降临节等等。

复活节时大家会互祝“Frohe Ostern!/ Ein froehliches Osterfest.(复活节快乐)!”。

一般的节日则说“ Frohes Fest(节日快乐)!”。

汉德节日祝愿语都常用省略形式,汉语尤其喜欢使用四字成语或四字俗语,如“恭贺新禧”,而德语除了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外,有时还用名词短语加介词短语补足语的形式,如“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

(5)探病汉语中,在探病时一般说“多休息!”、“好好养病!”、“祝您早日康复!”等。

德语中,在探望病人时习惯说“Gute Besserung(早日康复)!”、“Baldige Besserung(早日康复)!”。

另外,在德语中还经常用到“Gesundheit”、“Zum Wohl”,意为祝您健康,但其交际情景是在别人打喷嚏时使用的、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而在汉语的语言风俗中,则通常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和“谁在想你”,这些话语都不在祝愿语的范畴内,它体现了汉德民族的文化差异。

四、汉德祝愿语比较1.句法结构对比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汉德祝愿语在句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不论是在德语还是在汉语中,许多表示祝愿意义的语句,在用词与搭配关系上,常具有固定的或相对稳定的套式。

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

汉语祝愿语通常使用“祝愿”、“祝福”、“祝贺”、“预祝”、“祝”等动词,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常使用完整句。

如“我代表全体同仁祝您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从句法上看,这是兼语句。

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亲朋好友之间,则普遍使用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变为“祝你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或“祝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

还可以进一步省略动词,简单地说“生日快乐: 马到成功!”,就变成了主谓短语或短语,不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频繁使用这类短语,尤其是四字成语、四字短语或四字俗语。

德语祝愿语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也常用完整句。

如“Ich wünsche dir ein glückliches Neujahr(我祝愿您新年快乐)!”。

在口语中,省略形式,即带形容词修饰的名词短语,使用频率极高,如“Glückliches Neujahr(新年快乐)!”,有时名词短语后带有介词修饰成份,如“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生日快乐)”。

此外,也常用介词短语,如“Mit allen besten Wünschen für das neue Jahr (新年快乐)!”也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如“Grü Gott(你好)!”。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汉德祝愿语在书面语中都惯用完整句,在口语中,都倾向使用省略句。

不过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语言表达都趋向简洁、明快,因此,连有些书面语中,也常使用省略形式了。

汉语和德语中,都具有省略主语的动词谓语句。

但是,汉语很少有德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而德语则不具有汉语中特有的四字成语、四字俗语。

2.文化背景和传统对比祝愿语是对未发生事情的祝愿,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中国民间一直就有福、禄、寿、喜、财(或者寿、富、贵、康、宁)“五福”之说。

“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

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向来将福、禄、寿三星作为交往礼仪和日常生活中幸福、吉利和长寿的象征。

祝愿语离不开幸福、健康、和睦、财富这些主题,这是几千年来老百姓追求的理想。

因此,汉语祝愿语的内容自然与“五福”有关。

例如,“福星高照”、“五福临门”、“五福骈臻”、“长命百岁”、“阖家安康”、“节节高升”、“恭喜发财”、“财运亨通”、“飞黄腾达”、“吉星高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等。

另外,它还蕴含着封建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

如“多子多福”、“榴开百子”、“儿女满堂”、“五子登科”、“麒麟送子”、“早生贵子”等,这都是深受封建宗法观念中的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生育观的影响。

现在,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这些陈旧的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了,所以,这类祝愿语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了。

孔子云:“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

在表达祝愿时,人们也遵循了这条宗旨,例如“寿比南山”、“更上一层楼”、“鹏程万里”、“芝麻开花——节节高”等,都不是直接表达祝愿,而是间接地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达到一种修辞效果,实现一个交际目的。

尊老爱幼、三从四德也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一些祝愿语也反映出了这一思想。

例如有许多在特定场合专门向老人祝愿的词汇,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鹤寿松年”、“鹤寿遐龄”、“富贵寿考”、“日月长明”、“松柏同春”、“庚星永辉”、“多福多寿”、“德硕年高”、“蓬岛长春”、“南极星辉”、“义方垂范”等。

而从前祝贺新婚会说“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等,现在很少有人说了。

汉语语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充实和积累起来的,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接受了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印度的佛教文化。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发展,把中国的道家和玄学与印度大乘佛教的宇宙论会通结合,把儒家的善恶伦理规范和道德说教吸收到佛教中最通俗、最易于为民众接受的说教之中。

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一些祝愿语里,甚至也渗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

例如,“心心相印”即出自禅宗。

唐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心心相印,印印相契。

”原指学人开悟,要由祖师印可,也指禅宗传法世系。

今指彼此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德语祝愿语则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深远。

纵观德国历史,宗教史的发展犹如精髓,贯穿了整个德国历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基督教有着直接的关联。

从德国文化的起源,本为异教徒的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皈依罗马天主教,到十字军东征,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哪一件不是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在德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祝愿语“Fr oehliches Weihnachten (圣诞快乐)!”、“Fr oehliche Fastnacht(狂欢节快乐)!”、“Fr oehliches Ostern (复活节快乐)!”、“Frohe Himmelfahrt(耶酥升天节快乐)!”、“Frohes Pfingsten (圣灵降临节快乐)!”、“Frohes Fronleichnam(圣体节快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