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作者:————————————————————————————————日期:新建兰渝铁路LYS-6 标段土建工程隧道监控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审核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兰渝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三分部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兰渝铁路LYS-6标段DK470+918~DK500+992段隧道监控测量作业。

2.编制依据《新建兰州至重庆线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图号:兰渝施隧参I-100、I-101。

《兰渝铁路隧道施工图》,图号:兰渝施隧I-62、I-63、I-64、I-65、I-66。

《新建兰州至重庆线隧道附属洞室设计参考图》,图号:兰渝施隧参I-10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兰渝铁安质[2009]50号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成果表、控制点的分布、施工现场的地物地貌及结构物的设计布置情况。

3.作业准备3.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各隧道监控量测作业前组织各洞口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3.2外业技术准备隧道架子队的生活、办公设施已经满足施工正常需要。

各洞口已成立专门的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及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4.技术要求及量测项目4.1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要求4.1.1必测项目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量测精度备注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 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1mm3 衬砌前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0.1mm4 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1mm 隧道浅埋段(H0≤2B)5 二衬后净空变化收敛计、隧道激光断面仪0.01mm4.1.2选测项目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选测项目如表2所示。

表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量测方法及仪表量测精度备注1 纵向位移多点位移计、全站仪2 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0.1Mpa3 钢架内力钢筋计、应变计0.1Mpa4 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0.1mm5 围岩压力压力盒0.001 Mpa6 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应变计10με8 锚杆轴力钢筋计0.1Mpa9 隧底隆起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1mm10 爆破振动震动传感器、记录仪临近建筑物11 空隙水压力水压计12 水量三角堰、流量计13 地表下沉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1mm H0>2B14 围岩弹性波速度弹性波测试仪114.1.3各级围岩量测项目隧道开挖后,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定围岩级别,并按照表3 的具体要求进行必测项目和选侧项目的量测工作。

表3 各级围岩量测项目围岩级别必测项目选侧项目洞内观察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围岩位移锚杆轴力衬砌应力锚杆拉拔试验围岩条件洞内弹性波硬岩 (Ⅲ~Ⅴ)●●●△△△△△△△软岩 (Ⅱ~Ⅲ)●●●△△△△△△△软岩 (Ⅰ~Ⅱ)●●●△●●□△□△土砂●●●●□△△□●△注:●为必测项目□为应进行项目△为必要时进行项目4.1.4地质超前预报为更准确的对掌子面地质状况进行施工全程勘察,本工程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地质超前预报,预报单位为: 甘肃铁道综合工程勘院有限公司物探工程新技术研究所。

4.2监控量测频率4.2.1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确定。

两种监控频率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

实际监测频率根据前两次测量情况而定。

当观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观测频率;当达到报警指标、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遇到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当位移变形速率小于0.2mm/d,且持续时间大于14天的,可停止量测工作。

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本工程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如下:表4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1)B 0m~15m 2次/d(1~2)B 15m~30m 1次/d(2~5)B 30m~50m 1次/2~3d >5B >75m 1次/7d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5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 2次/d1~5 1次/d0.5~1 1次/2~3d0.2~0.5 1次/3d<0.2 1次/7d4.2.2洞内、外观察监控量测频率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

必要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

4.2.3选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选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以及必测项目反馈信息的结果确定。

本方案选测项目主要监控量测频度如下:项目名称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15天16~30天1~3个月3个月以后围岩内部位移每5~10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2~11个测点1~2次/天1次/2天 1次/周 1次/月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15~20点1次/天 1次/2天 1次/周 1次/月钢支撑内力及外力 每10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 1次/天 1次/2天 1次/周 1次/月 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11点1次/天 1次/2天 1次/周 1次/月5.量测断面布置及测点埋设要求 5.1监控量测测点埋设及断面布置原则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测点牢固可靠,易于识别。

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本工程监控量测断面布置原则如下:表6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布置原则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量测断面取值Ⅴ~Ⅵ 5~10 10 Ⅳ 10~30 30 Ⅲ30~50505.2地表沉降测点布设5.2.1隧道浅埋段(H0≤2B )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7的要求布置。

表7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 2B <H O <2.5B 20~50 B <H O ≤2B 10~20 H O ≤B5~10注:HO 为隧道埋深,B 为隧道开挖宽度。

5.2.2地表沉降点横向间距为2~5米。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且不得小于7点/断面。

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图如下图所示5.2.3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对施工中地表发生塌陷并经修补过的地段,以及预先探测到地中存在构筑物或空洞的施工地段应加强埋点。

测点采用30cm Φ20钢筋预埋在地表层内,测点四周用混凝土填实。

测点如果被破坏,应在被破坏测点附近补埋。

如果测点出现松动,应及时加固,加固当天的量测数据无效,待测点加固后重新读取初读数。

5.2.4地表沉降量测基点埋设在隧道开挖纵横向各(3~5)倍洞径外的区域,且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

量测基点至少埋设两点,以便相互校核,所有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近视高程。

5.2.5地表沉降测点埋点断面里程洞口名称埋点里程洞口名称埋点里程王家河隧道进口DK470+928、+933 南崖山隧道进口DK486+526 王家河隧道郭家沟斜井K7+40 南崖山隧道出口DK491+736.5 王家河隧道出口DK478+655 权子垭隧道进口DK493+809花石隧道进口DK478+770 权子垭隧道出口DK499+828 花石隧道张家河斜井K7+50 苏家坪隧道进口DK500+085 花石隧道出口DK486+170 苏家坪隧道出口DK500+9905.3拱顶下沉测点布设5.3.1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并按表6的要求布置。

每断面在隧中位置布设一组拱顶下沉测点5.3.2拱顶下沉测点应在埋设断面开挖后6小时内埋设。

5.3.3拱顶下沉测点采用30cm Φ20钢筋埋设在岩石层内(不得焊接在钢拱架上),外露长度为5cm,测点应预制,钢筋一端应打磨平整,以备贴反射镜片。

同时在Φ20一端焊接测钩,如下图所示,测点如果被破坏,应在被破坏测点附近补埋。

如果测点出现松动,应及时加固,加固当天的量测数据无效,待测点加固后重新读取初读数。

5.3.4拱顶下沉测点埋点断面里程隧道名称围岩级别备注ⅢⅣⅤ王家河隧道DK471+578~DK477+213 DK471+438~DK471+578 DK470+918~DK471+438DK477+703~DK478+453 DK477+213~DK477+313 DK477+313~DK477+603DK477+603~DK477+703 DK478+553~DK478+668DK478+453~DK478+553花石隧道DK479+650~DK480+650 DK478+930~DK479+030 DK478+765~DK478+930DK481+780~DK482+080 DK479+170~DK479+650 DK479+030~DK479+170DK483+480~DK483+780 DK480+650~DK481+780 DK482+180~DK482+780DK484+560~DK484+850 DK482+080~DK482+180 DK485+450~DK486+184DK485+050~DK485+300 DK482+780~DK483+480DK483+780~DK484+560DK484+850~DK485+050DK485+300~DK485+450南崖山隧道DK487+330~DK487+520 DK486+600~DK486+720 DK486+519~DK486+600DK487+900~DK488+100 DK487+280~DK487+330 DK486+720~DK487+280DK488+380~DK489+020 DK487+520~DK487+700 DK487+700~DK487+850DK487+850~DK487+900 DK489+100~DK489+280DK488+100~DK488+380 DK490+500~DK490+580DK489+020~DK489+100 DK491+600~DK491+750DK489+280~DK490+500DK490+580~DK491+600权子垭隧道DK497+300~DK498+100 DK494+560~DK494+960 DK493+792~DK494+560 DK498+400~DK499+250 DK495+180~DK495+800 DK494+960~DK495+180DK496+200~DK496+500 DK495+800~DK496+200DK496+800~DK497+300 DK496+500~DK496+800DK498+100~DK498+200 DK498+200~DK498+300DK498+300~DK498+400 DK499+580~DK499+830DK499+250~DK499+580苏家坪隧道DK500+238~DK500+788 DK500+142~DK500+238 DK500+080~DK500+142DK500+788~DK500+942 DK500+942~DK500+992张家河K0+00~K3+80.8 K3+80.8~K6+37.0 K6+37.0~K7+70.0郭家沟K0+00~K2+27.0 K2+27.0~K5+27.0 K5+27.0~K7+35.0断面取值按表6执行,桩号取整10米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