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练习】届新课标高三物理冲刺练习含答案

【练习】届新课标高三物理冲刺练习含答案

【关键字】练习2016届高三物理综合练习(3)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第14~18题只有一项,第19~21题有多项1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端通过灯泡L1与输出电压恒定的正弦交流电源相连,副线圈通过导线与两个相同的灯泡L2和L3相连, 开始时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

当S闭合后, 所有灯泡都能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B. 灯泡L1亮度变亮, L2的亮度不变C. 副线圈中电流变大, 灯泡L1变亮,L2变暗D. 因为不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所以L1及L2的亮度变化不能判断15. a、b、c、d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bc=120°.现将三个等量的点电荷+Q分别固定在a、b、c三个顶点上,将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依次放在菱形中心点O点和另一个顶点d点处,进行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q在d点所受的电场力较大B. +q在d点所具有的电势能较大C. d点的电场强度大于O点的电场强度D. d点的电势低于O点的电势16. 如图甲所示,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线始终保持重合.若取磁铁中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x轴,则图乙中最能正确反映环中感应电流i随环心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图象是 ( )17. 如图,地球半径为R,A为地球赤道表面上一点,B为距地球表面高度等于R的一颗卫星,其轨道与赤道在同一平面内,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动周期为T,C为同步卫星,离地高度大约为5.6R,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B的周期T等于T0/3.3B. 地面上A处的观察者能够连续观测卫星B的时间为T/3C. 卫星B一昼夜经过A的正上方的次数为T0/(T0-T)D. B、C两颗卫星连续两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间隔为T0T/( T0-T)18. 如图,ABC三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AB之间用一根没有弹性的轻绳连在一起,BC之间用轻弹簧拴接,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整个系统均静止,现将A上面的细线烧断,使A的上端失去拉力,则在烧断细线瞬间,ABC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1.5g 1.5g 0 B. g 2g 0C.g g g D. g g 019.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分布着非匀强磁场,磁场方向笔直纸面向里,沿Y轴方向磁场分布是不变的,沿x轴方向磁感应强度与x满足关系B=kx,其中k是一恒定的正数,正方形线框ADCB边长为a,A处有一极小开口AE,由粗细均匀的同种规格导线制成,整个线框放在磁场中,且AD边与y轴平行,AD边与y轴距离为a,线框AE两点与一电源相连,稳定时流入线框的电流为I,关于线框受到的安培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整个线框受到的合力方向与BD连线笔直B. 整个线框沿y轴方向所受合力为0C. 整个线框在x轴方向所受合力为,沿x轴正向D.整个线框在x轴方向所受合力为,沿x轴正向20. 可以利用DIS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装置如图甲所示,A为带有发射器的小球,B为接收器。

利用该装置可测出平抛运动的小球在不同时刻的速率v。

图乙是某同学用质量m=0.05kg的小球做实验时,将测得数据作出v2-t2图线,由图可求得(重力加速度取g=10m/s2)()A.横轴读数为0.04时,纵坐标值应是13 B.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9m/sC.横轴读数为0.16时,小球与抛出点的位移大小为mD.横轴读数在0~0.16区间内,小球所受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0W21. 如图甲所示, 以斜面底端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一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

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位移关系的图象(E-s图象)如图乙所示, 其中0~s1过程的图线为曲线,s1~s2过程的图线为直线. 根据该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s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可能沿斜面向下B. 0~s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大C. 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s1~s2过程中物体可能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非选择题22.(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器材为:铁架台,约50 cm的不可伸长的细线,带孔的小铁球,光电门和计时器(可以记录挡光的时间),量角器,刻度尺,游标卡尺。

实验前先查阅资料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再将细线穿过小铁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在小球轨迹的最低点安装好光电门,依次测量摆线的长度l,摆球的直径d,测量摆角θ,从静止开始释放小球,摆球通过光电门时记录时间t。

(1)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刻度线如图(中间若干刻度线未画出),则d =__ ______cm。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式在误差范围内成立,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3)除空气阻力以及量角器、刻度尺、游标卡尺测量产生的误差,再写出一个主要的误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分)实验室有一破损的双量程电压表,两量程分别是3V和15V,其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因电压表的表头G已烧坏,无法知道其电学特性,但两个精密电阻R1、R2完好,测得R1=2.9kΩ,R2=14.9kΩ。

现有两个表头,外形都与原表头G相同,已知表头的满偏电流为1mA,内阻为50Ω;表头的满偏电流0.5mA,内阻为200Ω,又有三个精密定值电阻r1=100Ω,r2=150Ω,r3=200Ω。

若保留R1、R2的情况下,对电压表进行修复,根据所给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2分)原表头G满偏电流I=________,内阻r=_________.(2)(3分)在虚线框中画出修复后双量程电压表的电路(标识出所选用的相应器材符号)(3)(4分)某学习小组利用修复的电压表,再加上可以使用的以下器材: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流表A量程0~5mA,内阻未知;最大阻值约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E(电动势约3V);开关S、导线若干。

由于不知道未知电阻的阻值范围,学习小组为精确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选择合适的电路,请你帮助他们补充完整电路连接,正确连线后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40V,电流表示数为4.00mA,则未知电阻阻值Rx为________Ω。

24.(14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6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0 m才能够停止.问:(1) A车若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何时何地?(2) 若B车司机在刹车后发出信号,A车司机接收到信号后以加速度a1=0.25m/s2加速前进,已经比B车刹车时刻晚了Δt=8 s, 问是否能避免事故?若能够避免,求两车的最小距离。

25.(18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中有一半径为a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笔直纸面向外,边界与两个坐标轴相切,A、B是两个阀门(控制粒子的进出),通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其连线与X轴平行,B恰好位于Y轴上,坐标为(0,)两阀门间距为d,有一粒子源发射具有沿AB方向各种速度的同一种带正电粒子(粒子所受重力不计),某时刻阀门A开启,t/2后A关闭,又过t后B开启,再过t/2后B也关闭。

由两阀门通过的粒子笔直进入第一象限的圆形磁场中,其中速度最大的粒子离开磁场后,恰好能笔直通过X轴。

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1)穿过A和B进入磁场的粒子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2)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通过Y轴的坐标(3)从第一个粒子进入磁场到最后一个粒子离开磁场经历的总时间。

35.(1)(6分,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少得0分)用同一实验装置甲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分别用A、B、C三束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得到光管两端电压与相应的光电流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C两束光照射时对应的遏止电压相同,均为U c1,根据你所学的相关理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 B光束光子的动量最大B. A、C两束光的波长相同,要比B的波长长C. 三个光束中B光束照射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量最多D. 三个光束中A光束照射时光电管发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E.若B光是氢原子由第2能级向基态跃迁时产生的,则A光一定不是氢原子由高能级跃迁到基态产生的(2)(9分)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 和B ,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 A =2.0 kg ,m B =0.90 kg ,它们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质量m C =0.10 kg 的滑块C ,以v C =10 m/s 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 的上表面,如图所示。

由于摩擦,滑块最后停在木块B 上,B 和C 的共同速度为0.50 m/s 。

求:(1)木块A 的最终速度v A ;(2)滑块C 离开A 时的速度v C ′。

2016届高三物理综合练习(3)物理参考答案14、C 15. D 16.B 17.D 18.A 19. BC 20. AD 21. CD22.(1) 2.058 (2) 22()(1cos )22d d l tθ+-= (3)光电门中心未完全与小球球心对齐;绳子在摆动过程中长度发生变化,等等。

23.(1)1mA 100Ω (2)如图(3)电路如图,750Ω24.解析:(1)为了求解简便,我们先以A 车为参考系,设在B 车恰能追上A 车的情况下,A 、B 两车之间的初始间距为s 0,则(v B -v A )2=2as 0 ①再以地面为参考系,设B 车的最大滑行距离为s 1,则v B 2=2as 1 ② 解①②两式可得s 0=800 m因为s 0>600 m,所以两车一定相撞.设两车经时间t 相撞,则有:vt -21at 2=v A t+s③ 由②式得:a=0.25 m/s 2,代入③式得t=40 s.(t=120s 舍去)设相撞地点距B 车刹车地点s B ,则有s B =v A t+s=10×40 m+600 m=1000 m.(2)设B 车减速t 1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v B -at 1= v A +a 1(t 1-Δt) 代入数解得t 1=44s 在此过程中: S B = v B t 1-at 12/2 =1078 mS A = v A t 1+a 1(t 1-Δt)2/2= 602mS A +600>S B 不会发生撞车事故。

此时ΔS= S A +600- S B =124m25.(1)A 关闭时进入,B 打开时通过的粒子具有最大速度,1d v t =(2分) A 打开时通过,B 关闭时通过的粒子具有最小速度22d v t=(2分)速度最大的粒子恰好垂直通过x轴,在磁场中运动的几何半径为:1R =(2分)根据: 2mv Bqv R =(2分)可得:最小速度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2R =2分) 由几何关系可得,粒子恰好垂直y 轴射出,其坐标为:(0,2a a -)(2分) (3)设B打开时为零时刻,最快粒子到达磁场需要时间:12a a t t d-=(1分) 最慢粒子由B到达磁场所用时间:222a a t t d-=(1分)最慢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322a t t d=(2分) 第一个粒子进入磁场到最后一个粒子离开磁场经历的总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