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理综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肌细胞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 内质网发生功能障碍会影响动物细胞间的相互识别D. 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分析】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呈现砖红色反应,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仍有肽键,故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B、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正确;C、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膜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故内质网若发生功能障碍会影响动物细胞间的相互识别,C正确;D、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是环状的,不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D。
2.CO2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CO2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B. 适当提高胞间CO2浓度,植物的光补偿点将增大C. 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以CO2的形式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
【详解】A、人体细胞经过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内液中CO2浓度高于组织液,A正确;的B、适当提高胞间CO2浓度,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不变,植物的光补偿点将减小,B错误;C、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D、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故选B。
3.如图表示某种卵胎生蜥蜴孕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幼仔的性别比例。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该种蜥蜴的性别受环境温度的影响B. 图示3种温度下,25℃时该种蜥蜴幼仔的雌雄比例最接近C. 若有10只蜥蜴在32℃环境中出生,则可能全为雄性D. 在自然状态下,该种蜥蜴的雌雄比例一定是大致相当【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在不同的温度下产生的幼仔的性别比例不同,25度-32度之间,随着温度升高,雌性的比例下降,雄性的比例上升。
【详解】A、由图可知,不同温度下雌雄的比例不同,说明该种蜥蜴的性别受环境温度的影响,A正确;B、图示3种温度下,25℃时该种蜥蜴幼仔的雌雄比例最接近,32度时只有雄性,B正确;C、由图可知,32度产生的幼仔几乎全是雄性,故若有10只蜥蜴在32℃的环境中出生,则可能全为雄性,C正确;D、由于在自然状态下所处的温度未知,该种蜥蜴的雌雄比例无法确定,D错误。
故选D。
4.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会排斥胰岛B细胞,使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低而患病。
美国研究员通过一定的技术使胰腺中的少部分D细胞具有和胰岛B细胞一样的功能,同时又不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进而从根本上治愈了Ⅰ型糖尿病。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胰岛B细胞B. 经过改造的D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也能对血糖水平作出反应C. 神经递质在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可作为信息分子D. 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一段时间后才被灭活【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Ⅰ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通过技术处理,使少部分D细胞可以治愈糖尿病。
说明D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且胰岛素可以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相同的效应。
【详解】A、由题意可知,Ⅰ型糖尿病患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能效应T细胞攻击胰岛B 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A正确;B、经过改造的D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也能对血糖水平作出反应,在血糖升高时分泌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B正确;C、血糖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神经递质、血糖在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均可作为信息分子,C正确;D、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后立即被灭活,D错误。
5.图1表示DNA中部分片段的变化情况,图2、图3分别代表联会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不考虑性染色体)。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1中缺失了3个碱基对,导致DNA分子结构发生的改变都称为基因突变B. 图2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①②长度不相等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 图3中发生的变异类型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 图1、图2和图3所示变异都会导致基因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1中DNA片段缺失了部分碱基对;图2和3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
【详解】A、图1中缺失了3个碱基对,若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图2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①②长度不相等,可能是发生了缺失或重复,B错误;C、图3中发生的变异类型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C正确;D、图2和图3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发生改变,图1中个别碱基对的缺失不改变基因的数目,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D. 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变异,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A错误;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既有竞争、捕食,也有互助互利,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因为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7.科研人员在最适温度、一定的CO2浓度条件下对某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该植物萌芽后的前10 d,随着叶面积逐渐增大,而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
植物在萌芽10 d后,净光合速率随着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强,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叶片接受光的面积逐渐增大;二是叶片细胞的增殖、生长减慢,细胞的_______逐渐减弱。
(3)由图2可知,植物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与________有关。
该植物萌芽后15 d的叶片比萌芽后60 d的叶片颜色浅,由此可知影响b曲线的内因主要是_______。
【答案】(1). 叶面积,萌芽后的时间(2). 叶面积增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增大,但呼吸速率增大的更多,所以净光合速率降低(3). 呼吸作用(4). 萌芽后的天数(5). 叶绿素的含量【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随着后天数的增多,叶面积先增加后不变,净光合速率先减后增。
图2:自变量是萌芽后的天数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萌芽后60d的光补偿点小于萌芽后15d。
【详解】(1)由图可知,萌芽后的天数、光照强度、叶面积均会影响该植物净光合速率。
(2)图1:该植物萌芽后的前10 d,可能是叶面积增大,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增大,但呼吸速率增大的更多,所以净光合速率降低。
植物在萌芽10 d后,一方面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叶片接受光的面积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叶片细胞的增殖、生长减慢,细胞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故净光合速率随着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强。
(3)由图2可知,植物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与萌芽后的天数有关,萌芽后60d的光补偿点小于萌芽后15d。
该植物萌芽后15 d的叶片比萌芽后60 d的叶片颜色浅,说明叶绿素含量低,故影响b曲线的内因主要是叶绿素含量。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两条曲线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得出影响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有:萌芽后的天数、光照强度、叶面积。
8.内外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体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从而调节相关的生理活动,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请回答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1)饮水过多会引起血浆渗透压_______,垂体______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________,尿量增加。
(2)在恐惧、剧痛等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作用于脑和脊髓,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警觉、反应灵敏;同时肾上腺素可使心脏的收缩有力,心率、血流速率及糖原的分解加快等。
由此可知,机体应对紧急情况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促进肾上腺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与_______(填信号分子)有关;肾上腺素的靶器官包括_______。
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上,肾上腺素和_______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1). 降低(2). 释放(3). 减少(4). 神经—体液调节(5). 神经递质(6). 脑、脊髓、心脏、肝脏(7). 甲状腺激素【解析】【分析】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均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机体一方面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另一方面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详解】(1)饮水过多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在恐惧、剧痛等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作用于脑和脊髓,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警觉、反应灵敏;同时肾上腺素可使心脏的收缩有力,心率、血流速率及糖原的分解加快等。
由此可知,机体应对紧急情况的过程中涉及神经系统的参与和相关激素如肾上腺素的作用,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该调节过程中,肾上腺属于效应器,故促进肾上腺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与神经递质有关;结合题意可知,肾上腺素可以作用于脑、脊髓、心脏(促进心脏收缩)、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