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启示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启示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启示【摘要】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以及农村教师专业进修机制与培训机制的完善。

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出现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村教师职业期待值的片面拉升,工资收入低,回避课程改革,学校专制化的管理体制等,要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健全教师专业化进修与培训机制以及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职业倦怠一、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一)教师较差的生存环境严重影响着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性(1)农村教师的总体收入过低,经济负荷重,投入专业发展的经历较少近年来,我国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学生不用向学校交任何费用,极大地减轻了农村家长的负担,教师的基本工资和学校的办公经费得到了保证。

而事实上,教师的总体收入依然偏低。

广大农村教师中,尚在贫困和温饱线上徘徊的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师资编制不尽合理,部分学科的教师负荷加重在农村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明显不足。

一方面,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出台,原本师资就欠缺,又加之拔高使用的现象普遍化,即小学骨干教师被提拔到初中,初中的骨干教师被提拔到高中,从而小学就出现了“断层”现象,只有40—60岁的教师维持。

这必然会降低教师专业化水平,适应不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被留下的老师必产生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失去信心等负面情绪,导致职业倦怠。

另一方面,师资的不合理分配,导致一些地区和部分专业教师工作超负荷,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而且,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经过在蓝田县的走访及其问卷调查,有的老师由于每周课时过多,工作压力很大,就疲于应付,根本无暇考虑自身素质的提高。

简言之,农村地区条件艰苦,优秀教师不愿意一辈子呆在这里,纷纷走向城市及周边条件好的地方。

而近年来,人事情况紧张,相关部门不承担财政费用,学校缺口师资得不到补充,导致恶性循环。

总之,农村教师的收入过低,经济负担重,编制不合理,都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积极性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成为其专业发展的障碍(1)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素质教育改革之风早已吹遍了全国,但农村义务教育中,学校迫于家长及社会舆论的压力,片面看重分数,只追求升学率,根本不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有些学校将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说成是不务正业,并且加以阻止和干预。

升学率被农民家长作为选择学校和教师的唯一尺度,而学校将学生成绩与奖学金挂钩,与年终评优挂钩,与晋职晋级挂钩,因此,学生成绩就成为衡量教师水准的重要标尺,而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思想的难以改观。

(2)教师职业倦怠,出现消极思想随着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越来越重,校舍不宽裕,教师被迫搬出学校。

有的教师在校外没有房子,就只好去租校外的房子住。

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教师。

加之,学校办公条件落后,没有多媒体等硬件配置不说,连消暑、取暖、饮水最基本的设施也没有。

另外,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更是挫伤了教师的职业积极性,是教师产生消极思想。

导致一些教师出几百元雇人替自己上课,自己则另找工作,还可以领取剩下的工资这一现状的出现。

而往往所雇之人没有教师资格证,素质不高,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还对在岗教师产生负面影响,更是无心教学。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教育部师范司曾对三万名农村教师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只有18%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63%的人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做教师。

这无疑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危险信号。

现在,已有很多农村教师自我认同感低,工作不积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际关系紧张,也负面作用于学生个体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教师职业期待值的片面拉升,迫使教师负重前行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丰富和提高,农民有更多充裕的物质,精神空间来关注子女的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冲击,广大农民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但农村学校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农民家长盲目、片面追求成绩,不惜重金请客送礼,租房陪读,片面拉升了教师职业期待值,使农村教师职业压力日益剧增,负重前行。

(二)农村学校为贯彻落实课程改革任务,使教师勉为其难新课改的课程设置加重了农村教师的负担,新增设或增加的课时的课,如小学英语、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造成了严重的教师缺口,而地方为减少财政负担,控制教师编制人数,少有补充,如面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缺失,学校只能硬拉一些稍微知晓一点英语的老师去英语课,带正课的老师还要再带一门小科。

教师们一边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一边面对社会的舆论压力,真是勉为其难!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发达,一些学生在某些领域的知识甚至超过教师,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地位降低,负面情绪不断升起,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还何谈专业发展。

(三)农村教师较低的工资收入,降低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偏低,家庭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刚刚上任时的职业优越感和积极性荡然无存。

也是教育部师范司做的调查问卷“如果有机会从事收入高于教师职业的其他工作,你是否愿意?”,只有10%的中学教师和不到20%的小学教师“不愿意”。

这又一次证明了农村大多数教师自我职业认同感不高,进城打工,在农村承包土地,下海经商的教师大有人在,甚至一些教师以打麻将,喝酒来消磨光阴。

上课时的“为人师表”变成了“为人失表”,进而负面感染了学生,故此,农村教师较低的工资收入,是限制其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农村学校专制化的管理体制压制了教师的真实诉求在广大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中,处处可见僵化,老套,专制的规定。

校长就是权威,许多重大决定,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教师为避免指责,也只能惟命是从。

这样一来,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标准由校领导制定,再强加给教师。

评价标准尽显功利,片面关注学生成绩与升学率,把教师的的真实诉求专业水平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几乎不考虑教师的内部需求和发展方向。

农村学校教师在校园的生活单一枯燥,很少有集体的教师活动,更别谈什么教师活动室了。

加上各种生活压力,让教师的积极性磨灭殆尽。

没有了工作激情,失去了创造性,情绪日渐低落,追求什么艺术,创新更是空话,专制的管理模式连内心的真实诉求都难以实现,那么,他们的专业积极性的提高更是天方夜谭。

三、促进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与启示(一)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内在动力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1)教师要学习与明确时代寄予教师专业化的新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

国家和名族的发展有赖于教育,人才多样化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专业化的差距趋势日渐明显,这些都迫使教师们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快专业化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的职业品质和素养。

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树立全面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更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超前于时代,新颖而又具有吸引力。

教师的这些观念和行为还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更新自我的习惯,这样,从教师的内心出发,改变传统观念,以此从内在动力方面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2)拔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如果说教育质量是教育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那么,教师就成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之根本。

国家和名族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人才培养更是离不开教育。

因此,我们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宗旨,因此拔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

(3)进行文化更新,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教师要有开发的眼光和思想来看待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要形成勤于反思的教学观念,进行文化更新,促使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重要,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如何做人,从而教育学生做人。

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育与教师的价值所在。

(二)健全农村教师专业化进修与培训机制第一进行高尚的师德修养培训。

“教以德为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应,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概括。

教师的专业化精神和其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教育的前瞻性要求教师有发展的眼光和意识,教师应该多教一些对学生一生都有用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时有用的知识,要有“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给学生受用的方法。

这些方面要从教师的内心出发,以师德为先。

第二对教师共同存在的困惑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

要通过典型的案例引导教师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理论转化为方法,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通过校本培训帮助教师建立提高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

把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通过专题研究、集体备课、典型示范、观摩研究等形式,营造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积极钻研的师风,激励教师更好地把握大纲或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和运用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通过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将电教,科研,电教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实时培训教师,使教研成果和科研成果课程化,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第五注重骨干教师培训,引领学科教学专业化改革。

选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在改革实践中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进行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评价机制,评价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在评价中进行专业指导,在评价中进行理论培训,在评价中提供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1]涂苏琴,张翌鸣.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实施及优化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1(07).[2]苟安经.农村教育改革回顾与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04).[3]林琳.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j].成人教育,2011(10).[4]苏君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局长读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王治芳.新时期农村教师教育发展策略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6]司晓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j].教育研究,2009(6).[7]杨诚训.构建教师教育评价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2(12).[8]雷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9]游佳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中激励效果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