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第单元瓦尔登湖节选练习

高中语文第单元瓦尔登湖节选练习

瓦尔登湖(节选)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康科德所有的湖泊起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远眺而现的,另一种是近观而见的,它更接近本色。

第一种根据风云变幻,借助天光而成。

在晴朗的夏天,从略微远处望去,特别是在波涛起伏之时,呈现一片蔚蓝;但从极远处望去,湖泊呈现一片蓝灰;在风暴之下,则显露一片蓝黑。

据说海水的颜色变化与天气无关,它们可能今天是蔚蓝,明天是深绿。

在我们这里湖泊池塘中,当白雪覆盖大地,水和冰几乎都呈现绿草的颜色。

有人声称蓝“乃纯水之本色,无论它是流水,还是冰晶”。

但从船上俯瞰我们的河流,它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而瓦尔登湖更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点上,湖水也忽蓝忽绿。

俯仰于天地之间,它同时兼备了两种颜色。

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

但有时在阳光的映衬下,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

有人认为这是青翠山林的渲染,但铁路那边黄沙地带的湖水也是鲜绿一片,况且,春天,树叶才嫩芽初吐,何以解释?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

而且这个地方,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融解,呈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模样,而湖中还是寒光熠熠的三尺坚冰。

像我们其他湖泊一样,当晴空万里之时,而湖水又波涛汹涌,波涛以适宜的角度映衬蓝天,湖水糅进更多的光线,一片浮光耀金,较远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为湛蓝。

每逢此时,泛舟湖上,环湖四望,我看到一种罕有其匹、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亮蓝,犹如浸水之后的色彩变幻的丝绸,还像青锋刀刃,比之天空更为清新空灵;与波光另一面的黛绿色交替闪动,只是黛绿色略显重浊,在琉璃般明净的蓝中微呈浅绿,以我记忆所及,仿佛是冬日西沉之时,它之上的乌云露出的一角蓝天。

1.在节选的这段文字中作者一再说“我们康科德”“我们这里湖泊池塘”“我们的河流”“我们其他湖泊”,能不能把“我们”去掉或者换成“那里”?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

重点考查作品中第一人称的作用。

使用第一人称具有如下作用:①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②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③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④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⑤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不能去掉,也不能替换,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和瓦尔登湖的赞美和自豪,去掉或替换了,这层意思也就不存在了。

2.作者要写的是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为什么在节选部分的第一段还要写“我们康科德所有的湖泊”的颜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作者写瓦尔登湖时同“康科德所有的湖泊”进行了对比,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作者先写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和变化,是为了和瓦尔登湖的颜色进行对比,从而更体现出瓦尔登湖的颜色变化更为出奇。

3.瓦尔登湖湖水的颜色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作者描写瓦尔登湖颜色的关键词“蔚蓝”“蓝黑”“不同的色彩”可以解答第一问。

在这两段文字的段首有表明作者观察角度的语句。

答案:瓦尔登湖湖水的颜色可谓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作者先从所站某一点上,写湖水的颜色也忽蓝忽绿,同时具备两种颜色。

又从不同的地点(如山顶、湖边、再远一点)、不同的时间(如在阳光的映衬下、晴空万里时)、不同的季节(春天、冬天)去写湖水颜色的变化。

二、语言运用4.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

①美国国会图书馆把《瓦尔登湖》列入“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之中。

②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梭罗于1854年写出并出版了《瓦尔登湖》这本书。

③《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时的观察、体验和思考。

④这本书是在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里写的。

⑤《瓦尔登湖》被誉为“美国人的圣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瓦尔登湖》作者的情况和这部书成书的经过与世人的评价。

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什么人写了一部什么样的书”。

答案:(示例)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梭罗于1854年在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里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写成了被誉为“美国人的圣经”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之中的《瓦尔登湖》。

5.根据下面的文字,在空白处补写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你撇不下它。

解析:从所给的语境看,前后应构成对比关系;从语句的表达形式看,应与横线前的句式基本一致。

答案: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车辙.蜿.蜒/惋.惜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停泊./淡泊.明志迸发./间不容发.C.湛.蓝/勘.测拉拽./跩.动黝.黑/山坳.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解析:选C。

A项,chè/zhé,wān/wǎn,nàn/nàn;B项,xiān/xiǎn,bó/bó,fā/fà;C 项,zhàn/kān,zhuài/zhuǎi,yǒu/ào;D项,cēn/shēn,mǐ/mǐ,xù/chù。

2.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已连续了29年。

近年来,将教师节日期调整至孔子诞辰日的呼吁不时传出。

传统文化专家李汉秋表示,以孔子为教师节的形象代表源远流长,上述呼吁体现今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和尊敬程度。

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持反对态度。

他们认为,9月10日作为教师节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无需更改。

A.连续B.不时C.源远流长D.根深蒂固解析:选A。

A项,连续:一个接一个;一次连一次。

不合语境。

应为“延续”。

B项,不时:时时;经常不断地;有的时候会,有的时候不会。

这里用第一个义项。

C项,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D项,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曾经,剑桥大学的女生如果不穿着黑色连衣裙或搭配白色衬衫的黑色裙子,则不被允许进入校园,而男生则只被允许如黑色的西装和西裤类的衣物,并搭配白色有领衬衫和黑色袜子。

B.近期,我国公安部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C.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转折点。

但现在的中国是否等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取决于中国人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和梦想,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看法。

D.要通过法治的力量,让那些传播、制造谣言的网络名人和网络经营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要他们明白,网络世界不是无法无天的。

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只被允许”后缺一个谓语“穿着”来搭配。

B项,偷换主语,句子对“我国公安部”作陈述时,又偷换成另一个陈述对象“全国各地公安机关”。

D项,语序不当,应为“制造、传播”。

4.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那里“吱呦”一声,睡在山屋里的你就醒了。

__________。

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仿佛也变作了它的一枝。

①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

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

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先就跳下床来打开窗子。

②那窗外像笑着似的处女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

③你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飘飘渺渺的钟声,也嗡嗡地传了过来。

④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

⑤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径直撒上了山去。

A.③⑤①②④B.①③⑤④②C.①②③⑤④D.③⑤①④②解析:选A。

从整段文章来看,有“就醒了”“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一跃就起来”表示顺序的词语;③⑤写的是声音,②④写的是开窗后见到的景象;①是由“听”到“见”的过渡。

根据这些排序,可选定A。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