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甜酒酿实验设计

甜酒酿实验设计

甜酒酿实验设计一、甜酒酿简介甜酒酿,属于徽州风味。

不完全属于酒的类别,却有着酒的芳香,因其由糯米制就,因此有滋润了淳淳米香,是安徽一带极具盛名的风味小吃。

是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酒酿也叫醪糟。

米酒又被称为清酒,据较早的文献记录晋代的《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其中指出,酒起源于远古时代,是米放在室外,长时间放置后产生的。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首先被辛勤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美酒便是米酒。

我国古人一直有喝品味米酒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祭祀天地、祖先还是庆贺征战或农业丰收,米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周礼.天官酒正》中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唐代诗人李白也曾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的诗句。

可见,米酒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堆积,品味米酒早已不仅仅是口舌之欲,更是在细嗅那印在米酒中的时间和历史的味道,更是在体验古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超然物外的闲适风情。

二、甜酒酿的作用甜酒酿有健脾开胃、舒筋活血、祛湿消痰、补血养颜、延年益寿的功能,最宜中老年人和体弱者饮用。

醪糟汤圆是我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如四川、湖南、江浙等地。

将醪糟兑水烧开,放入汤圆(通常是无馅的小汤圆),待汤圆浮起后,加入少量桂花即可。

醪糟汤圆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

此外,还可以在水沸时打入蛋花,营养口味都更好。

在江南民间,为了给产妇滋补,也有必饮米酒之说。

此饮品清香袭人、甜润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属天然绿色饮品。

三、甜酒酿的历史即古代饮用了几千年,通常所称的[酒].因其主要原料是大米,所以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谷部之四.传统工艺比较繁琐,难以控制,所以通常酿出来的酒伴有些许悬浮物或是混浊沉淀.因此在现存文献提及酒时多有加上一个[浊]字.明代大文人杨慎更是留下了千古名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谈中但也有极少数酿酒师具有更高的技艺,酿出来的酒质清透,几乎无色或者微带淡黄色.酒味保持米香的同时更加浓烈,醇厚.是当时上流社会和上大夫们的最爱!李白有诗为证[金樽清酒斗十千]!足见当时优质米酒价格之昂贵了.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

否则,便无从酿起。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

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xx》有言:“尧舜千钟。

”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

“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

《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

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

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

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世纪,中国古代诗人也曾作诗描绘人喝醉酒的情景。

至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使酿出的酒中酒精浓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

中国优越的造酒技术,在于最早使用曲来酿酒,并且还发现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浓度,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进熟的并经过浸泡的谷物即可。

这是世界第一流的酿酒技术,它酿出了高浓度的饮料。

这种技术只是在数世纪前才流传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国。

因此,可以讲最早发明米酒的是中国。

古代酿法千灯人喜欢在腊月里酿米酒,自酿自饮,享受农家田园之乐。

唐代有“把酒话桑麻”和“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诗句,可见当时农家已有自酿自饮和用米酒待客的风俗。

酿米酒先要把糯米(五六十斤)浸上一天一夜,第二天捞起来淘尽,晾十多分钟后放在蒸笼里蒸熟;接着把糯米饭倒入适中的缸里,加适量清水和药酒,然后用木棒搅匀。

米缸四周用裹上一层厚稻草,上面铺上草连子,让米饭在里边发酵。

这样经过7~10天后,掀开草连子,在米缸中再加一些清水(1斤米约加3斤水),再过四五天,糯米饭就酿成了米酒。

这种自制米酒略有甜味,有营养,冬饮一杯能舒筋活血,祛寒提神。

剩下的酒糟可做小菜,捞上一小碗,放些虾仁或咸菜,可制成可口的佳肴。

在国外怎样作米酒(酒酿,甜酒),到中国店买袋装的糯米五磅,酒麴一袋(两枚装)。

先用水将糯米泡开(半天就够了),漂洗干净。

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

将沥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

约一小时。

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

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

将一枚酒曲研成粉末待用。

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冷却至室温。

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

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许凉水,用手将糯米弄散。

用水要尽量少。

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

不要性急,撒一层,混匀后再撒。

留下一点点酒曲。

将糯米转移到发酵的容器中。

大一点的电饭锅就好。

泡糯米也是用它。

边放边用手掌轻轻压实。

放完后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上面。

用少许凉水将手上的糯米冲洗到容器内,再用手将糯米压一压,抹一抹,使表面光滑。

最后用保鲜膜覆盖在糯米上,尽量不留空隙。

盖上盖子。

放置在保温的地方,比如衣服筐里。

有人是将容器放在烤箱里。

老式烤箱里面总有一点火苗,刚好可以保持温和的温度。

这是偷懒的法子。

最好还是用衣服被子什么的保温,冬天室内温度不稳定。

大约过三天就好了。

中间随时检查,看有无发热。

发热就是好现象。

第三天就可以尝尝。

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尝不到生米粒。

这时就可以揭去保鲜膜,米酒就成了。

做得好的,糯米不散,可以分割成块。

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

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

一煮就散。

说起来,这种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

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

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

只有这两个过程都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

欧洲直到上世纪才知道这种方法。

在此前,欧洲人借助麦芽将淀粉糖化并结合发酵做成啤酒。

中国古代的发酵技术没的说。

古人居然能利用两种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厉害。

其它如酱油,醋,食用色素红曲霉素,霉豆腐,泡菜,豆豉,臭豆腐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大部分是中国特有的。

比如,同样是泡菜,美国的酸黄瓜太酸,味道也不好。

这是由于他们加的是酵母菌和糖,酸味主要来自醋酸。

中国的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酸味主要来自乳酸,味道美极了,想想就流口水。

前者是有氧发酵,后者是无氧发酵。

衰败原因也正因为其生产工艺之复杂,技术要求之苛刻,所以在明末清初以后的文献中不再有清酒之说.也许在那时古代米酒生产工艺已经失传了.失传的原因很多,因为工艺的难以操控,人们开始大量生产经济利益更高存储更容易的蒸馏酒,也有纷乱的战祸加上天灾造成的大饥荒.稻谷都没了,酿酒何从谈起呢?于是乎传承了几千年的米酒逐渐走向没落.米酒乃诗文之源泉!饮用米酒能带来适度的精神亢奋和微醺之意.古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往往借酒来催发一身才气达到艺术的巅峰!最有名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书圣醉写兰亭序!所以当米酒离开人们的酒盏,中国古代诗词书画也再鲜有才子佳作出现.米酒走下神坛的同时也带走了华夏文人的一身才华!历史学界认为,蒸馏技术是在元朝由蒙古族自欧洲传入中原的.此说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因为只有当导热性极强的金属利用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从军械普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后,蒸馏的应用才可能同样的普及大众.这项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推进了酒的改革,但同时带来的恶果是导致了最完美的米酒生产工艺失传!米酒酿造工艺条件要求极高,所以普通商人酿酒的失败率也高,以前酿坏了的酒只能销毁,但现在不用浪费了.上火蒸馏下就成了烧酒,卖出去同样挣钱!只少许失败,不太合格的也可以拿瓮装上压制两三月当黄酒卖!怎么都不亏本,而且这两种酒也更好存储.今年卖不完明年接着卖.自己卖不完传给子孙还能接着卖!而在那时的技术条件下,米酒只能保鲜存放一个月左右.卖不掉就血本无归了!所以米酒退出市场也有自身工艺的巨大缺陷长江以南数省,很多地方有小作坊或是自酿的米酒,各地工艺都有一些差异.但酿造原理工艺流程很明显源于古代米酒.各地味道也有所不同.但都具有米香这一典型特征.也同样具有古代米酒的巨大缺陷:质量不稳定,保质期短.所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也就失去可能.复兴的希望自2008年始,湖北民间酿酒师付治华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实地学习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湖北等十余种各地特色米酒酿造方法,对比其优劣.分析了黄酒,葡萄酒,清酒,啤酒的酿造细节.并从浩瀚古籍中寻找酿酒古法的蛛丝马迹.仔细揣摩古人记载中对酒的酿造过程和口感描诉,以图最大限度的重现古代米酒的原汁原味!2013年,在经过上百批次近万种不同工艺实验后,发酵技术终获突破.在恒温条件下酿造出来的米酒达到了甘醇绵柔,丝丝入喉,老少皆宜,并在少量试饮期间发现了很明显的养生疗效.更重要的是精准的温控条件下发酵最大限度控制了杂菌感染,使得出产的米酒理论上可以避光窖藏数年而不失其清香!有效解决了各地特色米酒因酵母自溶和各种杂菌微生物失控繁殖水解导致的苦尾和酸败.且创造性的将米酒保质细分为脱氧,抗氧化,灭菌,抗菌四个方向!从投曲初酵起直至装瓶上架,质量的量化控制贯穿始终.有效解决了关键的米酒保质问题,使得中国米酒有条件走出小作坊和农家小院,真正成为一种商品.而其更适合国人口味的特征也意味着这种商品的巨大美好前景!优势与前景相比其他酒种,中国米酒无论在价格抑或口感,养生价值上都有着极为巨大的民众亲和力!在口感上白酒最为浓烈,常饮伤身.而米酒的口感[甘醇绵软].即入口甘甜,品之香醇,酒体绵柔,入喉软和.并且作为一种养生酒,有液体蛋糕,百药之祖美称!葡萄酒的特点是干涩口感和迷人香型,养生价值也不错.只是价格偏高,毕竟在十四亿人的中国还是中低档酒种占领着最大的市场.而米酒价格相比要低许多,更易面向普通民众.且口感非常柔和绵软,是人们熟悉的味道.且几千年的酒文化也使得中国人本身会对米酒有亲近感!清酒和米酒同出一源.清酒一味的追求清淡!原料选用磨去米皮的大米.而米酒的原料一般是糯米,糯米本身的温养特征就决定了米酒在健康养身功效上的无可比拟.工艺上采用更细致的发酵控制.合格的米酒具有更多层次的香型,更加醇厚的酒体和悠长的余香!在中原大地,米酒曾一支独秀的引领中国酒文化长达几千年.而今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解决了温饱,就必然会更关注健康养生的问题.作为百酒之祖的中国米酒也必将因其原生态酿造,养生价值高,口感极佳的优势再次回归高档酒行列,并再现传统酿造辉煌!四、实验室制作(一)、实验目的1、学会甜酒的传统制作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