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热灌注化疗讲课

肿瘤热灌注化疗讲课


(3)再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4)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治愈
IV期肿瘤治愈新模式!
证据
体腔热灌注化疗
根治术后辅助体腔热灌注化疗提高疗效
作者 年代 例数 根治术+CHPPC:根治术 是否随机 结果 根治术+CHPPC:根治术
Fujimoto
1999
71:70
随机
2年 4年 8年 (OS) 88% 77% 76% 58% 62% 49% 1 CHPPC组 95% 常温灌注组 81% 单纯手术组 43% 2 89% 75% 23% 3年(OS) 68% 51% 23%
体腔热灌注化疗
体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清除亚临床病灶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
胃癌腹膜转移,行减瘤术后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
胸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
随着IHPC次数增加,腹水中游离肿瘤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病例
腹腔热灌注化疗
李某,49岁,腹腔镜 :小 肝癌肝移植术后3年,血性 腹水6 L,AFP 2000,Hb 7 g,FCC(+)
操作
体腔热灌注化疗
体 腔 热 灌 注 化 疗 流 程
腹腔恶性肿瘤或恶性腹水、胸水 患者 体腔内放置灌注管、引流管各一 根 加灌注液和化疗药物至灌注袋内 接通体腔热灌注化疗管道系统 启动体腔热灌注化疗设备 输入患者资料和治疗参数 进行体腔热灌注化疗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腹腔热灌注化疗
术后留置腹腔热灌注化疗管道
就确实无法治了”。

发展史
1866年德国医生Busch首先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面部肉瘤,因两次感染丹毒, 高烧后肿瘤消失,患者存活。 1893年Coley 采用注射化脓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混合提取物( 称Coley 毒素) 使患者发热至38. 0 ~40. 2℃,38 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2 例肿瘤完 全消退,19 例获好转。 1918年Robdendury 报告166例未经任何治疗自行消退的恶性肿瘤,有72 例伴有 严重感染并发高热的病史。 1918年,宫颈癌病人,局部加热45度,存活7年。 1957 年Selawry 综合各家文献经病理证实的450 例自行消退的恶性肿瘤, 发 现其中至少有150 例患有疟疾、伤寒而诱发高热的病史。
机制
机制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一般癌细胞在42℃持续2
小时即可杀灭。
正常组织细胞可以长时间耐受42 ℃—43 ℃,
安全耐受极限为45 ℃。
目前普遍认可的肿瘤热疗有效温度为42.5℃。
分类
分类
目前,临床上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肿瘤热疗分为全 身热疗、局部热疗。 浅部热疗
全身 热疗
局部 热疗
深部热疗
行腹腔热灌注化疗4次后, 腹腔镜:腹水消失,癌结节 减少、缩小。AFP200,未输 血,HGB升至11 g。无其他 抗肿瘤治疗,生存9个月。
腹腔热灌注化疗
赖某,男,34岁,腹腔镜:胃体低分化腺癌并腹腔内多发转移。 行3次腹腔内热灌注化疗。行姑息性切除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术后病理:胃低分化腺癌,浸润至胃壁浆膜层,淋巴结20/37阳性, 腹膜种植转移病灶消失。术后行FOLFOX6方案化疗8程、腹腔热灌注
管癌和肝癌是紧随其后。
目前我国肿瘤防治形势相当严峻!
抗癌形势严峻!
背景
虽然我们拥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抗肿 瘤手段,而且近来针对肿瘤特异性分子药物——分子靶向 制剂陆续问世,使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对于中 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仍需要更大的进展和突破。有必要探
索新的、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或者在目前治疗手段的
基础上增加一些辅助手段,不仅使疗效有所提高,且毒副 反应有所减轻,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而热疗正是这样一种 治疗方法。
定义
定义
热疗(hyperthermia) :是指应用不同的致热源(射频、 微波、超声、激光等)使人体全身或局部加热,由于正常 组织和肿瘤组织温度耐受力不同,利用热杀伤及其继发效 应而达到既能杀灭肿瘤组织,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一种治
机制
2、热能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42.5-43℃是肿瘤细胞的拐点,高于此温度,肿瘤
细胞血运散热能力出现明显不足,热量在肿瘤中心积聚
使其成为一个巨大的“储热库”,热能通过热杀伤及其
后继效应(热休克蛋白)诱使癌细胞凋亡,坏死。 研究表明,当肿瘤邻近组织加热至42.5℃ 时,肿瘤 中心的温度可达48-53℃。而周围组织因血运良好,温度 一般不超过43℃。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镜下辅助腹腔热灌注化疗管道置放位置
腹腔热灌注化疗
B超引导下腹腔热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灌注管:第6肋间 引流管:第7肋间
胸腔热灌注放置灌注管方法示意图
胸腔热灌注化疗
胸腔热灌注化疗
膀胱热灌注化疗
体腔热灌注化疗
病房中腹腔热灌注化疗
体腔热灌注化疗
体腔热灌注化疗
体腔热灌注化疗
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化疗机
体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 43±0.1℃
60min 胸腔: 48±0.1℃ 60min 膀胱: 45±0.1℃ 60min
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则: “高精度、大容量、循环灌注、多次灌注”
Hale Waihona Puke 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化疗机
目前该设备已经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附属第一、 第二、第六医院,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华侨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至此,热疗已经与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免疫 治疗一起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制
机制
1、热疗对肿瘤微循环的影响: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血管结构及微循环显著不同, 肿瘤血管丰富,但扭曲扩张、杂乱无章,血流阻力大, 容易形成血栓、闭塞;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 温度敏感性差。因此,肿瘤组织的血流量只有邻近正常 组织血流量的1% ~ 15%,肿瘤越大,血流量越低。同样 加热,肿瘤组织要高于周围正常组织3-7℃。
体腔热灌注化疗
目前体腔热灌注化疗有3种模式:
1、根治术(CRR)+ 体腔热灌注化疗(HIPEC) 2、减灭术(CRS)+ 体腔热灌注化疗(HIPEC) 3、体腔热灌注化疗+减灭术+体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转移转化治疗
(1)手术发现腹膜转移,先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2)再行减瘤术,争取达到CC-0和CC-1
2016年10月8日
潮州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陈煜宇

背景 什么是热疗 热疗机制


热疗分类
体腔热灌注治疗 热灌注化疗操作流程 热灌注化疗研究证据 病例分享
背景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肿瘤防治中心统计, 2015年 我国大概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 目前,肿瘤已经超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第一大杀手。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食
胸 腹 腔 种 植 转 移 特 点 :
发病率高
多为晚期表现,手术效果差 全身化疗,疗效有限
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
体腔热灌注化疗
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
1.与传统方法相比,热灌注化疗提高腹腔恶性肿瘤患 者5年生存率达10-15%。
2.体腔热灌注化疗恶性胸、腹水有效率90%以上。 3.腹腔热灌注化疗提高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5年生存 率40%。 4. 膀胱热灌注治疗减少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率75%左 右。
第二医院,北京301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天津肿瘤
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广泛开展使用。在 粤东地区,除梅州市人民医院正在使用外,其他医院 尚未使用。潮州市人民医院,开始启用!
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
刘某,女性,72岁, CT示:腹盆腔中量腹水,卵巢癌?腹水查见腺 癌细胞。行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第1次腹水呈乳糜样约4L,第2天 呈淡黄色,随后腹水逐渐消失。
治疗前大量癌性腹水
治疗后腹水消失
腹腔热灌注化疗
33岁女性,CT:右侧卵巢癌17.3*16.2cm,腹、盆腔、右侧胸腔大量 积液。腹水查见癌细胞。CA125 857 u/ml,AFP 20558 ng/ml。 43℃-90分钟腔内灌注化疗2次,DDP 200mg,VP-16 200mg
体腔热灌注化疗
体腔内热灌注化疗是通过热疗为介导的腔 内灌注化疗,是目前临床研究最为充分、应用 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肿瘤热疗方法。 关键词:温度、时间、容量、药物 (HPPC、IHPC、HIPC、HIPEC)
优点:药物浓度高 毒副反应明显减少 病人耐受性良好
疗效确切 简便易行
体腔热灌注化疗
体腔热灌注化疗(HIPEC)
灌注后
灌 注 前
治疗前大量癌性腹水
治疗后腹水消失
胸腔热灌注化疗
灌注化疗前
2次灌注化疗后
胸腔热灌注化疗
3次灌注化疗后
灌注化疗前
仪器
体腔热灌注化疗机
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化疗机
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化疗机
技术参数达国际领先水平、2009年11月SFDA批准三类设备
精准:控温 ±0.1℃,流量±5%,超微过滤≤15U, 多重保护
发展史
近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温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热疗技术 也更为广泛地用于临床。 1975年第1次国际加温治疗癌症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1985年FDA认证,热疗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后的第五大肿瘤治
疗手段。并且指出,热疗是一种绿色疗法!!
2009年我国卫生部发布《肿瘤局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2年9月,卫生部把体腔热灌注化疗列入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路径向全国推广。
化疗3次。后再次复查腹腔镜提示:腹腔无粘连,腹腔种植结节全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