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化区:石炭二叠系:分布于浑江一带,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太原组含煤2~3层,可采2层,厚5~10米;山西组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2~3层,可采总厚10~15米。
上三叠统不营子组:分布于浑江地区东段。
由粗、细碎悄岩夹凝灰岩和煤层组成,含煤2层,厚度变化大,可采总厚0.88~4.90米。
为肥气煤。
上侏罗统石人组:含煤1~10层,可采1~2层,可采总厚11.79米,为气煤。
(二)延边区:上侏罗统西山坪组:分布于和龙煤田。
由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煤层组成。
含煤1~5层,煤层总厚5.05米下第三第珲春组:在珲春一带最为发育。
由砂砾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3~16层,煤厚0~54.33米。
煤种为褐煤和长焰煤。
上第三系土门子组:由砂砾岩、粉砂人硅藻土组成,含褐煤2层,厚1~17米。
(三)吉林中部区:中侏罗统太阳岭组:主要发育于双阳煤田。
由砾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厚1300米。
含煤24层,但多不可采。
在八面石厚度较大,含4个采煤层,可采总厚25.46米。
煤层不稳定,在短期距离内急速变薄或尖灭。
上侏罗统含煤地层:名称因地而异,现分述于下:辽源矿区:有仙人沟组、辽源组和金州岗组,分别与平岗区的长安组、安民组、久大组相对比。
仙人沟组煤层呈鸡窝状,煤厚0~0.60米,最厚14.97米。
辽源组含可采煤1~2层,厚5~10米,最厚达40米,为辽源矿区主要开采煤层。
金州岗组含局部可采煤层1~3层,总厚5.80米。
大部为气煤。
蛟河矿区奶子山组:含可采煤8~9层,总厚10.33米。
为长焰煤,局部为气煤。
双矿区二梁子组:厚1100米,含可采煤层1~6层,可采总厚0.73~9.18米。
为长焰煤和气煤。
桦甸矿区苏密沟组:厚1200~1800米,含高灰分薄煤8层,为长焰煤和气煤。
下第三系含煤地层:命名与发育情况因地而异,分述如下:舒兰矿区舒兰组: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8~12层,可采总厚9.59~19.35米。
覆于本组上部的水曲柳组、含劣质煤1~2层,均属褐煤。
梅河矿区梅河组:由砾岩、砂岩、泥岩、铝土页岩和煤层组成.含煤14层,总厚1.49~116.38米。
其中可采与局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为7~8层,为褐煤。
桦甸矿区桦甸组:由砂岩、泥岩、油页岩和煤层组成。
厚1780米。
含煤19~23层,其中可采3层,可采总厚1.80~2.02米;含油页岩3~14层。
一般厚度为1~3米,最厚达4.25米,含油率8~10%,最高达21.65%。
另外,在伊通莫里附近,于1920~2231米深处,见有可采煤层9层,单层最小厚度1米,最大6米,总厚约24米。
(四)松辽平原区:上侏罗统沙河子组: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和煤层组成。
在城煤田含煤1~7层,总厚0.76~11.78米。
长春矿区含煤3~5层,总厚6.20米。
均为长焰煤。
下白垩统营成组:由凝灰质碎峭岩夹煤层组成。
在刘房子、孟家岭一带煤层发育较好。
可采煤厚分别为4.13~10.53米和2.10~6.20米。
营城、长春、四平等地局部可采。
煤类为褐煤与长焰煤。
(五)大兴安岭区:下件罗统红旗组:发育于白城西藏自治区部。
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工层组,厚75~800米。
含煤22层,其中可采15层,可采总厚1.90~11.00米。
煤类为瘦煤和贫煤。
中侏罗统万宝组:发育于白城西部。
由砾岩、砂岩、凝灰岩和煤层组成,含煤4~5层,局部可采,总厚2.55~6.50米。
煤类为肥焦煤和无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