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春谊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吉林省春谊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生产地质报告吉林省春谊煤矿第1章绪论1.1目的与任务该矿井批准开采4-1号、4-2号2个可采煤层,煤层发育比较稳定,市场前景好,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截至到2012年末,本矿井共有资源储量844.58万吨,可采储量583.73万吨。

吉林省省国土资源厅吉国土资储备字[2005]237号〈关于《吉林省双阳区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长春市地质勘探队编制的《吉林省双阳区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复核)》;提交《春谊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为矿山合理开发、生产和管理提供可靠地质矿产依据。

1.2位置与交通春谊煤矿位于双阳区长岭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31°58′00″~132°03′35″,北纬46°11′00″~46°12′00″,矿区距双阳区东北18km,交通尚属方便。

矿区行政区划属齐家乡管辖。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该矿井处于丘陵地区,井田内地形简单,地势西高东低,井田内地形标高最高为+249m,最低标高为+180.8m,主井标高+242.459m,副井标高+242.01m。

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在矿井南侧1 km侧有宝石河由南至东北流经,河床标高+110 m,本矿区历史最高洪水位线标高+111 m,井田都处于最高洪水线之上,不受洪水威胁,在井筒、工业场地周围挖排水沟,防止雨季水进入井下,本矿井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条件。

1.4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及开采现状1.4.1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1994年长春地质队对双阳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探,并编写了《吉林省春谊煤矿地质勘探报告》1.4.2 矿山开采现状春谊煤矿始建于1997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现在核定生产能力18万t/a,是股份制企业。

第二章地质条件(一)区域地层本区地层自下而上简述如下:1、泥盆系上统老秃顶山组(D3L)本组地层出露于本区北部山地,据区域资料,本组地层以灰绿色安山岩、安山质英安质含角砾凝灰岩、角砾岩为主,还有一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

向上逐渐过渡为灰紫色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岩夹少量灰黑色中基性熔岩。

厚约800m。

2、侏罗系上统龙爪沟群侏山组(J3Z)本组是本区含煤地层,1993年工作情况来看,本组地层厚约750余m,以灰白色及浅灰色粗、中细粒砂岩、灰色粉砂岩、深灰色泥岩及煤层为主,其次为薄煤层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岩、杂色砾岩等。

从含煤情况来看可分为上、下两个含煤段,4号煤层以上为上含煤段厚约8 m,含煤4余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4-1、4-2层。

本组地层底部发育厚约40余米砾岩,可能为底砾岩。

3、白垩系上统松木河组(K2S)本组地层区域资料为上部为灰绿色流纹岩与黄绿色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互层,下部为黄绿色辉石安山岩,沉火山角砾岩、英安岩与英安质含角砾凝灰岩互层。

本组厚约1800m。

与下部侏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4、第四系(Q4)本区为坡积、残积的粘土、亚粘土、碎石、砂等,厚约2~10 m。

地层出露表表1-2-1该煤井含煤地层是侏罗系上统侏山组,地层厚度750余米,岩性以灰白色及浅灰色粗、中、细砂岩及灰色粉砂岩、深灰色泥岩为主,夹有薄层凝灰岩、安山角砾岩、杂色砾岩等。

含煤20余层,其中可采煤层7层,依据含煤特征划分为上、下两个含煤段。

1、上含煤段:从11号煤层以上到松木河组底界,该段地层厚度400余米,含煤10余层,其中含全区及局部发育的可采煤层7层,该段是该地区的主要含层段,可采煤层均赋存于此段内。

2、下含煤段:从11号煤层以下到煤系基底泥盆系老秃顶山组之间的含煤段,总厚度约350余米,其上部250米为无煤带,下部100米地层中含煤4—5层,均不可采。

二、构造春谊煤矿处双阳区东北部,井田内地质构造简单,地层走向北65°东,向南倾斜,倾角15°。

在已开拓的7下、8下、9号、10号煤层的巷道中均未发现有断层存在。

三、火成岩该矿井内岩浆岩活动很弱,在左右邻近矿井及本矿井中均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到煤层或煤系地层中。

四、煤层本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上统侏山组含煤段,含煤10余层,其中10号煤层为中厚煤层,余者皆为薄煤层。

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集中发育于5号煤层至10号煤层之间,本段地层含煤系数为2.10%。

本矿井批准开采4、5、7下、8、8下、9、10号七层煤,目前只开发7、8、8下、9、10号五层煤。

根据勘探资料和实际揭露,各煤层赋存情况见下表。

4号煤层:为单一煤层结构,煤层厚度0.52~0.60 m,平均厚度0.55 m,倾角15°,全区发育。

5号煤层:距4号层层间距26~30 m,煤层厚度0.8~1.05 m,平均0.9 m,煤层结构为复杂结构,倾角15°,全区发育。

7下煤层:距5号煤层层间距44 m,煤层厚度1.05~1.35 m,平均1.20 m,煤层结构为简单结构,倾角15°,全区发育。

8号煤层:距7下号煤层层间距12 m,煤层厚度0.75~0.9 m,平均0.82 m,煤层结构为简单结构,倾角15°,局部发育。

8下煤层:距8号煤层层间距3 m,煤层厚度0.8~1.02 m,平均0.9 m,煤层结构为简单结构,倾角15°,局部发育。

9号煤层:距8下煤层层间距9 m,煤层厚度0.80~1.10 m,平均1.0 m,煤层结构为复杂结构,倾角15°,全区发育。

10号煤层:距9号煤层层间距14m,煤层厚度1.2~1.40 m,平均1.35 m,煤层结构为简单结构,倾角15°,全区发育。

各煤层赋存情况见煤层地质特征表1-2-2。

五、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本区的煤呈弱玻璃光泽,黑色,断口多呈参差状,视比重1.34~1.53t/m3,一般为1.40 t/m3左右,以条带状结构为主,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其次为光亮型及半暗型。

煤的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占80.5~85.9%,其次为惰性组,占10.2~15.3%,半镜质组和壳质组分含量较少,其含量分别不超过3%,无机显微组分,以粘土为主,硫铁矿、碳酸盐、氧化硅含量少。

2、化学性质8、8下、9、10四煤层混合样经宝清县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定期检验,原煤灰分22.99%,精煤挥发分39.27%,粘结特征4(1—8),硫0.30%,胶质层经钻孔中化验,Y值12.5—19 m m,低位发热量23.52MJ/Kg(5626卡/克),详见煤质化验成果一览表(表1-2-3)。

各煤层地质特征一览表表1-2-2(混煤)煤质化验成果一览表表1-2-3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煤系地层的风化裂隙带充水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段,矿井水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根据该矿井目前开采情况来看,本矿井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为75 m3/h。

七、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本矿井所开采的7下、8、8下、9、10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细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岩石完整,岩石稳定性较好,煤层围岩条件属中等稳固类。

(2)瓦斯本矿井瓦斯含量2006年8月经宝清县煤炭局现场测定,瓦斯绝对涌出量0.31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3.14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62 m3/min,相对涌出量4.31 m3/t,属于低沼气矿井。

(3)煤尘爆炸性根据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2006年9月5日的检验报告,本矿井各煤层有爆炸性。

(4)煤的自然性根据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2006年9月5日的检验报告,本矿井7下煤层自燃倾向为自燃煤层,自燃等级为II级;8下煤层自燃倾向为自燃煤层,自燃等级为II级。

本矿井9层及10号煤层没有检验报告,参照邻近矿井9层及10号煤层的检验报告,确定9号层及10号层煤层自燃倾向为自燃煤层,自燃等级为II级。

八、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1)地质勘探程度1956年由一一0勘探队负责宝清县概查找矿1/10万地质调查填图项目,曾在该地区做过地质调查填图工作。

1958年由合江地区佳木斯第三地质大队对宝清县进行1/5万地质调查工作,曾提交《宝清县的1/5万地质调查报告》。

1960年由一一0勘探队施工宝清县梨树沟地区普查找煤勘探项目时在小城子地区做过一些地质工作,于1960年提交《宝清县梨树沟勘探区普查勘探地质报告》。

1970年以来,一一0勘探队曾在宝清地区做过两次大面积1/5万地质填图工作,对小城子区含煤情况有初步认识。

1985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大办小煤矿浪潮,在宝清县办成产煤大县的思想指导下,从宝清煤矿(梨树沟区)—小城子之间,勘探项目提到议事日程,于1992年由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三队负责梨南普查勘探项目(小城子—夹信子普采区),于1993年提交地质报告。

1994年由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再次对小城子地区进行勘查工作,此次施工了5个钻孔,累计工程量1537m,当年提交了《宝清县小城子地区小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2006年矿山企业自筹资金,请双鸭山市地质勘探队施工2个浅钻孔,重点对4、5两煤层进行控制。

经过多次地质勘探,基本查清了小城子地区含煤岩系的地层层序、含煤性。

基本查明了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基本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工艺性能及煤类。

可做为矿井设计及建设利用的基础图件。

经过本矿区及周边现有生产小煤井实际揭露,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对比、煤质、水文地质、构造等均证实《宝清县小城子地区小煤矿勘探地质报告》所确定煤层厚度及发育、结构、煤质、构造等基本正确,满足生产要求,比较准确指导生产。

(2)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1、生产补充勘探的钻孔封孔情况没有作起封检查,没有做透水验证,封孔质量不清,根据安全规程的规定,按有透水危险对待,望矿井在今后采掘活动中接近钻孔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探放水措施。

2、本次设计中采用的资料多来自1994年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编制的《黑龙江省宝清县小城子地区小煤矿勘探地质报告》,该报告中没有揭露煤层露头及地层产状,故本区浅部是否存在褶皱构造尚难定论,需在今后生产中加以注意。

第3章开采技术条件3.1 水文地质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煤系地层的风化裂隙带充水是矿井的主要含水层段,矿井水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

根据该矿井目前开采情况来看,本矿井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为75 m3/h。

3.2 工程地质而矿体底板为砂岩,矿石的平均抗压强度为66.70Mpa,总体上看,矿体的力学稳固性较好,矿山开采选用炮采、机采。

3.3 环境地质矿井地表为耕地,且矿石不含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开采矸石很少,根据矿山多年开采经验来看,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只要科学进行开采,不会产生地质灾害。

第4章生产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4.1 地形和工程测量地形测量由我矿测量队承担,其平面系统: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