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⑴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根据实验现象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1、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大集气瓶1个、白纸、火柴、粗细试管各一个、热水、水槽6个、能垫高的物体(如板凳,便于学生观察)、橡胶吸盘6个、自制喷泉、塑料片6块、小塑料杯6个、纸板(或薄塑料片)6张、抹布6块。
分组材料:钢笔、滴管2个、注射器2个等。
三、教学过程:1、课前交流,激发兴趣通过课前交流,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大家都知道了老师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爱思考的小朋友。
其实老师还有一个特点你们不知道,那就是喜欢魔术表演。
刘谦大家熟悉吗?老师刚从他那学了两手,大家想看吗?(表演手指贴图,变位小游戏)大家真的很善于观察、总结,你们真棒。
在接下来的这节课中,我们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推测得最精彩好不好?(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引入压力这一概念,在研究大气的压力前使学生对压力这一概念能够建构在直接感受的基础上。
同时也是对压力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补充,使学生认识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产生压力。
)(一)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疑激趣。
师:老师有一个重量级的魔术,老师想表演给大家,你们愿意看吗?如果你觉得表演得还不错,给老师一点鼓励。
(出示: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把鸡蛋放在瓶口处)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鸡蛋被卡住了。
师:鸡蛋被卡住了,谁愿意上来按一下,在不弄碎的情况下,看能按下去吗?师:能按下去了吗?(不能)师:(师指着瓶子说)我有办法让这个瓶子自己把鸡蛋吞下去,你信不信?(不信)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师表演魔术---瓶吞鸡蛋(设计思路:空气虽然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忽视了它的存在,而且在实验中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变化,因此学生在推理瓶吞鸡蛋的原因时往往考虑不到这方面的原因。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
)生:哇!太神奇了!(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
你看到什么了?什么地方有趣?生:我看到鸡蛋“嗖”地一下子进去了,真神奇!师: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为什么鸡蛋会“嗖”地一下子进去?是谁给鸡蛋了力量?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为什么点火之后鸡蛋能进到瓶子里?师:是呀,你观察得真仔细。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瓶“吞”鸡蛋的秘密。
(板书课题)(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目睹这一实验现象后对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亲自观察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会成为其研究的动力。
)师: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你们能大胆猜测一下是谁给了鸡蛋力量呢?生:火。
师:这是你的看法,你们有没有其它看法?(再指生回答)生:我认为可能跟燃烧的纸有关,因为老师把燃烧的纸投入到瓶子后,鸡蛋才被吸进去的。
师:你很会推理。
生:纸的燃烧把瓶子里的氧气用完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跟空气有关。
师:哦,连这个都知道。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那到底是谁给了鸡蛋一个力呢,要想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生:做实验。
(设计思路:“推理原因”是重要的智慧成长环节。
学生个性的、充分的表达观点,积极、民主的参与讨论,共享研究成果,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1、师:来,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这是什么,这些礼物的顶部都有一个什么东西?师:你会玩吗?(出示一块塑料板和吸盘,让生演示)师:这么神奇,我这还有一个吸盘,我也试试(把吸盘轻轻地放在玻璃上,故意不用力按)怎么吸不住啊?生:老师,你得用力按吸盘才行。
师:噢,我试试看(用力按吸盘)哎,还真吸住了。
师:用力按才能吸住,轻轻地放上去根本吸不住,这是怎么回事?(设计思路: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界限的,还不能完全脱离于教师。
教师的引导要适时、有效进行调控,避免因为教师介入过晚,以致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错误的思考之中。
但是,教师的引导要“到位而不越位”,不能代替学生“亲历探究”。
)2、小组实验探究,你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吗?表(一)结论:吸盘内__没有____(有/没有)空气,吸盘能吸在玻璃上。
3、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指导4、学生汇报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认为吸盘为什么能紧紧吸在玻璃表面呢?(设计思路:带着明确的实验目的去思考,避免盲目性去玩。
学习科学,思考比实验更重要。
)5.小组讨论师:谁来说一下你认为吸盘为什么能紧紧吸在玻璃上呢?生:是空气给的一种力量师:他认为是空气给的一种力量,谁能具体说一说,1生::里面的空气给的一种力,就使吸盘紧紧吸在上面了2生:是外面的空气给的师:根据刚才玩的发现,具体说说空气是怎样给它的力量呢?生:里面没有空气了,外面的大气压过来。
师:你认为里面没有空气了,外面还有一个力量压着它,对不对?师:大家推理总结得非常好。
通过玩一玩,想一想,现在我们知道吸盘为什么能吸在玻璃表面?生:空气给它的力师:看来空气还真是有力量。
科学上,我们把空气的这种力量叫做——大气压力(板书)课件展示:大气压的资料。
①我们周围到处充满了空气,我们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得空气,有多厚呢,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我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大气是有重量的,所以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
②课件展示:吸盘吸在玻璃上。
(三)大气压力的大小1、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我们知道有大气压力存在了,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力到底有多大。
我们班谁的力气最大?让大力士来试试。
(生上台用力拉吸住的吸盘,拉不动或很费力)师:感觉怎么样?生:吸的太紧了,根本拉不动。
师:不光是吸盘,凡是在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
如果老师给你提供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大气压力吗?生:能!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并认识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钢笔、滴管、注射器等,学生自由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生交流试验结果:生1:钢笔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大气压力相平衡,所以吸不进水。
如果用手捏一下钢笔管,里面的压力就变小了,所以一松手,墨水就被外面的大气压力给“压”进来的。
生2:滴管吸水。
生3:注射器吸水。
生4:堵住注射器的前端,拉活塞拉不动,因为活塞前面没有空气,后面有空气产生的压力。
师:刚才同学们在玩中感受到了大气压力的存在,真是玩得有水平。
老师还有一个方法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呢。
演示:粗细试管。
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般深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压力存在。
3、师:那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结合平时的经验猜测一下。
生:向上。
生:向下.。
生:向四面八方。
师:以上只是你们的猜想,要验证我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生:通过实验验证。
师:看老师提供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利用提供的材料不让塑料片掉下来吗?(小组讨论方案)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而且都有了自己的方法,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先在杯子里装上水,再盖上塑料片把杯子倒过来。
生:应该是倒满水,不然里面会有空气。
师: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要使实验顺利进行,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做实验的时候,要接着水槽,这样水不会撒到桌上。
师:你想得很周到。
师:老师这里为你们准备了温馨提示,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生读温馨提示)师:实验中注意这几个问题,快动手实验吧!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生小组实验)师:实验基本完成,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生:我们先把杯子倒满水,再按住塑料片,杯口朝下,塑料片没有掉下来。
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再试着向前后左右转一转,看会不会掉下来。
(生向四周转动)师:你有什么新发现?生:都没有掉下来,大气压力应该是向四面八方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师:原来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板书:四面八方)刚才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测,动手实验,进一步感知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又知道了它的方向,真像个小小科学家。
师:现在,同学们对大气压力有一定了解,瓶“吞”鸡蛋的秘密也该揭穿了?谁来解释一下?生: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条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
(四)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说说?生:压水井抽水。
生:水泵抽水。
生:吸管挂钩。
生:打气筒生:吸尘器、生:宇航服、生:高压锅生:真空包装袋。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播放课件)(设计思路: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有效拓展。
)(六)拓展创新、学以致用师:(出示瓶”吞”鸡蛋装置)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集气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集气瓶再把鸡蛋吐出来呢?生:捣碎后取出来师:(笑)。
能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想想看。
生:一要让瓶口朝下,二得想办法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不过我还没想出好的办法师:其实你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那怎么让瓶子里的大气压力变大呢?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器材,看什么能派上用场。
生:用热水往瓶子上浇,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膨胀,大气压力就会变大。
不知道行不行?师:那你来试试,老师来帮你。
(师帮学生往瓶子底部倒热水,鸡蛋从瓶口掉出来)师:只要你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师:为了感谢大家在这节课的精彩表现,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特好玩的玩具(出示)这是我利用大气压力的知识制作的喷泉。
(演示)师:你也可以试着制作一个或是其他的玩具,看谁的创意好,下节课的时候进行交流,评出最佳创意奖。
教师小结:课的开始通过“瓶吞鸡蛋”的魔术表演创设一种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能够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