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统计继续教育练习题(答案)

2014年统计继续教育练习题(答案)

2014年苏州市统计继续教育练习题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第一部分统计专业知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只有一个答案是准确的)1.我国的统计单位划分为法人单位、个体经营和( B )。

A.经营活动单位B.产业活动单位C.企业活动单位D.事业单位2.工资总额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是( B )A.税后工资B.税前工资C.基本工资D.绩效工资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 C )。

A.经济水平B.消费能力C.通货膨胀程度D.收支差额4.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简称( B )。

A.CPIB.PPIC.GDPD.IPI5.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含义是指( C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6.假定某产品产量2013年比2004年增加了235%,则2004年-2013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D )。

A. B. C. D.7.能源消费总量核算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别是供应和( A )。

A.消费B.生产C.分配D.使用8.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制度,一般发布形式是国家标准或( C )A.国际标准 B.地方标准 C.统计标准 D.信息标准9.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和( C )A.集体消费B.国家消费C.政府消费D.企业消费10.在计算货物的出口和进口价格时,按照( B )A.到岸价格B.离岸价格C.出厂价格D.销售价格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有2个和2个以上的答案是准确的)1.2003年我国对国家普查项目及其周期安排进行调查,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 ABC )。

A.农业普查B.人口普查C.经济普查D.工业普查E.基本单位普查2.法人单位包括( ABCDE )。

A.企业法人B.事业单位法人C.机关法人D.社会团体法人E.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3.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 ABD )。

A.生产法B.收入法C.产品法D.支出法E.消费法4.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 BCDE )。

A.生产性收入B.工资性收入C.家庭经营收入D.财产性收入E.转移性收入5.《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 AD )。

A.城镇B.东部C.西部D.乡村E.微型6.根据最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下列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BCE )。

A.农、林、牧、渔服务业B.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C.金融业D.电力、燃力及生产和供应业E.房地产业7.工业总产值包括( AB )A.生产的成品价值B.对外加工费收入C.对外提供的原料价值D.工人劳务报酬8.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规定,将单位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的依据指标包括( ADE )A.从业人员B.占地面积C.进出口总额D.营业收入E.资产总额9.撰写统计报告的具体步骤包括选题定向、收集资料、标明观点和( ABC )A.谋篇布局B.遣词造句C.润色修改D.规划结构10.统计台帐的特点是( ACD )。

A.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等记B.只在生产班组设置C.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D.是一种账册三、判断题(本大题18分,每小题1分,认为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1.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3.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最初性和直接性(√)。

4.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

5.未办审批手续的统计调查项目,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开展统计调查,一律视为违法统计调查。

( √ )6.核算能源消费总量时,可以重复计算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 × )7.中国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由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组成(√)。

8.联网直报系统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数据汇总效率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

9.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购置的土地、尚未销售的商品房等均计入“存货”(√)。

10.住宿餐饮业总产值即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

11.渔业产值是指从水域中捕捞的野生或养殖的水生动、植物产品的产值,只包括海水产品的产值,不包括内陆水域水产品的产值(×)。

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属于静态指标( × ) 。

13.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人均工资是时期指标( × )。

14.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 )。

15.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 )。

1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二是受权数的影响( √ )。

17.根据我国国土面积和2010年底人口数计算我国人口密度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 )。

18.统计信息作为全社会共有的财富,只有实现了统计分类标准化后,才能借助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达到真正的信息资源共享( √ )。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12分,每小题3分)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基 期报告期基 期报告期甲20022040005000乙10012080006000丙16015030004000产品名称价格(元/件)销售量(件)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1) 销售量指数为( A )。

A.107.69%B.116.35%C.92.86%D.90.56%(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B )。

A.105.67%B.108.04%C.90.28%D.94.62%(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第二部分统计法基本知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只有一个答案是准确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于什么时间,重新修订于什么时间( D )。

A.1983年12月8日,1996年5月15日B.1987年1月9日,1996年5月15日C.1989年 7月26日,2000年6月27日D.1983年12月8日,2009年6月27日2. 《江苏省统计条例》自( C )起施行。

A.1991年11月9日B.2008年2月29日C.2014年5月1日D.2014年7月1日3.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对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实行( B )。

A.考前培训B.统计继续教育C.教育培训D.统计上岗培训4. 某企业2013年工业总产值2680万元,却上报为2580万元,剩下100万元作为第二年1月份的产值上报,该企业的行为属于( C )。

A.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行为B.虚报统计资料的行为C.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D.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5. 《江苏省统计条例》规定,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任用、聘用不具有统计从业资格或者添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由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政府统计机构处以( D )罚款。

A.2000元B.1000元C.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D.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6. 有关统计法律规定,企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一是企事业组织必须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二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 D )等管理制度。

A.审核、交接B.审查、交接C.交接和归档D.审核、签署、交接、归档7. 苏州市按照( B )原则开展统计工作。

A.集中管理B.属地统计C.在地统计D.垂直领导8. 被检查单位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属于( D )行为。

A.篡改统计资料B.瞒报统计资料C.虚报统计资料D.拒报统计资料9. 国家统计数据以( C )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务院B.国务院各部委C.国家统计局D.各级地方政府10.“企业一套表”制度是( C )部署实施的。

A.苏州市统计局B. 苏州市人民政府C.国家统计局D. 江苏省统计局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有2个和2个以上的答案是准确的)1. 《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具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有关统计调查对象,包括( ABCD )。

A.国家机关B.企业事业单位C.个体工商户和个人D.其他组织2. 统计法律责任中,属于统计行政处罚范畴的有( ABD )。

A.警告B.罚款C.吊销营业执照和许可证D.没收违法所得3. 统计调查对象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 CD )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A.统计报表B.统计档案C.原始记录D.统计台账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对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哪些统计调查对象,可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并可以处以罚款。

( BCD )A.国家机关B.企业事业单位C.个体工商户D.其他组织5.下列行为中,属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有( ABCD )。

A.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行为B.拒绝报送统计资料C.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D.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规定的限期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三、判断题(本大题10分,每小题2.5分,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认为对的打√,错的打×1.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若发现数据计算或者来源有错误,可以直接对统计数据修改,然后通知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备案。

(×)2. 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因此对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统计人员,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培训,凡培训合格者,发给《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凡培训不合格者,应调离统计工作岗位。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明确了统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了对企业事业组织罚款的最高额度为5万元,对个体工商户罚款的最高额度为2万元。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