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于矫正散光的接触镜_一_接触镜矫正散光

用于矫正散光的接触镜_一_接触镜矫正散光

平行光线入射规则性散光眼后,不能形成焦 点,焦力较大的子午向光线先聚合为一条焦线,焦 力较小的子午向光线后聚合为另一条焦线,形成一 前一后两根互相垂直的焦线,焦线的间隙称为焦间 距,光线所形成的两个顶点相对的锥型结构称为史 氏光锥(Sturm conoid)。 1.3.2 最小弥散圆
史氏光锥结构的锥顶部圆形影像称为最小弥散 圆(minimum confusion circle),是规则性散光 眼影像变形最小的焦面。最小弥散圆的直径与规则 性散光的量值正相关(图3)。
直向子午线的聚焦效果。
1.5 规则性散光眼的发生率和焦度组成比
1.5.1 发生率
通常认为低于或等于0.50D的散光无临床矫正
价值,≥0.75D的规则性散光眼人群发生率约为
23%,在屈光不正眼中≥0.75D的规则性散光眼发
生率约为67%。
1.5.2 焦度组成比
在散光眼人群中的焦度组成比如表1所示,可
知柱镜焦度≤2.00D的散光眼约占88%,可选配软
2 球面接触镜矫正散光眼的分析 2.1 接触镜的屈光分析 2.1.1 角膜的屈光
角膜的中心和边缘的厚度差很小,在眼的屈光 系统中,通常把角膜的前面和后面看作是近似平行 的弧面,当平行光线通过很薄的平行弧面透镜时并 不发生折射(图5-a),因而角膜本身的屈光作用 被忽略不计。而没有屈光作用的角膜藉自身的弯曲
(3)混合性散光(mixed astigmatism),系 指平行光线入射散光眼后,一条焦线聚焦在视网膜 前,另一条焦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图1-c)。
1-a
1-b
1-c 图1 规则性散光的分类 1.2.3 规则性散光眼的量值分类 (1)微度散光:散光度≤0.75D; (2)低度散光:散光度为1.00D~1.50D; (3)中度散光:散光度为1.75D~2.50D; (4)高度散光:散光度≥2.75D。 1.2.4 规则性散光眼的轴向分类 1.2.4.1 顺规散光(with rule astigmatism) 顺规散光指近视散光的轴位为180°±30°, 远视散光的轴位为90°±30°。眼的屈光体系垂直 向屈光力强,多为来自于角膜的散光,又称为直接 散光。角膜曲率仪所测定的角膜性散光与屈光定量 所测定的屈光性散光量值相近(图2-a)。
泪液透镜
角膜
图7 泪液透镜
例如:角膜曲率仪测试结果为 42.25@180/42.75@90,屈光定量测试的结果 为-4.00-0.50×180,若选择接触镜的后曲率为 42.50D,则理想的泪液透镜应呈±0.25D交叉柱镜 (图8)。
角膜透镜
图9 指数性散光
如图9所示,D 1为泪液柱镜的焦度,D 2为角膜
(1)单纯性散光(simple astigmatism), 又分为单纯性远视散光和单纯性近视散光,系指平 行光线入射散光眼后,一条焦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 上,另一条焦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后(图 1-a)。
(2)复性散光(compound astigmatism), 又分为复性远视散光和复性近视散光,系指平行光 线入射散光眼后,两条焦线都聚焦在视网膜前,或 都聚焦在视网膜后(图1-b)。
率(1.336)。
2.2 泪液透镜矫正散光 2.2.1 矫正原理
角膜性散光眼配戴球面接触镜后,接触镜的内 表面光学区为球面形,散光眼的角膜前表面为环曲 面形,镜片的内表面与角膜曲率较平的表面附着较 紧,与角膜曲率较弯的表面附着较松,其间若填入 泪液,则形成类似交叉柱镜的泪液透镜(图7)。
接触镜
定量欠矫散光,影响矫正的效果,称为残余散光。 所以泪液透镜矫正角膜性散光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 由镜片的弹性模量来决定的,在实际应用中可知硬 性接触镜优于软性接触镜,软性接触镜则应选择低 含水量、厚度较大或切削工艺制作的镜片来最大限 度地实现预期的泪液透镜。
已知球面接触镜是利用泪液的环曲面与角膜的 环曲面相互嵌合来矫正散光的。在角膜散光度较高 时,尤其是配戴硬性接触镜,泪液透镜形成较为充 分时,由于泪液的折射率为1.336,角膜的折射率 为1.376,诱使上述互相嵌合的柱面透镜的焦度不 同,从而留下一定量欠矫散光影响矫正的效果,称 为指数性散光(图9)。
性环曲面接触镜或硬性球面接触镜,而≥2.25D的
散光眼约占12%,是硬性环曲面接触镜的主要适应
人群。
表1 规则性散光眼的焦度组成比
散光度(D) <0.50 0.75~1.00 1.25~1.50 1.75~2.00 2.25~3.00 >3.25
患病率(%) 22.94
42.44
16.18
9.21
9.39 2.81
虽然通过调节不能克服规则性散光,但通过调
节可以将最小弥散圆影像调整到近于视网膜的焦面
上,求得较好的视力,长时间的调节和辨认不够清
晰的影像,必然导致视疲劳。
1.4.3 视物变形
由于规则性散光眼两个主子午线的放大率不
同,会诱使目标影像变形;若主子午轴线位于斜
向,会诱使目标影像倾斜。为了克服目标物的失
真,患者常采取习惯性眯眼,用眼睑盖散光眼垂
108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5.2012
光锥截面
十字形视标像
图3 散光眼的史氏光锥
1.4 规则性散光眼的表现
1.4.1 视力下降
由于规则性散光眼两个主子午线的目标光线不
能同时在视网膜上清晰结像,只能选择性观看最小
弥散圆,则视标像光能量分散,颜色变淡,边缘不
清。散光焦度较大时,甚至可诱发单眼复视。
1.4.2 视觉疲劳
光线
角膜
5-a
光线
角膜
房水
5-b
图5 角膜的屈光
2.1.2 配戴接触镜的屈光动态 配戴接触镜后,可以理解为接触镜修改了角膜
原有的屈光状态,由接触镜、镜片下的泪液、角 膜和房水组成了新的屈光体系。该新的屈光体系具 有5个屈光界面和4个层次的屈光介质。屈光界面分 别为镜片的前表面、镜片的后表面、泪-液的前表 面、泪液的后表面、角膜的前表面;屈光介质分别 为镜片材料、泪液、角膜和房水(图6)。
(2)不规则性散光(i r r e g u l a r astigmatism),一条或多条子午线的自身曲率发生 无规律变化,称为不规则性散光。
(3)双斜散光(d o u b l e b e v e l astigmatism),两个焦量差异最大的子午线斜向交 叉,称为双斜散光。 1.2.2 规则性散光的分类
斜向散光指散光轴位为45°±15°或 135°±15°。多为来自于角膜与晶状体的混合性 散光,角膜曲率仪所测定的散光与屈光定量所测定 的散光部分一致(图2-c)。
2-a
2-b
2-c
图2 散光眼的轴向分类
1.2.4.4 规则性散光轴向组成比率 散光人群中大致以顺规散光最多,约占60%,
逆规散光约占17%,斜向散光约占23%。 1.3 规则性散光的屈光状态 1.3.1 史氏光锥
散光为屈光不正的一种形式,在屈光检查中散光的发现和定量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屈光矫正的关键所 在。
1 散光眼概述 1.1 散光眼的定义
在调节静止的情况下,平行光线入眼后不能形 成焦点,则该眼称为散光眼(astigmatism eye)。 1.2 散光眼的分类 1.2.1 属性分类
(1)规则性散光(regular astigmatism), 两个焦量差异最大的子午线互成直角,称为规则性 散光,该类散光通常可望采用环曲面光学透镜进行 矫正。
柱镜的焦度。泪液透镜的后曲率(即角膜透镜的前
曲率)半径r 1为7.67m m(44.00D),泪液透镜的前曲
率(即接触镜的后曲率和角膜透镜的后曲率)半径
r 2为7.94mm(42.50D),指数性散光D i可计算如下:
泪液透镜前表面
泪液透镜后表面
泪液透镜焦度
图8 泪液透镜的焦力分析
2.2.2 残余散光 泪液透镜与角膜前表面紧密嵌合,镜片的外表
4-b
图4 光学圆柱透镜矫正散光眼
1.6.2 矫正方法 (1)环曲面框架眼镜(球柱镜联合)为最普
遍的矫正手段,优点是矫正视力清晰,成功率高, 缺点是:①矫正高度散光或斜向散光时单色像差 会导致难以克服的影像变形、偏斜和空间定位的误 差;②不能矫正不规则性散光;③遇有双眼球镜焦 度、柱镜焦度或柱镜轴位差异过大,达到屈光参差 的程度,环曲面框架眼镜不能被配戴者接受。
齐备专栏
用于矫正散光的接触镜(一):
接触镜矫正散光
齐 备/文
多数屈光不正眼或多或少伴发一定量的散光,框架眼镜采用球柱面光学透镜进行矫正,球面接触镜则利 用镜片下的泪液透镜进行矫正或部分矫正。根据屈光矫正的原则,矫正眼在戴镜后理应获得最佳的视敏度, 于是有了环曲面接触镜的问世,柱面或球柱面角膜接触镜称为环曲面接触镜。
Qi Bei’s Column
2.1.3 泪液透镜 配戴接触镜后,夹在接触镜的后表面与角膜的
前表面之间的泪液受前后界面的塑造形成泪液透 镜,虽然受瞬目影响泪液透镜的厚度随时会发生变 化,但形态和焦度相对恒定,利用薄透镜公式可求 出泪液透镜焦度的近似值(公式3):
(公式3)
式中D t为泪液透镜焦度,r l为接触镜后表面曲 率半径,rc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n 为泪液的折射
(2)球面角膜接触镜可利用镜片下的泪液形 成的圆柱透镜对于散光眼进行补偿性矫正,尤其 是硬性球面接触镜矫正效果颇佳。优点是:①镜片 下的泪液透镜不仅可以矫正眼的规则性散光,且能 矫正不规则性散光;②有效地克服了光学透镜矫正 散光眼时的影像变形。缺点是:①遇到高度角膜散 光,镜片的附着不稳定,中心定位不理想;②可能 产生指数性散光。
此外,泪液透镜的形成有赖于接触镜和配戴眼 两方面的条件,若配戴眼的散光以角膜性散光为 主,同时接触镜的弹性模量够大,则泪液透镜形成 则较为充分,散光的矫正效果较好;配戴眼的散光 以非角膜性散光为主,则泪液透镜对于眼的屈光性 散光并无矫正作用,戴镜后欠矫的散光也称为残余 散光。 2.2.3 指数性散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