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

条件既可以是自然现象、事件,也可以是人的行为。

2.条件的特征:
(1)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必须是将来不确定的事实;
(3)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不能是法定的);
(4)条件必须合法。

3.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2016AQ1)
4.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诚实信用原则)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

2.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

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例题1·2017年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既可以是人的行为,也可以是自然现象
B.既可以是将来事实,也可以是过去事实
C.既包括约定事实,也包括法定事实
D.既可以是确定发生的事实,也可以是不确定发生的事实
【答案】A
【解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事件,也可以是人的行为,但必须是将来有可能发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实。

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在不可以是过去事实;C选项错在条件不能是法定事实;D选项错在所附条件不能是确定发生的事实。

【例题2·2016年案例分析题(截取)】2014年3月5日,机床生产商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机床20台,每台20万元。

乙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欲向丙银行贷款400万元,并与甲公司约定:“仅在乙公司的400万元银行借款于2014年6月2日前到账时,机床买卖合同始生效。


2014年4月2日,乙公司与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

直至6月16日,乙公司始获得丙银行发放的3个月短期贷款400万元。

6月17日,乙公司请求甲公司履行机床买卖合同,甲公司以合同未生效为由拒绝。

【问题】甲公司是否有义务向乙公司交付机床?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没有义务向乙公司交付机床。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为附延缓条件的合同,在条件成就之前,合同不生效。

乙公司借款到账的时间超过条件所设时间,条件不成就,故双方买卖合同不生效,甲公司不负有交付机床的义务。

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代理制度
一、代理的基本理论
(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1.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提示】注意区分是以谁的名义,由谁实施,又由谁承担法律后果。

2.代理的特征
(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

【提示】并非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可以代理,如订立遗嘱、结婚等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2)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二)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代理与委托
代理委托
名义以被代理人名义行使权利以委托人或自己名义活动
事务
民事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为要素)
不要求“意思表示”为要素
如:整理资料、打扫卫生
关系3方关系:被代理人、代理人、第三人2方关系:委托人、受托人
2.代理与行纪
行纪,指经纪人受他人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

【补充】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提示】拍卖公司与委托人之间的合同是一种典型的行纪合同。

代理行纪
名义被代理人行纪人(自己的名义)
法律效果被代理人
行纪人
(行纪人再通过如委托合同等其他法律关系转给委托人)
有/无偿有偿、无偿有偿
3.代理与传达
传达是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忠实地转述给对方当事人的行为。

代理传达
意思表示授权范围内独立
意思表示
传达人自己不进行意思表示,仅忠实传递委
托人意思表示
民事行为能

要求具有不要求具有
身份行为不得代理可以借助第三人传达意思表示
【例题·2019年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传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传达人以自己的名义为意思表示
B.单方意思表示不能传达
C.传达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D.身份行为的意思表示可以传达
【答案】D
【解析】传达是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忠实地转述给对方当事人的行为,A选项错误;身份行为可以借助传达人传递意思表示,D选项正确。

(三)代理的种类
代理包括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

1.委托代理,基于被代理人授权的意思表示而发生的代理,又称意定代理。

2.法定代理,根据法律规定而当然发生的代理。

【提示】法定代理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回顾与总结
二、委托代理
(一)委托代理概述
委托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授权的意思表示而发生的代理,又称意定代理。

【提示】要求被代理人在授权时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委托授权为不要式行为,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或其他方式授权。

【提示】书面的委托形式是授权委托书。

(二)代理权概述
委托代理中的授权行为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仅凭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授权的效果。

(2018BQ1)
【提示1】授权行为区别于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基础法律关系,授权本身系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基础法律关系可以是委托合同、合伙合同等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2018BQ1)
【提示2】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既可以向代理人进行,也可以向相对人为之,两者效力相同。

【例题·2018年案例分析题(节选)】2016年6月6日,甲与乙签订委托合同,委托乙出租自有房屋一套并代收租金,委托期间为2016年6月6日至2018年7月31日。

2016年7月4日,甲为乙出具了授权委托书,载明乙有权代理甲处理房屋出租及租金收取事宜,代理权期间为2016年7月4日至2018年7月31日。

……
【问题】乙何时取得代理权?并说明理由。

【答案】乙于2016年7月4日取得代理权。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授权行为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凭授权人甲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授权的效果。

(三)代理权滥用
(1)滥用代理权的行为
①自己代理: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②双方代理: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③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
【提示】滥用代理权的前提是有代理权,如果无代理权,则构成无权代理,而非滥用代理权。

(2)自己代理、双方代理的法律效力: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其行为效力取决于被代理人对意思表示的追认与否。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3)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例题·2015年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有()。

A.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将乙的一台塔吊卖给自己
B.代理人甲以被代理人乙的名义卖出一台塔吊,该塔吊由甲以丙的名义买入
C.代理人甲与买受人丁串通,将被代理人乙的一台塔吊低价卖给丁
D.代理人甲在被代理人乙收回代理权后,仍以乙的名义将乙的塔吊卖给戊
【答案】ABC
【解析】滥用代理权包括:自己代理(选项A)、双方代理(选项B)、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选项C);选项D:属于无权代理,而非滥用代理权。

(四)无权代理
详见第一节“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