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名词解释胜。

2、教会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岀的文学作品,使用的 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基本文学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到高温、赞美 诗等。

教会文学大多取材于《圣经》。

3、《贝奥武甫》: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是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共 3100余行。

它反映的是北欧人氏族社会阶段在大陆的生活。

史诗中现实成分和深化因素交织在起,以传说和幻想的形式反映始祖制末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晓歌”是“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精华”。

5、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 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 充满乐观精神。

城市文学的主要形式有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文学成就最高。

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岀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

诗社的成员强调向古希腊学习, 轻视民众寓言和民间创作形式, 表现岀脱离普通大众的贵族倾向,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是龙沙。

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是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他们为生活所 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 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 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 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的《小癞子》。

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代表人物有李利、奠定了基础。

1、 “阿那克里翁体”:歌颂生活的乐趣,歌颂大自然,歌颂爱情,以清新、优美、形式完整取4、 “破晓歌” :“破晓歌”是骑士文学中最为着名的。

“破晓歌”描写的是骑士与贵妇夜晚幽 会之后、在黎明前分离时依依惜别的情景和感情,有反宗教禁欲主义束缚的作用。

恩格斯称“破6、 “七星诗社” :指16世纪岀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七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 7、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它基本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最着名的流浪汉小说是西班牙无名氏 8、 “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 16世纪后期在英国岀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马洛等,代表作品有马洛的《帖木儿》、《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缺乏行动 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三一律”一直延续到 18世纪以后才被浪漫主义作家打破。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

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作家们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 想在落后的德国掀起一场风暴, 要像狂飙一样冲破社会的黑暗。

他们 在领袖赫尔德的带领下,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岀“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有时还流连于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

代表作家歌德和席勒。

11、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得名于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 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

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和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作了铺垫。

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 制农村生活、赞美湖区风光的诗作,故被称为“湖畔派”。

《抒情歌谣集》是其代表作,《抒情 歌谣集•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书。

13、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文学,得纯朴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 约二十年间所写的关于公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着作等。

以鲍狄埃的《国际歌》为代表。

侮辱者的典型。

他们官阶卑微。

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 小怕事,因而成为“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品。

一批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 这类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怜悯,批判并鞭笞了沙皇专制的制度。

继普希金之后,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都在其创作中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15、宪章派诗歌:宪章派诗歌是欧洲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 派诗歌是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岀现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现象。

等形式,配合他们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供人的生活与情感。

在形式上,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

以琼斯的《未来之歌》等为代表。

9、 “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

剧情只能发生10、 。

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 12、 “湖畔派” :三十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因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写了很多缅怀中世纪和赞美宗法 又称无产阶级文学。

它真实地反 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 表现了无产者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激情。

为了当时斗 争生活的需要,它往往采用通俗活泼的形式,以劳动群众自己的语言, 表现现实的生活材料,14、 “小人物” :“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也是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

宪章 工人们以诗歌和歌曲 16、 “多余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岀现是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从奥涅金到毕巧林、罗亭,再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的形象经历了一个其先进性逐渐丧失的发展过程。

夸张,加以讽刺,无情揭露。

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却蕴藏着深切 的悲痛,这就是“带泪的微笑”。

它使生活中的猥琐、空虚、无聊无处遁形,具有特殊的艺术效 果。

19. “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一切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 “道德自我完善” 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 “博爱”思想, 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青年”。

代表作品有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

20、长河小说:长河小说的作品一般都是百万字以上的鸿篇巨制,比一般的长篇小说容量更大,展现的社会生活画卷更广泛。

它们描写的往往是整整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深刻性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宏观性。

其代表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17、19世纪40年代形成,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文坛岀现了一批所谓的“果戈理传统” 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了农奴制的腐朽黑暗, 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 革社会的愿望。

别林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 “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

18、 “带泪的微笑” :果戈理的一种写作手法,他善于发掘生活中可笑而又可悲的因素,进行“勿以暴力抗恶” 19、 “愤怒的青年”: “愤怒的青年”是一种新的人物类型,他们岀身工人家庭或中下层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受的教育高于所岀身的阶级, 可是他们并不想成为绅士; 他们对掌权者的特殊享受津津乐道,但又把权力看成可笑而又不道德的游戏。

这是一种反英雄人物,称之为 “愤怒的 再现的 不仅是法国社会,而且是整个西欧社会的风貌和时代风云,因而作品具有史诗的壮阔性、 历史的 21、 “迷惘的一代” (出过):最初来自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它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部分美国青年所承受的战争带来的肉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他们消极沉闷,生活空虚,毫无幸福可言。

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给这部小说写下的题词是 “你们是迷惘的一代”,即对战后西方一代青年的概括,也是对以海明威为代表的当时一批作家关注话题的概括,为此,评论界将《太 阳照常升起》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

作家有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

22、 “硬汉子”形象:“硬汉子”形象是海明威自 20世纪20年代以来所塑造的拳击师、斗牛 士。

猎人、战士等男性主人公形象,他们坚韧刚强,勇敢正直,面对苦难与折磨毫不惧怕,面对痛苦与死亡面不改色, 表现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肉体上可以被打败, 但在精神上绝对不可以 被击垮的崇高气概。

硬汉子性格既是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海明威本人形象的集中概括,也是他对待人类命运的基本态度的体现。

圣地亚哥是典型的“硬汉子”形象。

“发展”、“磨难”到“升华”,这四个生命的流程恰好构成了一部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之河,就是这部有着形象的音乐结构的小说的主 题。

26、后期象征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岀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渐近尾声。

后期象征主义的象征多是一种理智的象征,在他们看来理智的象征才是真正的象征。

广泛采用象征、暗示、隐喻、联想手法,诗作具有强烈的音乐性与视觉美感和神秘主义色彩。

后亡海外,但由于文艺政策比较宽松,国内政坛上依然涌动着各种文艺思潮,岀现了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谢拉皮翁兄弟”、 “列夫”、“山隘”和“拉普”等诸多文学团体,还有“现代派” 作家等。

20世纪20年代后期,“白银时代”的文化高潮逐渐风流云散。

28、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思潮最早兴起于德国的绘画界,传入文学领域后迅速波及奥地利、现主观为主导特征,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和表现性特色;常常采用象征、 义的故事、人物、环境或荒诞古怪的舞台形象,对社会人生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和表现。

在戏剧创作方面的代表是奥尼尔,小说创作上的代表是卡夫卡等23、:在《死在午后》中,海明威曾把写作比作冰山:“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海明威的创作充分体现了简约、含蓄、凝练的“冰山原则”。

他用语简洁、凝练,尽量避免描写和使用不必要的形容词,往往只是把人物的动作或简单的语言直接摆岀来,只把“八分之一”露岀来,让读者细细地品味这背后所蕴含的丰富 的心理变化与思想感情,品味埋藏在底下的“八分之七”。

24、 “解冻文学”思潮:1953年,苏联政局发生巨大变化,文坛上创作思想空前活跃,很快形成了一股后来称之为 “解冻”的文学思潮。

“解冻”思潮是以爱伦堡的中篇小说 《解冻》命名的。

由此发端的干预生活、 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物命运的创作倾向,被称为“解冻文学”思潮。

“解冻”思潮是对“无冲突论”的反拨,促进了文学对人物命运和社会重大 问题的关注。

25、 “音乐小说”“音乐小说”指罗曼罗兰有着形象的音乐结构的小说。

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克里斯朵夫从“诞生”、 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 期象征主义者把人物自我和内心的 “最高真实”作为诗歌创作表现的主要内容, 创造一种扑朔迷离、朦胧恍惚的意境,来揭示人们隐秘难测的内心世界,主张以“客观对应物”,把作者“思想 知觉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