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2
Cl
+17 2 8 7
得到一个电子
Cl +17 28 8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钠 + 氯气
点燃
氯化钠
Na
Cl2
NaCl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 团)叫做离子 NaCl
Na
氯化钠(NaCl)的形成过程
+17 2 87
Cl
+11 2 81
Na
+
阳离子
阴离子
Cl +17 28 8
+11 2 8
Na
+
Cl -
• 写法:先写原子符号,再在原子符号右上 2角标所带电荷数及电性.例: Mg 2+ O
_
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Al
3+
Cl
Mg
2+
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O
2-
• 离 子:带电荷的原子 + 3+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Na Al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s 2- Cl -
1
6 8
碳
氧
6
8
6
8 11 17
钠
氯
12
18
11 17
17
通过观察数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们可以得到这些信息: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4、不同种原子所带质子数不同
我们可以推得以下结论: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构成原子的微粒中,质子和电子都带电, 但是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呢?
联系
②都能构成物质
核外电子 原子
不显 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每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 每个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原子内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Ar ≈n质子+n中子
原子核
中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相对原子质量(Ar) =
原子的质量
12C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带两个单位 的正电荷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 成阳离子
氧原子O
氧离子O2-
质子数: 8 +8 2 6 8
电子数:10
带两个单位 的负电荷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形成阴离子
原子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原子 一般少于4个 化学 性质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 情况
5、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 数比电子 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C )
A.18
B.40
C.58
D.62
粒子的种类 质子 中子
电性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质量 1.6726×10-27kg 1.6749×10-27kg
电子
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质量的1/1836
m氢原子 = 1×m质子 + 0×m中子 + 1×m电子
单位为1
Ar(H) ≈ 1
Ar(C) ≈ 12
相对原子质量的 计 算 公 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1.66×10-27 千 克
= —————————
碳-12原子质量×1/12
某原子的质量(真实质量)
粒子的种类 质子 中子
电性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质量 1.6726×10-27kg 1.6749×10-27kg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学习目标
• 1.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排布规律。 • 2.学会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和意义;能够画出 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知道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 4.知道什么是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写离子 符号及知道其意义。 • 5.认识氯化钠的形成,记住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 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 5.会判断结构示意图的种类。
原 子 结 构 发 现 史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 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 的行星式有核模型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 度偏转几乎被弹回 少数α粒子发生 较大偏转 大多数α粒子没偏转
原子的体积很小
一、原子的构成
•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1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复习提问
分子是( )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 )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 不可分
原子弹爆炸原理是原子的核裂变,证明原子可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 1.认识原子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能说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 2.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表达式;识记 62页表格中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3.记住原子中的两个恒等式: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思考:
原子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他们的带电量 如何? 原子核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 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体积很小, 质量很大, 原子质量主 要集中点
原 子
每个电子带1个 核外电子 单位的负电荷
质量很小,可以忽略 不计在核外一个相对 较大的空间内做着高 速运动
学案:观察并分析数据
原子 种类 氢 质子 数 1 6 8 11 中子 数 0 核外 电子数 1 核电 荷数
+13 283 +13 28
+16
28 6
+16
28 8
Al
Al
3+
s
s
2-
如何判结构示意图的种类?
1.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写出氟离子,锂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的离子符号 并说出各离子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F
_
Li
+
K
+
Ca
2+
二.说出下面这些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前面数字的意思
C
2Na
2-
3Al
3Al 3+
2Mg 2Mg
2+
2O
2Na+
1.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失电子
阴离子
2.原子与离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①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区别
②原子一般不具有稳定结构,而离子具有稳定结构 ①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
氩(Ar)
【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叫稳定 结构。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子也是稳定 结构(如: He)。 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的结构都不是稳定结构,所 以它们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来 达到稳定结构。
镁原子Mg
镁离子Mg2+
质子数: 12 +12 2 8 2
电子数:10
不稳定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 稳定结构
非金属原子
一般等于或多 不稳定 易得到电子而达稳定结 于4个 构
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 子
稀有气体原子 8个(氦为2个)稳定
【结论】原子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有密切关系。
结构
决定
性质
Na
失去一个电子
Na
+11 2 8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11 2 81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通过观察分析这些原子结构示意图,同学们 能发现原子排布的其他特点吗?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排布特点2: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 最外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
一﹑铝(Al),请画出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
+13
292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与核外电 子所带的电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课堂练习
1.组成一切原子所不可缺少的粒子(B ) A 电子 B 质子、电子 C 质子、中子、电子 D 质子、中子 2.科学家发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 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原子核外 有多少个电子 ( ) A A 111 B 161 C 50 D 272
≈1.67 × 10-27kg m碳原子 = 6×m质子 + 6×m中子 + 6×m电子 ≈12×1.67 × 10-27kg
原子的质量的数值实在是太小,书写和使 用都不方便,该怎么办呢?
定义: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 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比值。 Ar = 原子的质量
12C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 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 外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在核外是按 照能量由低→高, 由内→外分层排布 的)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 律,思考Na原子的电 子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核电荷数
电子
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质量的1/1836
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碳
1
6
0
6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 质量 1 1 6 12
氧
钠 铁 氯
8
11 2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