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SWOT分析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SWOT分析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SWOT分析作者:田晓菁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摘要:兰州新区是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7月15日获国务院批复,是由海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综合保税区有“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自由港特点,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集中、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2015年8月21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举行揭牌仪式,宣告封关运行。

SWOT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研究对象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客观而准确的分析,从而为其提供发展思路和依据的战略分析方法。

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运营和发展过程中,SWOT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认清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外部的机遇与威胁,从而扬长避短,找出适合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模式。

关键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2目前,全国共有45家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甘肃省首家综合保税区,也是内陆地区为数不多的综合保税区之一。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位于兰州新区的核心区域,保税区规划面积为3.39平方公里。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具有“自由港”特点,是我国目前优惠政策最集中、开放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以下对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

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优势(strengths)分析(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兰州新区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是一带一路通往中亚、西亚、东欧的黄金通道。

具有独特区位优势,新区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9条铁路干线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

2015年7月5日由兰州发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在兰州新区北站正式发车,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距兰州新区北站约12公里。

2014年兰州机场获批更名“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距兰州机场仅2公里,目前机场连续开通了兰州至新加坡、吉隆坡、迪拜、大阪等16条国际或地区定期航线。

2015年,全国第二个公路、铁路、航空综合枢纽又在兰州机场建成,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上发挥了“黄金纽带”作用。

(二)具有较好的平台优势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新区位于兰州市北部秦王川盆地,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目前已经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

规划建设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

经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三)入区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为引领国家级兰州新区发展建设,促进兰州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重要战略设想的落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入驻兰州新区保税区的企业可享受关税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经营优惠政策、加工贸易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以及投资奖励政策等。

例如,对出口加工类企业,年收入达到500万美元奖励50万人民币,非出口加工类企业比如贸易类企业年收入达到1000万美元奖励50万人民币,对租赁类企业租用厂房享受前两年租金全免后三年租金减半的政策。

(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已经形成三个第一,就是一次报关,一次通关,一次放行,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

同时,在区内已逐渐设立政务服务中心、财税服务站、法律服务站等代理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专业化服务;计划与技术学院、培训机构合作,为保税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技能培训等帮助。

将逐步建立包括园区服务、运输管理、金融管理、展示销售管理等运营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一)保税区所处的省份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吸引大型企业入驻由于地处相对贫困落后的西北地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缓慢,在全国居后列。

在2015年全国各省GDP总量排名中,甘肃省排名第27位,位列全国倒数第五。

而大企业的入驻既要考虑建设成本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保税区所处省份的发展现状,再加上兰州综合保税区运营时间短,在全国的知名度及影响力都较弱。

截止2016年5月,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注册企业121个,其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和兰州本地企业,这些企业缺乏大型企业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保税区经济增长贡献薄弱,创造的就业岗位也相对较少。

(二)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保税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兰州新区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尤其是交通网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交通断节情况。

另外,兰州的物流产业发展比较落后,目前物流产业只停留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并且配套设施落后。

由于物流发展方面缺乏相关人才,服务水平和效率都有待提高。

(三)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吸引任何一个保税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由于兰州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网还有待完善,对人才的吸引产生了障碍。

另外,兰州几所高校培养出来的金融、经济、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毕业后大多数人更多的选择银行、证券及其他大型企业就业。

同时,兰州新区保税区缺乏与高校的对接,没有建立合作关系以培养专业人才。

三、兰州新区保税区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一)“一带一路”战略为兰州新区保税区的贸易和交通带来机会从兰州新区的区位优势来看,在整个“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有优势,但在西面隔着新疆,才能和西亚等国家进行对接。

严格讲,按照过去传统的外贸路径没有优势的,但“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通过大通关,即通过和新疆阿拉山口,通过“关区一体化”,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直接可以办理通关手续,实现向西的贸易通道。

在交通方面,甘肃省在一带一路上,兰州市是属于欧亚航路的节点城市,在航空区位上有强大优势。

目前,甘肃民航物流公司和综合保税区的合作,对国家政策的一路向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甘肃民航物流业以及新区保税区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兰州新区保税区有望升级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有望升级为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和综合保税区最大的区别就是管理方式不同,自由贸易区采用“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开放度更大、业务范围更广,也有更优惠的政策。

目前,省市都已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希望国家支持兰州先行先试,落实国家扩大内陆延边开放战略。

兰州正在申请进入第三批次行列,如若获批,兰州将成内陆首个自贸区,这无疑将大大促进兰州新区保税区的发展。

四、兰州新区保税区的环境威胁(threats)分析2015年3月28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根据这份文件,已经重点圈定了18个省区,新疆和福建成为核心区。

规划重点提及多个节点城市:西安、兰州、西宁、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

因此在政策扶持上,甘肃省与其他省份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拿西北五省举例,新疆的功能定位是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而陕甘宁青的功能定位是异曲同工的,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其中,陕西重点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在起点上就已经比甘肃高了一步。

“一带一路”战略对甘肃省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同时对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

五、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对策(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保税区的管理服务体系目前,投资软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这一竞争力,最重要是政府必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比如,减少项目立项的审批环节;为贸易类企业在兰州新区设立保税仓库或加工基地提供便捷服务等。

其次,政府加快组建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在网上实现全方位的政务公开,方便政、企的交流与互动,使政府及时掌握企业所需,提供更好的便捷服务。

(二)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高质量项目虽然兰州新区保税区具有良好的平台优势,到目前为止也吸引了一些大企业的投资,但无论投资规模还是投资质量仍欠缺许多。

目前,保税区最紧迫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高质量项目。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如网络招商,在政府招商引资发布平台将招商需求信息发布给目标人群;代理招商,就是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寻找外国某些大的商社、驻华机构,委托他们寻找外商和合资合作项目;对国家有关部委、国资委大公司开展有针对性的攻关和联络等,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开发高质量项目。

当然,政府首先要做好招商项目全程服务。

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项目首次洽谈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

要求在项目谈判、立项、注册、建设全过程中为投资者做好高效服务,让投资者满意。

(三)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发挥新型贸易方式的优势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目标,既普遍支持国内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又突出重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

特别是提出要培育一批公共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自建平台,并鼓励国内企业与境外电子商务企业强强联合。

兰州新区应抓住这次战略机遇,聚焦跨境电子商务。

目前,兰州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性的问题。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支持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实现订单生产、支付结算、创新孵化集中运作,支持第三方平台、创意推广、物流仓储形成规模,构建完整跨境电商生态圈。

二是引导保税区内跨境电商企业在乌克兰、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枢纽城市与当地商家合作建立海外仓和海外体验馆,共同打造若干畅通安全高效的电子商务大通道。

三是向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学习,学习他们对大宗电子商务物流包裹的综合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以优惠政策吸引这些大型企业入驻新区。

参考文献:[1]张文礼牛成春.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2(2).[2]姜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策略[J].社科纵横,2013(06).[3]杨波.兰州新区发展问题研究[J].丝绸之路,2011(22).[4]张圆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5]房丽军,许倩.浅谈福田保税区物流业发展前景[J].实践与探索,2012(21).[6]赵磊.陕西、甘肃、新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比较优势与建议[J].西部大开发,2015(03).作者简介:田晓菁(1965-),女,汉族,甘肃平凉人,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