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1次作业

刑法学1次作业

《刑法学(Ⅰ)》第一次作业答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刑法空间效力问题上,主张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还是外国领域,只要危害本国或本国公民的利益,均应适用本国刑法的原则,称为()。

( C)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2. 甲系A国公民,1999年7月在中国旅游后,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班机回国,在飞临B 国上空甲因琐事与邻坐的中国公民乙发生争执,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适用()。

( C )
A. A国刑法
B. B国刑法
C. 中国刑法
D. 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
3. 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
( C )
A. 刑法典
B.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C.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D.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
4.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中。

( C )
A. 过失犯罪
B. 故意犯罪
C. 直接故意犯罪
D. 间接故意犯罪
5. 犯罪的根本特征是()。

( A )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 主观罪过性
6. 在犯罪构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要件是犯罪()。

( C)
A. 主体要件
B. 客体要件
C. 客观要件
D. 主观要件
7.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

( D )
A. 必然因果关系
B. 偶然因果关系
C.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8. 犯罪构成是犯罪的()。

( B )
A. 标准
B. 形式
C. 内容
D. 表现
9. 某甲实施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是()。

( B )
A. 发生在荒野
B.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C. 发生在"严打"期间
D. 被害人是盲人
10. 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A)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过于自信的过失
C. 间接故意
D. 意外事件
11.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D )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12.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应当负刑事责任。

A. B. C. D.
( D )
A. 聚众哄抢罪
B. 抢夺罪
C. 绑架罪
D. 贩卖毒品罪
13. 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 B )
A. 不负刑事责任
B. 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D.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14.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 B )
A.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 赵某1987年12月16日出生,2001年12月16日凌晨实施抢劫,共劫得人民币二百余元,对赵某应当()。

( A
A. 不追究刑事责任
B. 追究刑事责任
C. 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D. 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16. 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 )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 D )
A. 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 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 不能辨认并且控制
D.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17.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
( B )
A. 12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14周岁
18. 甲与乙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

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
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
( D )
A. 过于自信的过失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直接故意
D. 间接故意
19.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主要区别是()不同。

( D )
A. 危害结果是否发生的意义
B. 危害结果的内容
C.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
D.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20. 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的主要区别是()不同。

( A)
A. 危害结果是否发生的意义
B. 危害结果的内容
C.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
D.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BCD )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 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 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 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 ABCD )
A. 刑法典
B. 单行刑事法律
C. 附属刑法规范
D.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3.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 AC )
A. 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B. 鲜明的阶级性
C. 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D. 调整和维护的社会利益的广泛性
4. 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不同国家的处理原则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有()。

( ABCD )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5. 概括各国处理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主要有()。

( ABCD)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6. 下列刑法基本原则中,属于刑法典明文规定的是()。

( ABC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7. 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

( ABCD )
A. 重罪重罚
B. 轻罪轻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8. 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
(A BCD )
A. 犯罪客观方面
B. 犯罪客体
C. 犯罪主观方面
D. 犯罪主体
9. 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 ACD )
A. 法定的义务
B. 道义上的义务
C. 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
D. 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10.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BC )
A. 甲欲杀害其仇人张三,某日8时对其所喝牛奶下毒,1小时后毒性必定发作,张三一定会死。

但张三服毒后坐飞机去外地出差,8时45分飞机故障坠毁,张三死亡。

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
B. 乙欲杀其仇人赵某,在河边对其砍了10刀,被害人重伤昏迷。

乙以为赵某已经死亡,遂离去。

但2小时后,赵某自己醒来,误将沙砾吸入喉咙,窒息死亡。

赵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丙故意伤害田某,田某受轻伤入院治疗,当晚医院发生原因不明的火灾,田某被烧死,丙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无须对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D. 丁基于杀害的意思,对被害人李某使用暴力,后者重伤后昏迷,丁即将其扔下深渊。

事后查明:李某是在被抛弃时碰上巨石而摔死的。

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数罪并罚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0 分,共20.0分。

1.
我国的留学生K,在他国校园寻衅重伤我国大学生C。

我国刑法对K没有管辖权。

()
(错误)
2.
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

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

则某甲应当负刑事责任()
(正确)
3.
甲于1984年3月5日出生,到1998年3月5日才算已满14周岁。

()
(错误)
4.
意外事件不是犯罪,根本原因在于行为人的行为缺乏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

(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