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与理念
12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二)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开始盛行及两种理 念并存与对峙时期 • 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是皮尔士、詹姆士和 杜威 。 • 尽管实用主义哲学也认为人有理性,但它认为 理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 具。它推崇主观经验,强调行动的实际效果, 主张用实际效果来评价一切和检验一切思想或 观念。
18
大学精神与理念
• 现代大学是否需坚守追求“高深学问”这一传 统理念呢? • 回答:是。 • 这一是因为追求高深学问仍应是现代大学区别 于其他社会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本质属性, 是现代大学得以存在的缘由所在。同时,现代 大学要真正走向“社会中心”,也必须坚持对 “高深学问”的追求。否则的话,大学也不能 走向社会。
3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和实践层面的精神 文化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 大学的精神文化往往通过大学的人、物、 事承载和践行。 • 大学的精神文化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 是隐性的。
4
大学精神与理念
• • • • 二、大学精神文化元素的关系 (一)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的区别 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代又一 代的大学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而大学理 念更多的是表达大学师生(包括个人)对大学 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 • 2、两者的联系 • (1)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 • (2)大学理念基于大学精神。 5
13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从实用主义的哲学主张出发,实用主义者认为 教育不是要努力使人完善,而是要努力使人舒 适。大学不应该成为远离社会的“象牙塔”, 大学有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人 们追求知识主要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大学应 该适应环境的需要,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并 与社会形成合作关系,成为 communiversity ( 社会大学)。它将教学、科研、服务作为大学 的主要职能。 • 20世纪初,它的代表人物有威斯康星大学校长 查理斯· 范海斯。
8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三)大学精神文化的整合性 • 整合大学精神文化的思路是,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作 为整合大学精神文化的基础和依据,根据大学精神文 化元素的各自文化功能,来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从而形成一个功能整合的大学精神文化系统。 • 而这种整合具体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 一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整合。 • 二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 元素的整合。 • 三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器物文化的整合。
16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二、社会需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略) • 第三节 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 一、走向“社会的中心”的现代大学与大学理 念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 密切。这一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的需 求,二是因为大学自身发展对现代社会的需要。 • 对于现代大学走向“社会的中心”这一问题, 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认识:实然、必然 17 和应然。
19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二是因为现代大学是通过追求“高深学 问”来回应社会需求和体现其社会价值 的。而且,现代大学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通过追求不同层次的“高深学问”体现 出多层面特征,现代大学发展的多样性 在一定意义上正反映了对社会需求的多 层面回应这一特征。
20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二)现代大学应具有针对性 • 这里的针对性指涉的是“高等院校的作为与社 会的期望符合程度,”其核心是现代大学的发 展如何与பைடு நூலகம்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它包括现代 大学的全部职能和一切功能的针对性。 • 要提升针对性,现代大学应处理好两个问题: • 一是适应与创新的问题。 • 二是本地、本国与国际的关系关问题。
大学精神与理念
• 现代大学走向“社会的中心”要由必然和应然成为实 然,需要适宜的发展理念,而适宜的发展理念来源于 以下两方面:一是坚守经典大学理念的精华,并不断 赋予其时代的内涵;二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 和发展现代大学的新理念。 • 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 (一)现代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 • 追求高深学问是大学固已有之的理念,是大学区别于 社会其他机构、体现自身价值的本质属性之一。
14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三)大学理念显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时期 • 二战后,各种哲学思想流派,如结构主义、工 具主义、存在主义、新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等 异彩纷呈。 • 其间,国家主义影响较大,它强调教育包括高 等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是第一位的,文化功 能是第二位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第一位的, 个人发展功能是第二位的。
9
大学精神与理念
• (四)大学精神文化的个性 • 文化特色是一所大学极富价值的个性的标识。 从根本上说,大学特色即文化特色。 • 特色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首先,特色与特点不同。 • 其次,如课说特点所表达的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而大学特色更注重其积极意义 。 • 再次,大学特色与单一的特色项目也不同 。 • 大学特色一般有两种形成方式:一是自然生成, 另一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 10
24
大学精神与理念
• 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除了是追求高深学 问的良好条件外,它还有新意。 • 这种新意一是体现为学术自由和学术自 治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基础上的学术自由 和学术自治。 • 二是体现为现代大学通过坚持学术自由 与学术自治,使其更好地满足和符合社 会的期望。
25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五)现代大学应是国际化的 • 现代大学的国际化与其成为“社会的中 心”是密切联系的。 • (一)就其与外部因素而言: •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 其次是多元文化融合的需要。 • 再次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对现代大学的 国际化提出了要求,又为其提供了可能。
大学精神与理念
•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世界的总的看法, 包括对大学是什么,它具有什么使命, 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履行使命、发 挥作用等这样一些有关大学的基本问题 的认识。 • 大学理念根本上是大学之目的,是大学 之内在逻辑,是大学存在之最后理由。
11
大学精神与理念
21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三)现代大学应该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 • 现代大学应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特别是其对 社会的批判和预警,并以此来体现其“社会的 良心”。 • 大学对社会的批判和预警或大学的相对独立的 品格是社会对大学的角色期待。现代社会的发 展需要和期待现代大学充当这一角色,并使之 成为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
23
大学精神与理念
• (四)现代大学应该有大师,也应有大楼 • 一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大师。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 师之谓也。” • 二是从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来讲,现代大学的第一职 能就是培养高级人才和大师。 • 所谓大楼,泛指教学、科研的条件及必要的物质基础 等因素。大学如果要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不能单有大 师,也应有包括大楼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现代大学的 大师和大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二)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校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精神文化元素。它对内 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 性和精神面貌的一种重要彰显,是获得外在认 同和支持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所大学的校训在 提出之初通常是从应然的角度表明大学的一种 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起着引领这所大学不断发 展的作用。处在理念形态的大学校训,经过漫 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终会成为大学的一种优 秀的文化传统,即大学精神。
27
谢谢观赏
28
22
大学精神与理念
• 维护现代大学相对独立品格的途径: • 一是现代大学必须坚持和张扬学术自由 和学术自治这一高等教育最为古老和悠 久的传统理念,从而使现代大学的发展 一方面主动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 二是对社会需求不是不加选择地“有求 必应”,也即在现代大学发展与社会需 求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
15
大学精神与理念
• 存在主义者中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具有代表 性。他强调大学自由与学术自由,认为自由是 大学之生命的首要原则,即学生学的自由和教 师教研的自由。并特别强调大学理念要以大学 建制为保障。 • 这一时期最具影响的是工具主义大学理念。它 与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一脉相承。它的核心主 张是把高等教育视为促进国家发展、服务于国 家需要的最有效的工具。
6
大学精神与理念
• • • • 三、大学精神文化的时代特征 (一)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 这里包括继承的发展和创新的发展两个方面。 所谓继承的发展即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 的发展。 • 所谓创新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优秀的文 化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二是根据时代发展 的需要不断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大学精神文化。
26
大学精神与理念
• (二)从现代大学自身的内部因素来说: • 一是其质量提高有赖于国际化。如学者的国际 流动和学术资源的共享等,对现代大学质量的 提高是有力的促进。现代大学质量的一个重要 衡量标准是其质量的国际化程度。 • 二是现代大学的国际化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共 享。通过资源共享可极大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 用效益和提高大学的质量,同时,这也是现代 大学的教育资源得以再生的重要途径。
7
大学精神与理念
• • • • • (二)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 所谓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多元性而言。 二是从学术自由而言。 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并非同化,也就是说它不仅不是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完全否定与排斥,而是通过 优势互补,一方面使得大学精神得以丰富和发展,另 一方面满足大学人对多元文化的需求。 • 从历史来看,大学的精神文化的兼容性不仅促进了大 学精神文化自身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也是大学发展的 必不可少的因素。
• (一)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 •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至19 世纪末20世纪初,是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占 主导地位的时期。 • 理性主义强调以理性为核心,而理性既是神的 属性和人的本质,认为凡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就 是合理的,并且理性是永恒的。 •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有洪堡、纽曼、 怀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