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的艺术成就
•第一、灵均形象的塑造。
比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名门之后,品德高尚,勤于修身等等。
第二、创作方法的突破。
火样的激情,飞腾的想象,奇幻的意境,瑰丽的文采。
这在诗中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描写中,表现尤为突出。
比如: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第三、表现手法的开拓。
诗人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这就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点的比兴手法的局限。
《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创造出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香草意象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第四、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较之《诗经》,扩大了结构,增加了容量,有利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和热烈奔放的感情。
•第五、大量采用楚地方言(如:羌、蹇等)和联绵词(如:陆离、婵媛、逍遥、相羊、委蛇等)、迭词(如:冉冉、岌岌、邈邈等)以及对偶等语言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美,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第五、“兮”字的运用。
多置于句尾,隔句一用,切合感叹抒发幽愤感情的语气。
极富抒情味和感染力。
这一特点,可说是“骚体”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