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期末课外阅读测试题

三年级期末课外阅读测试题

一、爱书如命的人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

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 反义词()(2)清贫:近义词() 反义词()(3)破散:近义词() 反义词()(4)爱好:近义词() 反义词()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3)得到的收益很大。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5)形容非常有条理。

()3.照要求填空。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

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与节意。

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小松鼠看错了达尔文是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么成长。

长大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每天工作后,喜欢到树木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就是在这样休息的时候,他也不忘记科学研究,还要认真人观察树木里的东西,思考一些问题。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

他一动也不动地在树下看啊想啊,站了好久。

一只小松鼠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头,大概以为他是一根木桩。

小松鼠在他肩头上左看看,右看看,还挺得意哪!树上的松鼠妈妈可急坏了,它叽叽直叫,好像在警告小松鼠:"孩子,你看错了,那不是木桩,是一个人啊!"松鼠妈妈其实不用担心。

达尔文十分喜爱小动物,他是不会伤害松鼠妈妈的孩子的。

1.查字典。

(1)"喜"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有()画。

(2) "真"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有()画。

(3) "警"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有()画。

2.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1)小松鼠左看看,右看看,还挺得意哪!()(2)一棵棵大树挺立在大路两旁。

()(3)爸爸这几天身体不好,但为了工作,他总是硬挺着去上班。

()(4)达尔文喜欢到树木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5)市场上的蔬菜很新鲜。

()(6)农民乘飞机旅游真是件新鲜事。

()3.改写句子。

(1)小松鼠爬到达尔文的肩上去了,这怎能不急坏松鼠妈妈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达尔文十分喜爱各种小动物,他是不会伤害松鼠妈妈的孩子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 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这篇短文的中心是:(1)告诉我们达尔文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

()(2)告诉我们达尔文喜爱小动物,从不伤害它们。

()(3)达尔文时刻不忘记科学研究。

即使在散步,也要认真观察专心思考。

()(4)告诉我们达尔文从小喜欢观察花草树木,工作后又喜欢到树木里散步。

()三、___________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

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

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

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

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2、用"﹨"划去[]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3、读书是做做记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的内容,我们应当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请你拿出笔来,在这篇文章中画出你喜欢的段落。

4、"疾"字是()结构的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种意思。

5、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表述,哪句话更准确。

(用"√"表示)本文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①本文赞扬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思想感情。

()②本文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④本文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8、请你写出一句能够体现出小草精神的古诗。

2%四、洪水我家门前有条小河,河的周围是方圆几十里的田坝。

小河上搭了几架木桥,还建了一丈多高的石拱桥。

咋夜下了一场滂沱大雨,天刚亮,就听见有人大喊:"水,好大的水呀!"我忙开门出去一看,全都变了。

几架木桥不见,几百斤重的桥墩石被水冲走了,洪水翻过石桥顶,宽宽的田坝变成了一片黄汤。

原来清清流淌的小河,如今变成了凶猛的虎,呼啸着横冲直撞,张着血盆大口,像要把一切都吞没似的。

那一股股红潮,从河底钻出来,咆哮着,吐着白沫,沉重地扑打两岸。

肥沃的泥土和茂盛的禾苗被一卷而光。

两岸的人们含着凄酸的泪,愁苦着脸,像一个个木头雕成的呆子,无言地对视着。

忽然,一位老大娘哭喊起来:"老天爷,你为什么不长眼睛呀?"唉,庄稼,一季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庄稼,就这样被洪水吞食了。

是老天爷不长眼睛吗?难道真是老天爷无眼吗?回头看看吧:山上光秃秃的,表层的泥土被水冲走了,现出了"骨头"。

原来,山上没有树,保不住水土,大雨来了,水和泥,泥和水,聚成了洪水,汇成了黄汤。

满山的树呢?砍光了。

洪水,多么值得我们深思的洪水呀!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凶猛—()吞没—()茂盛—()深思—()2、用“——”画出描写小河原来的样子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河现在的样子的句子。

3、用“========”画中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说说发洪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