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浪漫主义绘画》多媒体课件

《浪漫主义绘画》多媒体课件


希阿岛的屠杀
1823 ~ 1824 年
417 x 354 cm 卢浮宮
在此画中,画家用浪漫主义惯用的象征手法,着 重表现残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强加给希腊人民的惨 无人道的灾难,它以前所未有的奔放不羁的艺术 手法和鲜明强烈的色彩描绘土耳其制造的种种惨 不忍睹的场面,像这样尖锐的现实题材,如此热 情豪放的笔触和鲜明强烈的色彩效果,在当时的 古典主义者的老眼光看来,简直是对绘画的致命 打击,无怪乎连一度支持过他的格罗,看后也惊 呼“这不是希奥岛的屠杀”,而是“绘画的屠 杀”!历史证明,这是冲破古典主义的束缚,在 解放人们艺术思想方面的一次重大的革新,《希 奥岛的屠杀》从此扬名。
画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燃烧着战斗热情的象征自 由的女性,她那强壮的手臂毫不费力地持着装有 刺刀的步枪和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她虽然袒 开胸部,但毫无温柔或淫荡之嫌。她那有力的双 腿跨过街垒,冒着炮火,带领战士们前进。虽然 这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但画家把她塑造成一个 活生生的人物。她身穿法国妇女的服装,只有她 头上的那顶弗吉利亚帽(摹仿古罗马时期解放了 的奴隶所戴的帽子,法国第一共和国时期曾以此 作为自由的象征)和几乎是一种古典风格的人物 造型,体现了她的寓意象征。
生垂死之人,精神病人等等
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 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 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 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 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激情 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但画中那座人体构 成的金字塔不免有古典主义的遗风,在这幅 画中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古典主义造型交织在 一起,构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杰
浪漫主义是欧洲继古典主义之后兴起的又一种文 化﹑ 艺术思潮。它产生于19世纪初,盛行于19世纪三 ﹑四十年代。 浪漫主义的历史很长,它一直延续至今天。
籍里柯(席里柯)(吉里柯)——浪漫主义先驱 (1791-1824)
(只活了33 岁) 德拉克罗瓦——浪漫主义雄狮(1798-1863)
其它:戈雅 贝努瓦丝特 格罗 康斯太勃维吉尔共渡冥河 1822 年 189 x 246 cm 卢浮宫


威廉·透纳出生在伦敦一位理发师的家庭, 14岁考入皇家美术学院的美术中学,15岁 时,他的水彩风景画就参加了公开展出。 透纳的油画也像水彩一样透明、响亮、光 彩夺目。晚年,他在风景画中致力于追求 光的效果,雾、蒸汽、太阳、火光、水和 反光……在画面上组成运动着的团块和升 腾着的焰火,呈现出近乎抽象画的韵律感。
代表作品:《自由 领导人民》、《西 奥岛的屠杀》等。
德拉克罗瓦《萨丹纳帕路斯之死》1828
1827年,德拉克洛瓦自英国返回,创作了 《沙尔丹纳帕勒之死》,这幅画取材于拜伦 的一首长诗,是表现古代亚述王沙尔丹纳帕 勒生命最后一刻的情景。这位早年英武有为 的君王,骄奢淫逸,专横残暴,众叛亲离。 沙尔丹纳帕勒在叛军攻陷城池、面临绝境之 际,决心引火自焚。
她是法国人民争取自由精神的化身,正是她引导人民走向 胜利。跟随她的人中有激昂的工人和市民等。她左侧的手 拿双枪的少年,进一步突出了这次革命的广泛群众性。她 右侧的面向画面中心比较突出的人物是一个资产阶级的绅 士,他身穿流行的长礼服,头戴大礼帽,留着络腮胡子, 手持滑膛枪。正是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控制了这次革命。 这次革命的结果不过是以波旁宗族中比较开明的一派势力 代替了反动的波旁王朝的统治。在画面下方的阴影里,受 伤和即将死去的战士横卧在碎石中。一位战士目视着自由 的化身。她既是他们的理想,又是他们战斗的动力。透过 画面右侧的硝烟,人们可以看到远处巴黎圣母院的塔楼。 争取自由的主题,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相融合的对比,奔 放有力的笔触,这一切就是这幅作品的主要成功之处。
制作:肖春妹
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 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 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 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 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 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 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
作。
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 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 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 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 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 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
德拉克洛瓦( 1798--1863)
浪漫主义画派主要 代表人物,被称为 “浪漫主义的雄 师”,作品具有非 凡的魄力。
籍里柯 (Gěricault 1791-1824)
1791年出生于法国,浪 漫主义绘画的先驱。1824年, 不幸坠马身亡,年仅33岁。
代表作品: 《骑兵军官 在冲锋》、《古罗马的野马 赛》、《梅杜萨之筏》、《疯 女人》等。
籍里柯《梅杜萨之伐》1819
背景:海难事件,梅杜莎事件中,船上有钱有权 的人在遇到危险时乘船逃走,留下 150 名乘 客和船员,半个月后,还生的只有 13 人。政 府想不了了之,封锁消息。富有正义感的作 者充满激情的创作了此画,并有着严谨的创 作态度,他采访幸存者,亲手制作木筏,在 海上漂流寻找感觉,请病人做模特,将死人 浸于海水中观察色彩变化,到医院中观察写
德拉克洛瓦在这幅画上使用了厚涂的新技法, 以红色为基调,描绘这出惊心动魄的诗剧。 惹来“过于粗野”的批评。但画家仍说: “如果允许,我可以一夜之间把整个巴黎所 有墙壁涂满颜料。”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 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作“浪 漫主义的雄狮”。
德拉克罗瓦《自由领导人民》
此画取材于法国1830年的“七月革命”,它 是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专制主义 的斗争。因它发生在1830年7月27日~29日, 所以此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的起义》。 德拉克洛瓦亲眼目睹了这一革命事件。同年 他就创作了这一作品。德拉克洛瓦在这幅作 品中,大胆地将寓意象征和真实的现实生活 场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