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 11/ XXXXX—XXXX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DB11/T 379-2006《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
本标准与DB11/T 379-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对原标准方法进行结构调整,删除了2,4-滴的检测方法;——增加了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异戊烯腺嘌呤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修改了标准的中文名称,标准中文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第一法(仲裁法):刘平、范赛、吴国华、赵榕、刘伟、赵旭东;第二法:曹红、金瑛、刘艳琴、许华、王浩、田艳玲、林立。
原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CPA)、4-氟苯氧乙酸(4-FPA)、6-苄基腺嘌呤(6-BAP)、异戊烯腺嘌呤(z-IP)、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 、赤霉素(GA)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福美双残留量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质谱法2 原理试样经乙腈提取,在酸性条件下盐析脱水,离心后,分散固相萃取管净化,上清样液经十倍稀释后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分析,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乙腈:色谱纯。
3.1.2 甲醇:色谱纯。
3.1.3 QuEChERS分散固相萃取粉包:内含4 g MgSO4、1 g NaCl、1 g柠檬酸钠、0.5 g柠檬酸氢二钠。
3.1.4 十八烷基硅烷(C18)。
3.2 标准品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纯度>99.0%。
3.3 标准溶液配制3.3.1标准储备液:分别精确称取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品0.01g(精确到0.0001g),用甲醇溶解并移入1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mg植物生长调节剂。
准确吸取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吲哚丁酸单标储备液100μ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1mg 植物生长调节剂。
准确吸取吲哚乙酸单标储备液200μ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2mg植物生长调节剂。
上述储备液存放于-20℃冰箱冷冻备用。
3.3.2混合标准储备液:准确吸取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单标储备液100μL,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单标储备液1m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μg 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1μg 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丁酸,2μg 吲哚乙酸。
使用时准确吸取上述混合标准储备液100μ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01μg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0.1μg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丁酸,0.2μg吲哚乙酸。
上述储备液存放于-20℃冰箱冷冻备用。
3.3.3空白豆芽萃取液制备: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未添加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豆芽。
按5.1 试样处理方法提取,必要时使用LC-MS/MS分析,以确定在待测物出峰处不存在干扰。
3.3.4标准工作溶液系列配制:准确吸取标准使用液10μL、20μL、50μL、80μL、100μL于聚丙烯离心管中,加空白豆芽萃取液(3.3.3)至1 mL,涡旋混匀。
配制成浓度依次为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0.1ng/mL、0.2ng/mL、0.5ng/mL、0.8ng/mL、1.0ng/mL;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吲哚丁酸1.0 ng/mL、2.0ng/mL、5.0 ng/mL、8.0 ng/mL、10.0ng/mL;吲哚乙酸2.0 ng/mL、4.0ng/mL、10.0 ng/mL、16.0 ng/mL、20.0ng/mL的标准溶液系列,供LC-MS/MS分析。
4 仪器和设备本章内容要用常规字体4.1 WatersXevo TQ-S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LC-ESI-MS/MS)。
4.2天平(精度0.001g和0.0001g)。
4.3 涡旋振荡器。
4.4高速冷冻离心机(最高转速:15,000 RPM)。
4.5组织捣碎机。
5分析步骤5.1 试样制备称取捣碎混匀的豆芽样品10g(精确至0.001g)于50 mL 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10 mL 乙腈,涡旋混匀2min,再加入4.0 g MgSO4、1.0 g NaCl、1.0 g二水合柠檬酸钠和0.5 g 柠檬酸二钠盐,涡旋1min,10000rap/min离心5min,取2mL上清液置于15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100mg C18,涡旋混匀,10000rap/min离心5min,准确吸取上清液100μ L,用超纯水定容至1mL,涡旋混匀,供LC-MS/MS分析。
5.2 仪器参考条件5.2.1色谱参考条件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 × 2.1 mm,1.7μm)。
流动相A:正离子模式:甲醇;负离子模式:乙腈。
流动相B:正离子模式:0.1%甲酸水;负离子模式:0.1%氨水。
流速:0.35mL/min。
进样量:5uL。
柱温:30℃。
表1 梯度洗脱条件5.2.2质谱参考条件6-苄基腺嘌呤、异戊烯腺嘌呤采用ESI正离子扫描模式(MRM),毛细管电压:3.17kV;脱溶剂气流:N2, 流速1000L/h;脱溶剂温度:450℃;锥孔气流:N2, 流速150 L/h;离子源温度:150℃;碰撞室压力:3.1×10-3mbar;碰撞气体: 氩气。
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对氟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采用EST负离子扫描模式(MRM),毛细管电压:3.0kV;脱溶剂气流:N2, 流速1000L/h;脱溶剂温度:500℃;锥孔气流:N2,流速150 L/h;离子源温度:150℃;碰撞室压力:3.1×10-3mbar;碰撞气体:氩气。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谱参数见表2。
5.3 标准曲线的制作将标准系列工作液(3.3.4)分别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测定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以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
表2 6种分析物的质谱参数(Waters Xevo TQ-S)*所有质谱参数均在Waters Xevo TQ-S 上完成,采用离子阱质谱采集时,子离子碎片或碰撞能量有可能出现差异,以各自仪器为准。
5.4 试样溶液的测定将试样溶液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得到样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平行测定次数不少于两次。
6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按式(1)计算:mf A X 1000⨯⨯= (1)式中:X ——试样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量,单位为μg/kg ;A ——试样中定量子离子面积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μg ; f ——试样的稀释倍数,本标准为10; m ——试样的取样量,g 。
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测定结果用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 精密度在分析实际试样前,实验室必须达到可接受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水平。
通过对加标试样的分析,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取不少于3份基质与实际试样相似的空白样品,分别加入标准溶液。
将制备好的加标试样按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各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应在75-125%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 )小于20%。
8 其他 8.1 方法空白每个批次最多15个样品,需做一次方法空白试验。
8.2 质控样品每个批次最多15个样品,需带一个质控样品。
质控样品可以是标准参考物也可以是已知浓度的加标样品。
目标化合物的测定值根据加标浓度应在标准值的75%~125%范围之内。
8.3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试样中目标化合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相应标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一致,变化范围应在±2.5%之内。
待测化合物的定性离子的重构离子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等于3(S/N≥3),定量离子的重构离子色谱峰的信噪比应大于等于10(S/N≥10)。
所得的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见表3。
表3 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μg/kg)3.903.821.831.471.871.36图1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的定量离子MRM图谱图2 样品空白的MRM图谱图3阳性样品定量离子的MRM图谱第二法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9 4-氯苯氧乙酸钠残留量的测定9.1 原理试样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用稀碱提取后,在酸性条件下用固相萃取柱将样品中的4-氯苯氧乙酸吸附,使其与基体干扰物分离,再用甲醇洗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
9.2 试剂与材料9.2.1 氢氧化钠(AR)。
9.2.2 盐酸(AR)。
9.2.3 磷酸(AR)。
9.2.4 冰醋酸(AR)。
9.2.5 甲醇(HPLC)。
9.2.6 氢氧化钠溶液(0.01 mol/L):称取0.40 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 mL。
9.2.7 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溶于少量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 mL。
9.2.8 乙酸锌溶液:称取22.0 g乙酸锌[Zn(CH3COO)2]溶于少量水中,然后加入3 mL冰醋酸并加水稀释至100 mL。
9.2.9 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称取1.56 g的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用50 %的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