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教学设想: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初二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已有的说明知识,介绍说明身边的桥梁。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选取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点;圈画关键性语句说明事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座桥大家应该很熟悉吧?这是我们县城里第一座横跨于青衣江的桥梁,大约修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

已经经历了40年风雨的冲刷,历经了“5.12”地震的考验,仍然挺立在青衣江之上,为我们南北两岸的交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继续出示图片)这是大桥当年建成通车时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出这一天对于洪雅人民来说很有意义,这也象征着一座城市的进步。

我国的桥梁建筑出现得比较早,早在公元前206年,中国就出现了第一座铁索桥。

而公元605年左右出现的赵州桥,就是世界史上最早的拱桥,欧洲是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多年后才出现拱桥的。

足以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起去了解关于中国桥梁的科学知识。

(出示题目、作家)
二、介绍作者。

(图片展示茅以升青年时期的照片以及由他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曾被外国人看不起,认为要在钱塘江上建造出现代化的大桥无异于是天方夜谭,茅以升说“外国人能行的,中国人也能行,中国人有能力修好现代化大桥”。

茅以升克服种种困难,想尽千法百计,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建成了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也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们为有茅以升这样的栋梁而自豪,也为中国人民的智慧而骄傲。

三、明确文体,掌握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大家回忆一下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图片上依次出现)
1、把握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划分段落,理清说明顺序。

3、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把握、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初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掌握找说明对象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中心句或段落的首括句。

反过来拟写说明文的题目也是这样的方法。

从说明对象中,由此可知本文是一篇介绍事物特征的事物说明文。

2、特征:
明确:从课文1-3段中找。

齐读前三段,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一二段是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

第三段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具备一般石拱桥的三个特征以外还具有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大小不一,有许多惊人的杰作这些特征。

3
(出示图片,依次展示)明确:从一般石拱桥介绍到中国石拱桥,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说明,是逻辑顺序。

介绍赵州桥到卢沟桥又是按照时间来介绍的,是时间顺序。

(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中国石拱桥中的典型代表,那么介绍的顺序可不可以随意呢)
说明结构是:总分总。

五、分析课文,学习课文如何围绕特征进行说明。

1、课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通过哪两座桥来说明的?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2、为什么要选择这两座桥来介绍说明呢?由此可知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那么题目可不可改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呢?
3、具体学习赵州桥片段。

齐读课文4、5自然段,找出体现特征的句子。

问:这两个段落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方面?
地理位置、修建的时间、结构特点。

介绍的比较详细的是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介绍的赵州桥)
那么赵州桥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四点,由主到次依次介绍)
4、按照学习赵州桥的方法来学习卢沟桥。

5、比较两座桥的不同。

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举一座桥来说明呢?(明确:虽然两座桥都具有中古石拱桥的特征,但也有所不同。

从结构上看,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历史意义也不同,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石拱桥,而卢沟桥有反帝国主义侵略的纪念意义。

两座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6、从这两座石拱桥中,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两座桥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

那么,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明确:三点,从人到物,从主到此,按逻辑顺序介绍说明了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7、课文最后一段说什么?
我国古代的石拱桥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也飞速的发展,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解放后我国修建了哪些杰出的桥梁。

(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六、分析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要生动具体的介绍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下面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用我们分析说明方法的做法来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七、本文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解说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作为一名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用语方面体现出一个学者的严谨的作风。

说说下面这几句话是怎样体现出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密的?
课文小结: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的山河大地,他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我国素有多桥古国的美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是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举望神州,祖国遍地一片欣欣向荣。

我们这个西南的小城,继旧大桥之后在逶迤的青衣江上架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桥梁。

那么,请我们的同学们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来写写我们家乡的桥。

(出示图片,洪州大桥)结合资料按要求来写。

布置作业:介绍洪州大桥。

字数100字。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事物说明文。

在教学课文前,我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以此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为:(一)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爱好。

说明文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一种新文体,内容一般又比较枯燥无味。

不像记叙文,有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喜欢阅读说明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二)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三)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四)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五)运用已有的说明知识,介绍说明身边的桥梁。

首先在导入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事先准备的多媒体图片(本地的一座修建于上个世纪的桥梁)让学生们猜这是哪里的桥?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国石拱桥》。

我想这样的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顺利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

其次,在讲课中我插入了一个关于作者茅以升的小故事,既为了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更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

教学目标(二)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首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前提下,给题目加修饰语。

这一个步骤有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说读的目的。

对照课文,找出作者是怎样解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让学生学会提炼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然后抓住石拱桥的特征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落的主要内容。

讲完课后,几个老师谈话。

谈到了上学期八年级老师让学生做的桃花源记模型。

我深受启发,假如把课前的制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桥的模型,改为让学生制作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模型,是不是更好呢?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省去课上画简图的环节。

同时学生为了将模型做好,一定会认真地去研究课文。

真是一箭三雕,有何愁课上时间会紧迫呢?也许这样的话,这篇课文根本用不着老师再讲什么了?诚如他们所说,一堂好课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残缺的美。

我的课堂教学不求最好,只要更好。

2013年11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