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2)签订议定书或条约
默示的承认
(1)正式缔结条约
(2)建立外交关系
(3)建立领事关系
? 注意:现存国家与新国家 或新政府维持非官方的联 系,参加国际会议和作为 同一国际组织的成员的行 为,并不构成默示承认。
承认时,是将承认对象作为一种法律上的存在还是一 种事实上的存在。
法律上的承认
正式和不可撤销承认
? 上述主张后来称之为“THE STIMSON DOCTRINE OF NON-RECOGNITION”。
二战后一系列国际文件反映了不承认原则的内容。
? 例如1974 年12 月14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侵 略定义》第 5 条规定,因侵略行为而取得的任何领 土或特殊利益.均不得亦不应承认为合法。
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一 国际法上的承认 ? (一)承认的概念与特征 ? (二)分类 ? (三)承认的法律性质 ? (四)承认的方式与效果 ? (五)承认的国际理论
? 二 国际法上的继承 ? (一)继承概念 ? (二)国家继承 ? (三)政府继承 ? (四)国际组织的继承
(recogni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正统主义认为一个新国家 /政府,只有通过他国 的承认才能在国际上代表其国家 ;
——事实主义主张承认 仅仅是宣告 一个新国家 /政府 在事实上的存在,而不为其创设任何权利和义务
比较:两种理论对承认效果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1.方式
明示的承认:直接的、明文表 示的承认
(1)承认国以照会或函电正 式通知被承认者
---不承认原则 (THE PRINCIPLE OF NON-RECOGNITION)
? 是指承认主体对于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造成的事实或情势不 得予以承认。
? 就国家承认和政府承认而言,不承认原则是指承认主体对违 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建立的政治实体不得予以承认。
?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力侵占了中国东三省,并 于1932 年3 月建立了所谓“满洲国”。1932 年1 月7 日, 美国国务卿Henry Stimson 照会中日两国,
则为根据的
“有效统治”原
? 有效统治是指新政府有效控制本国领土并在 其控制的领土内有效地行使权力。
? 一般来说,只有在有效统治的情况下,新政 府才能够代表国家,独立地行使国际交往权, 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承认的法律性质
? 构成说(constitutive theory) VS 宣告说(declaratory theory)
? (4) 分立。指一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国家。如一战后,奥匈帝 国分立为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国家。
承认 了新国家就承认了新政府;反之,承认 了新国家的政府,也就承认了它所代表的新 国家。
区别:政府不同于国家,在既存国家仅发生政 府更迭时,只发生对新政府的承认,不发生 对国家的承认
? 双方可以缔结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约或 协定;
? 彼此承认对方的法律、法令的效力和司法管辖权; ? 彼此承认各自国家财产的司法豁免权,并有处理国
外财产的权利;
? 承认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可以追溯到新国家或新政 府成立之时
按照承认的对象不同,承认在国际法上分为 : 国家的承认与政府的承认
? (1)独立(NEWLY INDEPENDENT STATES )争取独立的民族取得独 立,建立起自己的独立国家。
指基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考虑, 承认者不愿意立即与被承认者建 立全面的交往,而又有一定交往 必要的情况下作出的默示的承认.
一般适用新政府的承认,很少用 于新国家承认
主要存在于英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外交实践中
? 单独承认是指一个国家单独作出的承认行为。
? 集体承认是指由若干国家集体作出的承认行为。
? 一般情况下单独承认
1、既存国家或国际组织对新国家/新政府所作 的单方面的行为;
? 如联合国就通过接纳会员国、接受观察员等 方式表示其对有关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2、表明承认主体对新国家/新政府出现这一事 实的确认,并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3、承认将会引起一定的法律效果:
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可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领 事关系;
权利; ? 承认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可以追溯到新国家或新政府成立之

事实上的承认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有: ? (1)互派领事或商务代表; ? (2)缔结非政治性条约; ? (3)承认被承认国或政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的
效力; ? (4)承认被承认国国家财产和行为享受行政和司法豁
免权,以及处理在国外财产的权力。
(一)承认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 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的国家行为。
? 广义的承认可包括现存国家对国际关系中任何事实或情势的 接受。
? 随着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享有 国际法主体资格,故亦产生国际法上的承认问题,但同国家 间的承认是有区别的。
? 国际实践中也有集体承认的情况。例如欧共体在处 理1991 年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新国家的承认问题, 给成员国提出了采取共同立场的行动指南 ,确立在承 认问题上要遵守的共同同意的标准。
效果
? 法律上承认的效果: ? 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可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 ? 双方可以缔结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约或协定; ? 彼此承认对方的法律、法令的效力和司法管辖权; ? 彼此承认各自国家财产的司法豁免权,并有处理国外财产的
? (2)合并(UNITING OF STATES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国家合并成 一个新国家。如1958 年2 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90 年10 月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
? (3)分离(SEPARATION OF STATES )一国的一部分从母国分离出 去成立新国家。如1971 年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分离出去成立孟加拉 国。
指认定被承认者作为法律的正式 人格的存在,表明承认者愿意与 被承认者发展全面正常的关系, 带来全面而广泛的法律效果。
? 例如,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新国家 予以法律上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 外交关系,后来两国关系恶化并 断绝外交关系。但承认国给予新 国家的承认依然有效,不能撤销。
事实上的承认
非正式的具有片面性和过渡性的 承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