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2000鱼类学期终考试(147)
一.名词解释(3×7=21)
小鳍和脂鳍齿式3.3.2/2.3.3鳍脚性逆转
以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ardson)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
真骨鱼类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
二.问答题(8×4=32)
1、简述鱼类血液循环的主要流程
2、小黄鱼、鲫鱼在消化系统及其它内脏器官有何异同?
3、写出纳尔逊分类系统的大致框架(写至总目即可),每一总目写一代表种,并指出鳗鲡属
于哪一个总目?
4、淡水硬骨鱼类,海水硬骨、软骨鱼类及洄游性、广盐性的鱼类是如何进行渗透压调节的?
三.填图题(20)
a)添写下列结构的名称
b)在下图中
i.标出“尾柄长、尾柄高、小鳍、体长、头长、吻长、上颌骨、前颌骨、前鳃盖骨、
主鳃盖骨”
ii.指出它的腹鳍是属于喉位、胸位、腹位还是属于亚胸位?
iii.假如此鱼的第二背鳍前有2根硬棘、8根软条、第一背鳍全为硬棘且有12根,写出它背鳍的鳍式。
四.以下列鱼编一检索表(27)
狭纹虎鲨许氏梨头鳐鳓刀鲚鳙鱼红鳍鲌大甲鯵蓝圆鯵高眼鲽条鳎
蓝圆鯵:侧线上仅直线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一小鳍,第2背鳍前上方有1白斑,臀鳍24-29鳍条。
我国沿海均产。
大甲鯵:侧线上大部分被棱鳞,D、A后方各有7-8个小鳍背鳍Ⅷ,D,Ⅰ-10-11+8-10;臀鳍Ⅱ,Ⅰ-8-9+6-8;中上层鱼类,喜集群,肉质尚佳
鲽亚目(左鲆右鲽)前鳃盖骨边缘游离(除角木叶鲽外),无腭齿,口大多前位,P发达。
高眼鲽Cleisthenesherzensteini:口大,上眼在头背中线上,背鳍64-79,臀鳍45-61;下鳃耙15-21;
上下颌齿各1行;有眼侧多为弱栉鳞,常杂有圆鳞;无眼侧被圆鳞;侧线近直线状;
无颞上支。
以小型鱼类、虾类、头足类为食。
鳎亚目前鳃盖骨边缘不游离,无腭齿,口前位或下位,P退化或无。
(左舌鳎右鳎)
条鳎Zebriaszebra:有P,体上有许多深色横带,呈斑马纹状,其尾鳍上下缘与背鳍、臀鳍完全相连。
鲢亚科:体侧扁,眼小左右鳃盖膜相连,位于头侧中轴水平线以下,眼下缘在口角的水平线之上。
鳙鱼:头极大,吻短而钝。
腹棱不完全。
活动与水的中下层,以浮游动物为食。
在长江4年性成熟,卵漂浮性。
鲌亚科:腹棱完全或不完全,下咽齿1-3行。
红鳍鲌:体侧扁,口上位,口裂几乎和身体纵轴垂直,背鳍具棘,分支鳍条7,腹棱完全,体较低,体长/体高=3.3-5.0。
下咽齿3行。
分布全国水系。
生活于水的中上层,喜栖于水草丛生的湖泊中。
鳀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大,在眼后方
刀鲚(长颌鲚):上颌骨延长到P基部,V条97—110,P上方有6根游离鳍条。
鲱科:D位于A的前方,口裂小,在眼前或下方
鳓:口上位,上海称“香鱼”,为近海重要经济鱼类。
A45-59
生技2000鱼类学期终考试(147)答案
一.名词解释(3×7=21)
小鳍和脂鳍:位于背鳍和臀鳍后方,仅由一枚鳍条组成的鳍为小鳍;位于背鳍后方的脂肪质的突起,没有鳍条的鳍为脂鳍,其功能不详。
齿式3.3.2/2.3.3:齿式是记载某些有咽齿的鱼的咽齿形态的式子,该鱼的左右下咽骨上各有3行咽齿,左边下咽骨上咽齿从左至右第一、二、三行上分别有3、3、2枚牙齿,右边下咽骨上咽齿从左至右第一、二、三行上分别有2、3、3枚牙齿。
鳍脚:是软骨鱼类雄性个体特有的交配器官,它由后鳍基骨演变而来的。
性逆转:在个体的一生之中的不同时间段其性别不一样,从一种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别,或先雌后雄,或相反。
以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ardson)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种名”组成,即“双名法”。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
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
最后是定名者的名字或姓。
如有括号,表示原定名者属有误,加以订正,把原定名者用括号加以括起来。
在青鱼学名中,Mylopharyngodon为属名,piceus为种名,Richardson 为原定名者。
真骨鱼类: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中除软骨硬鳞下纲和全骨鱼下纲以外的其它鱼类,它包括绝大多数现生鱼类。
分类阶元中“种”的定义: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二、问答题
1、鱼类血液循环的大致路径如下
尾动脉-------尾部血液在各器官中交换
臀鳍动脉----臀鳍成静脉血,形成几支颈总动脉出鳃动脉背鳍动脉肾动脉--------肾脏静脉回心脏
腹腔动脉-----内脏
头头鳃下鳃生殖腺动脉---生殖腺
背腹动脉肝后锁
面面入鳃静主骨
动脉腹主心脏脉静下
鱼类血液循环在不同鱼类差别较大,但都是单路循环,大致路径也相似。
3、纳尔逊(Nelson.J.S,1976-1984)分类系统:
无颌上纲
盲鳗纲:盲鳗目
头甲纲:七鳃鳗目
有颌上纲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鲨形总目(路氏双髻鲨)、鳐形总目(何氏鳐)
全头亚纲:银鲛目(黑线银鲛)
硬骨鱼纲:
肺鱼亚纲
双鳍鱼总目、角齿鱼总目
总鳍亚纲:
骨鳞总目、腔棘鱼总目
腕鳍亚纲:多鳍鱼目(多鳍鱼)
辐鳍亚纲:
软骨硬鳞下纲:鲟形目(鲟类)
硬骨硬鳞下纲:雀鳝、弓鳍鱼
真骨鱼下纲:骨舌鱼总目(金龙鱼)、海鲢总目(海鲢)、鲱形总目(鲥)、骨鳔总目(鲤)、原鳍棘总目、巨口鱼总目、灯笼鱼总目、副鳍棘总目、棘鳍总目(鲈)鳗鲡属于海鲢总目黑鮟鱇属于棘鳍总目
4、调节水、盐的平衡,各类鱼的体浓度接近
淡水硬骨鱼类海水硬骨鱼类海水软骨鱼类
体液高渗性低渗性微高渗性
半渗透性鳃吸水失水吸水
和口腔粘膜
不调节后果吸水过多胀死失水过多干死吸水过多胀死
调节方式多排尿肾小管中少排尿多吞水;血液中尿素↑,水分通过鳃
吸盐细胞吸收盐份鳃上泌盐细胞进入量↑,排尿↑,尿素浓
可排出过多盐份度↓,尿素↓,水分进入量
↓,排尿↓尿素↑
肾脏结构肾脏尿量肾小管特别发达肾小体数量少、直肠腺在渗透调节中有一定数量多,尿量也多不发达,尿量亦少作用,能产生较高的Nacl,
同时分泌少量K、Ca、Mg
洄游性鱼类
朔河洄游:鲑幼鲑在氯细胞未充分发达之前不能成功地回到海洋中
降河洄游:鳗鲡从海水到淡水,鳃上氯细胞由泌盐细胞变为吸盐细胞
广盐性:硬头鲑没入淡水时,要喝大量海水,肾脏的过滤作用急剧地发生
退化,肾小管的再吸收作用却加强了,水分的排出大大减少,适应1.5-5.0天,体液变为低渗性溶液。
三.填图题(20)
a)添写下列结构的名称
分支分节鳍条(侧)(前)假棘(侧)假棘(前)棘(侧)棘(前)
b)在下图中
iv.标出“尾柄长、尾柄高、小鳍、体长、头长、吻长、上颌骨、前颌骨、前鳃盖骨、主鳃盖骨”
v.指出它的腹鳍是属于喉位、胸位、腹位还是属于亚胸位?(胸位)
vi.假如此鱼的第二背鳍前有2根硬棘、8根软条、第一背鳍全为硬棘且有12根,写出它背鳍的鳍式。
(DⅫ,Ⅱ-8)
四、编检索表
狭纹虎鲨许氏梨头鳐鳓刀鲚鳙鱼红鳍鲌大甲鯵蓝圆鯵高眼鲽条鳎
1(4)多个鳃裂直接开口在体外,为软骨
2(3)多个鳃裂开口在体侧,两背鳍前有硬刺------------------------------狭纹虎鲨
3(2)多个鳃裂开口在腹面,两背鳍前无硬刺------------------------------许氏梨头鳐
4(1)多个鳃裂开口于鳃腔,以一共同的鳃盖孔开口于体外
5(12)体有棱鳞
6(9)腹部正中有棱鳞,体无侧线
7(8)口上位-------------------------------------------------------------------------鳓
8(7)口下位-------------------------------------------------------------------------刀鲚
9(6)侧线上有棱鳞,体有侧线
10(11)侧线上绝大部分有棱鳞--------------------------------------------------大甲鯵
11(10)侧线上仅直线部分有棱鳞-----------------------------------------------蓝圆鯵
12(5)体无棱鳞
13(16)眼在身体同侧
14(15)前鳃盖骨游离
15(14)前鳃盖不游离
16(13)眼在身体的两侧
17(18)腹棱完全从胸鳍基部到臀鳍基部---------------------------------------红鳍鲌18(17)腹棱不完全从腹鳍基部到臀鳍基部------------------------------------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