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秋西南大学《文字学》[0209]大作业标准答案

2015年秋西南大学《文字学》[0209]大作业标准答案

(5)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包今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遵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没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
(6)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揩,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2、举例说明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答: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
1,文字源于结绳。文字是在上古时期结绳治事的启示下创制而成的。
2,文字始于八卦。文字产生于易卦的卦象,如乾卦为天,坤卦为地,坎卦为水,离卦为火等。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字、河字就是这种字。
"江”字许慎认为其本义是长江,"从水,工声”。"河”字许慎认为其义是黄河,"从水,可声”。二字是用与其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水”字作形符,分别取音同音近字"工”和"可”作声符来配合成的。
(2)大篆中在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籀散见于《说文解学》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3)小篆又是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小乡之形体结构规正直辖市,笔势匀贺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中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1411240313002姓名:张建芳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20115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文字学【0209】A卷
题号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名词解释
1、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是最重要的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辅助工具。
(4)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婉曲的线条变为半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还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3、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文字学,它研究文字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字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文字和社会、文字和语言、文字和书写工具以及印刷技术的关系等等。
4、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录书、草书、行书、楷书。
二、论述题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谈谈汉字从古到今字体演变的大致过程。
答:(1)甲骨文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3,仓颉视龟作书。认为仓颉受到灵龟的启示创制了文字。
4,文字、图画同源。认为书画异名而同体,在文字产生的初期,书亦画,画亦书。
5,文字源于图画。认为二者并不同源,图画在先,文字在后,文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
6,文字源于先民的社会实践。认为文字的产生直接导源于原始的记事方法。
形声字的产生可分为被动产生与主动产生。被动产生的形声字可能是会意、指示、像形等其中一种,但其中一部分恰能表声,所以成为形声字。主动产生具有一定过程,首先是选取意旁,再选取声旁。声旁的选取最能达意者;若无或不唯一,则选取形最达意者;若无或不唯一,则选取声最接近者;若无或不唯一,则选取美观者。经过此过程选取,会取得唯一适合汉字。
(7)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秦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匀称“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都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8)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从许慎的定义和例字,可以看出其所谓形声字的特点:
1.是合体字。
2.偏旁有的表义是形符,有的表音是声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