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考察报告

广州考察报告

广州考察报告篇一:广州考察报告广州景观考察报告姓名:马妍班级:景观一班学号:XX广州景观考察报告利用6月18日-23日的5天时间我们主要考察了广州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中高端楼盘,而且以前也去过深圳也去那边的楼盘考察过,这些考察的内容为我们以后学习的景观设计和创意寻找有效的参考灵感,并借此参考评论一些具有特色的项目景观的小品和绿化的方法和形式。

我们利用这5天的时间对公园大地、中信红树湾、星河丹堤、广州星河湾、誉锋、凯旋新世界、汇景新城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查资料和实地访问浏览,而且也去了广州美院的毕业展。

设计方案是关系到整个景观规划布局成败的关键,而扩初和施工图的好坏则是细部效果的决定因素。

而且便于在设计阶段控制成本预防过多变更。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发现深圳的公园大地与广州星河湾两个项目的景观比较出彩。

他们都是由香港贝尔高林公司设计的。

公园大地和广州广州星河湾的景观都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风格很现代的欧式风格、规划布局和细部特征,尤其是铺装小品的设计很到位,甚至架空层也规划设计的十分细致。

恢弘的规划与丰富多彩的铺装图案(公园大地)植物层次的搭配(高乔、二乔、大型灌木,地被)(公园大地)精致的铁花大门及门柱(公园大地)小区围墙的铁艺效果(公园大地)然后下面是星河湾的一些图片,多种与一些景观小品,与公园大地有些类似的元素在里面;而且多注重于绿化。

园内台地景观绿化效果(广州星河湾)相比较,深圳万科开发的东方尊峪则对小区景观不够重视。

万科东方尊峪景观篇二:珠海、广州、深圳考察报告珠海、广州、深圳考察报告在大家的期待下,终于迎来了出发的一天。

做为平面艺术设计班的学生,我们的考察地点是广东省。

11月27号的清晨我们便来到广州市,走出火车站的哪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城市带来的繁华的感觉。

广州是一个人口众多,人流量很大并且很科技水平很发达的城市之一。

我们坐着大巴一路开去,虽然广州市是一座老城,然而它又高楼林立,看着眼前的这样的风景,不禁让我忘却了之前在火车上一夜的疲惫。

随后我们来到了珠海市,一下车我们便闻到空气中浓浓的海腥味,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觉得那味道很难闻,可适应后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很舒服。

珠海的空气很干净,天很蓝云很白,是以前不曾看见过的,而且珠海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园城市,在那里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公路的两旁全都是树木,就算是市中心也很绿化,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花园。

这个城市的人口很少,整个城市都踏着一种很轻松的步调前进,一个多么适宜生活居住的好地方啊!在这个海滨城市,我第一次看见了梦寐以求的大海,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有星星点点的绿色小岛,让人心旷神怡。

晚上逛完拱北口岸的我们和带队老师们一起参观了装饰公司,让我们既感叹又震惊,更是无比的向往。

在那里,师哥们为我们讲解和跟我们交流,让我们更了解这个行业的一些具体的情况,真是受益匪浅。

到达珠海的次日我们便又起身返回了广东,一路上我们看见了“市长大厦”、“天河大楼“、“天河体育中心”等等的高楼大厦。

我们一到广州便抵达了著名的南越博物馆,南越王墓博物馆坐落在越秀山公园西面的象岗,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发现,是近年来我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在象岗山上,于1988年2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它以古墓为中心,结合陡坡和山岗的地形,依山建筑,拾级而上,将综合陈列楼、古墓原址和主体陈列楼三个不同序列的空间,连结成上下沟通的、步步登高的一个整体,突出了古墓博物馆的群体气派。

博物馆在外型、装饰及用材方面也独具匠心,因陵墓的石室所用石材主要是红色砂岩,所以展馆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外墙,也选用红砂岩作衬面。

在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广州的历史,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利于我们以后从事设计方面的文案和素材。

下午的时候我们去了广州具有代表的性的步行街,看到了广东人是如何在休闲之余度过假日,度过轻松而又愉快的时光。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陈家祠,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被广州市民评选为广州市文化名片。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原称陈氏书院。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

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

第三天上午由于下雨的缘故我们滞留在酒店,老师为我们找来了当地的“魔方”广告公司的老总来为我们讲解广告。

才知道原来我们所熟知的广告都是出自于这家广告公司。

虽然不及北京上海等地方的广告公司那么大的名气,但是他们做出来的广告却是是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能够在纽约的时代广场播放中国人自己做的视频,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许多应聘时需要注意和技巧。

下午我们去了广东省博物馆,它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广东省博物馆大院原是清代广东的贡院,占地面积4.3万m2,院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馆址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望。

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

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花城广场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 16.5 公顷,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

岭南印象园吃住娱乐有包丞相祠、敬佛堂、天后宫、华光古庙、佛香店;老酒坊;老理发店;舞狮会馆;木雕宫灯;新会葵艺馆;广绣馆;老报馆;老电影院;岭南特色小食等。

岭南印象园对其资源特色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既实现了岭南文化研究和欣赏价值,又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寻求回归自然和众多广府人家心灵回归的需求,同时,也是一座将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桥梁。

我们的最后一站去了深圳,这个全国最年轻化的城市,集中了全国各个领域的精英和人才。

这里跟珠海,广东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都非常的快,大家每天每时都很忙,但却很充实,是一个工作的好地方,在这里人们都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拼命的努力工作。

在深圳我们还有去传说中美丽的“大梅沙滩”。

我们一来到这个美丽的海滩,看着蓝蓝的海水和金黄色的沙滩时,都禁不住大叫起来。

我们在海里尽情的嬉戏玩耍,迎着浪我们奋勇的往前游去,很豪迈的感觉,这让我们感觉自己也英雄了一把。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都留连忘返了。

经过了这次的考察,让我们真是的感受了大城市的魅力,也让我们的眼界大开,并且了解了一些现在的行情,更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发展,也更激励了我们学习的欲望和跟为生活斗争的勇气。

篇三:广州实习考察报告岭南营造考察前言:我们本次考察时间是从XX年6月18号到6月28号考察地点为广州和深圳。

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它的建筑风格,同时学系了古代的艺术设计思想,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参观古代书院,了解其建筑风格与形式,认识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学习古人的艺术造诣,游览创意园,通过对园区的实地考察,了解最前沿的造园与改造手法,拓宽自己的设计眼见,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就广州的新旧建筑风格及设计园的改造做了具体报告关键字:建筑风格博物馆创意园一、广东博物馆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中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

这些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省博物馆新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对于增添广州市的文化色彩和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新馆建筑分析: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采用巨型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在中部沿边长67.5米的方形四周布置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剪力墙上端设置8榀跨度为67.5米且两端各悬挑23米、高6.5米的大型空间钢桁架,沿悬臂桁架外端设4榀封口桁架,再在封口桁架下伸边长6米的箱型钢吊杆,悬吊3~4层楼面体系。

标志以“植根于粤,寓意于博,蕴形于馆,凝神于藏”为设计原则(藏尾:“粤博馆藏”),以汉字为设计依托。

标志隐含“广东”之字形、“博”之字韵,点明广东省博物馆的地域属性和行业特点。

融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大胆、现代、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并以归形于“藏”的点睛之笔,体现粤博的职能属性和粤博人专精于藏得精神气质,点出粤博标志及广东省博物馆海纳百川、古今并包的风格气度。

2、新馆位置分析:新馆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望。

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

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花城广场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设计意念:表达传统文化中的宝盒,象牙球、玉碗、铜鼎等意象,“装载珍品的容器”的意象与建筑造型结合比较自然。

造型与歌剧院的形体关系处理为对比关系,有强烈的标志性。

4、新馆的功能分区主要有:历史展馆、自然展馆、办公室、中庭、餐厅、贵宾室视听室、报告厅、会议室、储藏室、卫生间、游客休息区、纪念品商店。

其中展馆细分后至少能达到十五个以上!不得不为它的体量感而感到震撼。

5、对博物馆设计的思考: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设计颠覆了我对博物馆设计的认识,同时感觉到了结构技术对建筑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对于新馆设计者在功能组织、流线组织、展示光线、空间感染力、建筑文化立意等等的处理上,绝对的让人佩服不已!6、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无论是空间还是结构都非常复杂,展馆的布置运用了混合布置的方式,这样虽然对管理参观人流有利可是很容易让游客错过某些展馆。

这样布置的展馆能充分的利用空间,在很多的展馆内都出现了复式的区域,给一些高大的展品提供了空间。

在人流分离上,因为新馆的体量巨大,所以出入口非常的多,同时也将普通游客、贵宾、工作人员、展品入馆等流线分的非常清楚。

在各种空间上,设计者同样将各种空间及其辐射范围区分的很清楚,整个博物馆浑然一体。

博物馆的装修简单不失风度,内部用了很多的朱红色,从外观到内部都是统一的整体,符合了“宝盒”的意象。

内部采光多用人工照明,在两个展馆的交接处都有自然采光,同样的在展馆的交接处设置了游客的休息区,给人豁然开朗的强烈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