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识别及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源识别及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源识别及应急预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项目主要危险因素/危险源 (3)
三、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5)
1、临时用电危险源 (5)
2、机械伤害危险源 (6)
3、动火作业危险源 (6)
4、高处坠落危险源 (6)
5、物体打击危险源 (7)
6、起重机吊装危险源 (7)
7、防洪防汛危险源 (7)
四、本预案启动条件 (8)
五、预案管理 (8)
1、应急预案培训与宣传 (8)
2、应急预案演练 (9)
3、应急预案修订 (9)
附件1: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体系 (9)
附件2:项目部主要成员及通信联络表 (9)
附件3:物资设备清单 (10)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
二、项目主要危险因素/危险源
按照公司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经识别评价本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机械伤害、起重机吊装、动火作业、物体打击、危险性较大。

以及XXXXX有关规定,计划和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工作,并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巡查看护。

附件:危险源表格
三、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根据本项目存在危险源:临时用电、机械伤害、动火作业、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机吊装、防洪防汛。

1、临时用电危险源
1)施工人员因违章操作造成自身触电伤害。

2)因电线破皮、老化,保护措施,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3)从事临时用电的人员无操作证.
4)设备、机具、配电箱、配电线路安装不标准、不规范。

安全防范措施:施工现场电缆不能随地拖拉,应高挂使用。

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进入设备的电源线应穿管保护,防止导线绝缘损坏时设备带电。

非电工人员不得私自乱接、乱拉线路,如有损坏时,应通知专业电工及时更换,严格按照经审核通过的专项施工临电方案施工。

2、机械伤害危险源
1)不按操作规格操作,野蛮施工。

2)机械设备未定期安全检查、保养。

3)进场机械安装后未经验收立即使用。

本项目包括桥式提升机、吊车、电动工具等。

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及伤害。

安全防范措施:上岗前要做岗前培训,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工人必须按操作规程,其他任何人不能随意摆弄机械设备,同时设备安装必须合格,完善漏电、接零保护、防雨措施和做好定期检查维修,否则一旦发生漏电或机械故障就会触电或机械伤人事故,加强管理、并落实相关制度。

3、动火作业危险源
1)未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

2)动火作业临近易燃物料区,并没有专人看守。

3)乙炔瓶与氧气瓶未设置最小限制距离;
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动火手续,确保动火作业“两证一监护”,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单独存放,乙炔瓶与氧气瓶应保持5米以上距离,并配备灭火器。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杜绝施工现场吸烟。

4、高处坠落危险源
1)“四口、五临边、”脚手架设置安全防护不到位。

2)未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未经验收投入使用;
3)自我防范意识差,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安全防范措施:按规定对施工现场的“四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

“五临边”、(楼面临边、屋面临边、阳台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设置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

特别项目上临边按规定和要求采取高度不低于1.2m,防护栏杆。

脚手架临边安装防护栏杆作业人员时佩戴安全绳,安全绳按照高挂抵用的要求使用。

严禁随意将工具或杂物从临边洞口向下抛掷。

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前进行安全教育。

5、物体打击危险源
1)设备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2)工作过程中的一般常用工具没有放在工具袋内,随手乱放;
安全防范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

严禁随意将工具或杂物从临边洞口向下抛掷。

6、起重机吊装危险源
1)桥式提升机未按规定操作,不打支腿或支腿不牢固,起吊方法不正确、起吊物未绑扎牢固。

2)吊钩、吊索及安全保护装置未进行定期检查。

3)起重吊车无人指挥
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吊装作业时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在整个吊装过程中,要切实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7、防洪防汛危险源
1)自然环境暴雨造成围挡倒塌、雨水倒灌地铁车站。

安全防范措施:要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视天气变化,了解掌握灾情预报预测,做好防洪自护。

要认真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备足抢险救灾物资,一旦发生险情,及时组织抢险,保证人员转移到安全位置,并且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四、本预案启动条件
按照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Ⅱ级响应(基本响应)、Ⅰ级响应(扩大响应)两个级别。

Ⅱ级响应(基本响应),针对本项目部应急处置能力范围内,未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人数在3人以下;对交通、环境、施工造成局部影响的事故;
Ⅰ级响应(扩大响应),针对超出项目部应急处置能力,未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人数在3人以上9人以下;对交通、环境、施工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五、预案管理
1、应急预案培训与宣传
项目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确立后,项目部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定期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培训、演练,应急小组成员在项目部安全教育时必须接受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伤员急救常识、灭火器材使用常识、各类重大事故抢救常识等,务必使应急小组成员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较熟练地履行抢救职责。

培训时间根据现场施工的情况,不定期进行培训,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培训。

宣传采取施工现场粘贴宣传画和知识讲解两种方式。

2、应急预案演练
项目部在施工期间对综合应急演练不少于1次,对专项应急预案演练不少于2次以保持日常应急水平。

演练可分为实战演练及桌面演练,每次演练结束,及时做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3、应急预案修订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修订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应急指挥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职责发生调整;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发生较大变化;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发生较大变化;本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法等发生较大变化;在事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重大问题,需要做出调整的;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完善或修订。

附件1: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体系
附件2:项目部主要成员及通信联络表
项目部应急小组成员联系方式
附件3:物资设备清单
应急物资清单。

相关主题